我国新疆的大片沙漠区域,被人发现一幅上古图画,名为《伏羲女娲交尾图》。
陈列于新疆博物馆此画年代久远,本应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代表作品之一,然而外国人却不甘寂寞,硬要跟此画扯上一些关系。
因此一个老外在经过研究观察之后,声称《伏羲女娲交尾图》与DNA构造图互相吻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时间在年,中国派出一支考古工作队深入新疆吐鲁番进行考古研究,在当地的交河古城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卓古陵墓群,众人为之振奋,于是很快就申请到批文,对其古墓群进行抢救性挖掘。
过程里考古学家在新疆沙漠意外发现了一张汉朝时期的古图画,画中人物栩栩如生,令人诧异,内容上两个蛇尾人身的古人,难辨男女,两者之间的蛇尾互相纠缠着,极像上古时期的女娲。
后来,经过多方考究,专家们猜测这图中蛇人就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里的女娲跟伏羲。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空穿了一个洞,神女女娲就飞天采五彩神石补天,因此成为远古女神,受古人敬仰崇拜,而伏羲据说是上古朝代华胥氏的子孙。
当年华胥氏游览山野之地,由于不懂路就无意间闯入雷泽地区,并不小心踏中一只巨人留下的大脚印,差点摔了一跤,此时华胥氏感觉到全身犹如万蛇缠爬,说不出的痛苦蔓延身体,当她顺利归家之后,却意外的发现体内怀孕了。
华胥氏这一孕就孕了很久,别人媳妇只用一年就顺利诞生娃儿,而华胥氏孕了一年又一年,直到第12年才把孩子生了下来。
该小孩出生后却惊吓了众人,连她亲妈也被吓得够呛,原来他是一个人头蛇身的孩子,但毕竟是亲生的,华胥氏也只能接受,而且给他取叫叫伏羲。
不久,华胥氏又生下一个女孩,叫女娲,也是一个人头蛇身的孩子,于是伏羲就跟女娲成了兄妹。
神话故事里讲述,女娲补天后,用泥巴创造了人,伏羲神则负责教会人去打猎、采野果,生火,躲避野兽等生存技巧。
新疆交河古城古墓群里挖出的古画则被称为《伏羲女娲交尾图》,画中的女娲手握一把大剪刀,有点像以前烧火煮饭用的火钳子,有人称这是“规”。
而伏羲则单手拿着一个90度角形的尺子,成为“矩”,此两样东西乃我国古代常用的几何画图用具,规矩则告诫后人,才懂得遵守规矩等含义。
除此之外,墓中还发现了数张类似的画卷,通过考察后发现这些古墓群大部分都属于夫妻合葬陵墓,而在墓中陪葬《伏羲女娲交尾图》有可能是墓主想象征生命与文化传承的意思。
《伏羲女娲交尾图》现世之后引来议论纷纷,之后传出国门,被西方国家的媒体大肆报道,接着有一个外国人仔细瞻仰一番就吃惊的呼喊:“这竟然是DNA构造的形状!”
老外为何称伏羲女娲交尾图是DNA的结构?
DNA概念诞生在年,当时有科学家意外发现了DNA分子属于双螺旋构造,形状犹如两条蛇互相缠绕在一起。
DNA则是由脱氧核糖核酸构成,是人类遗传基因的分子,代表人类生命传承延续的蓝图。
而《伏羲女娲交尾图》里面的两个人身蛇尾交缠的形状就很像DNA的形状,所以这名外国人十分吃惊,看来我国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探索到生命真相了。
不过这种人身蛇尾交尾的图形,也不仅是我国独有。
是世界历史文化里,古代的印度跟古代希腊以及古巴比伦都曾有了类似的交尾图,外国的一些古老神话均有说过这些图案。
通过此事可以看出古代的世界,各国人们对于人的诞生过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相同的看法。
特别是这张《伏羲女娲交尾图》,他俩交尾以及各拿“规”、”矩”工具的做法绝非偶然,这似乎预示着什么。
而女娲跟伏羲都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属于古人的信仰。
而类似图画,我国也出土过不少,之前考古家在湖南长沙发现西汉时期的马王堆,接着挖出不少当时的书画、帛画,大部分古画的内容都跟中国传说故事有牵连。
马王堆出土的文物里,考古队也看到了画有人头蛇身的女娲画像,除此还有金乌跟扶桑等,这些都不得不说是有着一定共鸣。
而著名古代书籍《山海经》里也出现过类似人头蛇身的神话故事以及一些神人跟野怪,在这些文献里,专家们得到了更多考证,因此这些发现虽然被贴上神话标签,但跟真实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不容小窥。
综上所述,新疆吐鲁番地域挖出的《伏羲女娲交尾图》,证明了上古时代中华民族对繁衍生存,以及发展子孙的充分重视,在最初的启蒙里得到了较大的认识。
诸如古埃及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也是如此的道理,那么我国的人头蛇身画同样有着一样的含义。
而人头则更加显示出人类是大自然最顶端的生物,其能力非同一般,在思考以及行为上也区别于其他动物。
《伏羲女娲交尾图》的交尾形状跟DNA构造符合也是令人琢磨不透的事情。
如今这幅图在新疆吐鲁番市博物馆,正是这一幅古老而又奇特的人物画像,引来无数游客前去观赏。
文物代表的是国家文化底蕴,而如今的人们越发的喜欢了解文物、了解历史。
正因为文物的特殊性,也引起了无数文人雅士的目光,他们喜欢珍藏各类文物,甚至到各个博物馆观看。
从古至今,世人对于文物的观赏从未停止,尤其是参加文物展览时,总会赞叹古人的聪明才智,何以创造出如此极具欣赏力的作品!
尤其是现在诸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开阔眼界,除了带他们去旅游之外,更多的是带他们参观博物馆。当然学校组织的更多,这些做法无非就是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国家文物,提高自身对历史的认知。
也有人会选择看文物展览,不过文物展览并非时刻都有,有时候想看一件文物还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国宝级的文物。
这也是一些文物爱好者以及学生孩子们的遗憾,倒是近几年的《国家宝藏》收视率奇高,里面科普各类文物古件的曲折经历,让世人了解文物、了解这段历史,增强国人的凝聚力。
但毕竟是电视节目,很多人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看。
记得年,陕西博物馆出的《大唐长安·陕博日历》,可谓是让人们眼前一新,还能这样了解文物?
年,国家博物馆同样出了《国家宝藏》年日历。
这样的目的无非是让国人更加了解文物的过往,将它当成日历一样看,每日都能看到新的文物故事。
《国家宝藏》日历里面的文物都是精挑细选,有件,正好对应了一年的时间。
这里面的每一件文物都与古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了解文物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
一年共计12个月份,《国家宝藏日历》每一个月份都有不同的主题。
学习之时,工作之余,闲暇时翻看文物,自然可以陶冶情操。
了解文物,增强国宝知识、从《国家宝藏日历》开始。
下面是购买链接,书不贵,49元,把国宝摆在自己桌面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