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某天清晨,静谧的山谷中传来了山雀、啄木鸟的叫声,狍子也从土里爬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四处寻食。此时正躺在地上的王传圣不禁缓了口气,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看来敌人已经走远了,现在是安全的。
于是,王传圣从雪堆里艰难地爬了出来,准备处理自己身上的伤口。他脱下脚上穿的厚厚的靴子,一股“清新的味道”扑面而来,王传圣不禁摇了摇头;靴子脱下后,他又开始脱袜子,可谁知这袜子怎么也拽不下来,他只好用随身携带的战刀一点一点地将袜子割开……
割开之后发现,袜子之所以脱不下来,是因为血肉已经和袜子连为一体,整个脚掌已经血肉模糊,中心部位还鼓着脓血,就连脚背也被冻得乌黑发紫!他抬起腿抖了抖脚,想活动一下,谁知这一晃动,五个脚指甲尽数脱落……
看着自己这一副凄惨的样子,王传圣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竟连疼痛都无法感知到了。接下来,他将膏药烧热后贴在身上伤重的部位,其他伤势比较轻的地方则用牙粉敷着。
简单处理后,他又重新穿了上鞋袜,顺手点起火,烧熟了一把高粱作为食物,补充体力暂时休整,因为这时候他已经有三天没有吃过东西了。
可接下来一连在这荒山野岭待了好几天,王传圣也依旧没看到大部队的影子,眼见自己身上的干粮和火种快要用完了,他决定自己去找部队。
于是,他找了一根拐棍,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看了看四周的方位,朝着山顶艰难地走去……
那么,王传圣究竟是谁?他为何会遭遇这样的困境?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又该如何生存,最终又能否找到大部队了?
王传圣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年说起。
敌人围攻,意外负伤彼时,王传圣的真实身份是东北地区著名抗日将领杨靖宇的警卫员。
年的年初,东北地区依旧还是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王传圣作为杨靖宇的警卫员,又担任部队的指导员,与战友在一座山岭上监视敌情,防范敌人的突然进攻。
这天早上,他在整理休息帐篷的时候,一名战士突然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呼喊着:“不好啦,山下的敌人发动进攻,打上来了!”
王传圣询问这名战士为什么不打枪预警,细问之下才知道,由于天气寒冷,积雪成堆,前一天行军路上,这名战士的枪口里钻进了不少积雪,晚上在火堆旁取暖的时候积雪融化了,第二天早上积雪又重新凝固,冻结了枪栓,导致无法打开,不能鸣枪预警。
接着,王传圣立马部署下去,带领队伍与日伪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大概二十分钟后,得知司令部已经成功转移到山上,王传圣开始安排队伍有序撤离,他们借助了森林作为掩体,迅速向山顶撤退。
然而,王传圣刚跑出树林,枪声在身边划过,他也突然倒在了雪坑里。
起初,他以为自己是被野草或者树根什么的给绊倒了,但是在起身时,他发现自己的左腿用不上力气,站不起来,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已经负伤,而身体被冻得僵硬,感受不到一丁点枪口带来的疼痛。
一旁的机枪连长看到后,二话不说立马背着王传圣一路小跑到山上的司令部中。
在司令部中,杨靖宇嘱托王传圣好生休养,但是王传圣内心却感觉十分愧疚:因为负伤意味着不能够再参与到战斗中去,还会成为大部队行军的“包袱”。而恰巧此时前方的战事依旧紧迫,司令部的人员也都上了前线去对敌,形势十分紧张......
最终,王传圣因身体原因无法尽快突围,军医走前还在给王传圣留下了一些生活上和医用物资。为了照顾王传圣,董春林也留了下来,两人决定在山中的一个秘密联络单等待大部队的救援,并约定五天为一个联络周期。
董春林把王传圣背到一个山沟沟里,因为这样的地形比较抗风,他们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把食物一部分留在身边,另一部分藏在一百米开外的雪窝里,以防意外事情的发生。随后董春林又用树枝做了床,安顿好王传圣。
可突然,有日军发现了隐蔽中的他们,还朝着他们这边开了几枪,在收拾东西的董春林赶紧跑过来,想要背着王传圣离开,王传圣明白这时候再背着自己跑肯定来不及,就让董春林自己跑,能跑一个算一个。
董春林不乐意,无奈之下王传圣只好下了命令,还让董春林告诉大队长(杨靖宇)自己已经牺牲了,这时候董春林才抹了一把眼泪,转身向山上跑去。
就在这时,山顶那边突然传出来激战的声音,日军也被枪声吸引,远离了王传圣的潜伏点,转身向山顶走去。直到快日落的时候,山顶那如雷霆一般的枪声才逐渐散去,直到最终完全听不见,而王传圣也拖着疲惫的身躯沉沉地睡去。
抗联密营
当他第二天上午醒来的时候,他用力支撑起自己的上半身,竖着耳朵去听周边环境中的动静,远方还有一些希希嗦嗦的声音,那是敌人活动的声音,一直到中午声音都没有停止过……
就这样,到了傍晚,敌人活动的声音才消失,这近乎一天的高度警觉让王传圣忘记了饥渴,忘记了疼痛,顿时疲惫感上来,他裹着毯子又昏昏沉沉地睡去。
在野外生存,除了凶恶的敌人,还要注意“环境中的敌人”——野兽。
这日,在睡熟中的王传圣突然被一阵嚎叫惊醒了,他猛地打了个机灵,睁开眼睛一看,吓了一跳,在距离他不过百米的地方,围聚着七八只野狼!
在野外,一只狼不可怕,可怕的是狼群聚集在一起。而这时候的王传圣身体虚弱,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狼群的口中餐,但是王传圣不敢开枪,生怕引来刚走不远的敌人。他从身上抽出了一把锋利的匕首紧握在手里,盯着那些狼群,而那狼群说也奇怪,就在那站着,一动不动,就这样静静地两个小时过去了。
突然一声枪响,狼群四散分开,王传圣警惕地看着枪声响起的位置,枪声的方向,似乎是杨靖宇大部队突围的方向……
拖着病体翻山越岭当阳光再次升起,当身边再次响起鸟儿的叫声,甚至一些小动物还敢爬到王传圣的身边来取暖,这时候他知道敌人确实已经走远了。
他从山沟里爬上来,之前受伤形势危急,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他觉得伤口有些不舒服。他把军医临走前留下的绷带和膏药拿了出来,又从周围收集了一些干树枝过来点火,将膏药烤熟,他坐在一块石头上,将鞋子脱了下来,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差点熏的他睁不开眼。
在脱下脚布的时候他遇到了问题。由于伤口出血,再加上天气寒冷,布带和肉已经粘连在一起,他用刀子一点一点地将其划开,只见整个脚掌已经血肉模糊,脚心还淤积着大量的脓血,脚背也被冻得乌黑发紫。于是他抖了抖脚,想舒缓下筋骨,结果这一抖动,脚指甲竟全部脱落下来了。
王传圣这种情况显然是被严重冻伤了,他用火把胶布烤热,在伤口上撒上一些牙粉稍作处理,然后将热乎的胶布贴在上面,穿上鞋子和袜子。
他当时中枪的部位在左腿,打开腿上缠绕的绷带后发现,子弹直接将腿打穿了,还将一团棉花顶在了伤口中,出血不算严重,他把棉花从里面拿了出来,敷了一层牙粉在上面,然后用烤热的膏药敷在伤口上。
这便是开头所讲的场景。
处理完了伤口,王传圣用自己的饭盒在火上烧了一些雪水饮用,烤熟了一把高粱作为食物,吃过之后才恢复了一丝气力。
他在这边一连等了好多天,却迟迟看不到大部队的影子,于是便准备主动去寻找部队,而又考虑到自己腿上伤势,万一途中遇到敌人跑不掉,就先去另一处秘密联络点寻找抗联战士。
他杵着一根棍子,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爬了有半里路才到达山顶。在山顶上,遍地都是子弹的弹壳,地上也有不少的弹坑,想必不久前这刚经历了一场恶战。
该下坡的时候,因腿脚不方便,王传圣干脆坐在雪地上顺路滑下去,到半山腰时候忽然一阵颠簸,他的身体失去了平衡,整个人直接飞了下去,还好卡在了两棵树的中间,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好不容易到了山脚下,看到了几行脚印,王传圣立马警觉起来,缓慢地往前走着。走到一条荒废小路上的时候,他看到地上散落着很多传单,而在一张传单上,他看到了一个身影:杨靖宇将军。
看到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消息,王传圣十分伤心,抱着那张传单痛哭了很久。之后他整理了一下情绪,到了抗联队伍常走的一条小路上,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一支队伍从不远处过来,走向了自己,他定神一看,是自己的友军,是抗联的队伍!
由于之前王传圣让带话自己已经牺牲了,所以当别人看到他的时候都非常惊讶,但更多的还是惊喜。
接下来,王传圣被送到了营地养伤,司令部还专门为他请来了一位军医。这名军医姓金,他看了看王传圣身上的伤势后,对他说道:“你腿上的伤口因为有膏药,不是特别严重,严重的是你的冻伤,如果不进行手术的话,你这只脚可能就保不住了;但是进行手术的话,这边又缺少相应的医疗器材,你要是能够忍得住的话,我就用钳子把你的骨头捏碎,拿出损坏的骨头,这样你的伤口就能恢复,就看你挺不挺得住了。”
王传圣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又岂能被这小小的困难吓到。他点点头,金医生让两名战士按住他的两条腿,用小刀把糜烂的肉割开,捏碎骨头,然后将损坏的骨头取出来……这个过程十分痛苦,但是王传圣愣是一声没吭,大有关公刮骨疗毒时的气魄。
一旁的战士们不禁问起,王传圣是如何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还跑了这么远的路。
王传圣回忆到,刚开始的时候他一大早就在那里坐着,等着,还时不时地站起来看一看大部队的影子,但是一个联络期很快就过去了,也没有等到大部队的身影。他就守着那袋留下的高粱,每天做着标记,一天天地等待着,一晃半个月过去了,也没有看到有人过来。
这时候他明白大部队应该遇到问题了,自己应该主动采取一些行动,在野外活下来。他到处爬着收集了一些干柴,在野外生活没有火可不行,每次饿的时候就烧一把高粱来吃,身上携带的一包盐都数着吃,一次只敢吃一两粒。
而这时候两个月都快过去了,依旧没有见到大部队的影子,于是他就把高粱全部炒了带在路上吃,计划前往桦甸县和蒙江县交界处一处秘密联络点碰碰运气,结果还真遇到了大部队。
不好的就是,他在路上看到了杨靖宇将军遇难的消息,这让他十分的伤心,没有想到自己负伤时与杨将军的见面居然是最后一次见面。杨靖宇与王传圣之间有比较深的关系,杨靖宇也是王传圣的入党介绍人,两人能够并肩作战,战友情异常深厚,杨靖宇将军的牺牲也是抗战的一大损失。
这就是王传圣这些日子在荒野中生存下来的过程,这期间,他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寒冷、疼痛,但作为一名抗联战士,最不怕的就是吃苦,江山何尝不是用太多无名英雄的鲜血和生命所铸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