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什么是像生瓷?
像生瓷是指模仿花果类或动物形象的瓷器。吴自牧《梦梁录·四司六局筵会假赁》曰:“果子局,掌装簇饤盘看果、时新水果……像生花果。”可知“像生”一词在宋代特指仿制的供陈设观赏的盘装花果。明代江苏宜兴窑以各色紫砂泥制作的紫砂陶像生器已颇具声誉,开像生陶瓷制作之先河。但只有到了清乾隆时期,景德镇陶工对釉、彩配方及烧窑技术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界,几乎做到了随心所欲地仿烧各种物品。
一·看!那只会游水的鸭子!
这是鸭子,学名叫粉彩雕瓷鸭,是清乾隆时期烧造的像生瓷精品之一,高9.4厘米,底长10厘米。 瓷鸭昂首伏卧,张口卷舌,一翅扬起,尾羽上翘。全身以粉彩装饰呈白色,双翅及尾羽为淡灰色,喙及双蹼为黄色,并以黑色点睛。头、颈及腹下,以篦纹划出羽毛纹,背、双翅及尾羽则凸雕翎毛,观感惟妙惟肖,仿佛将它放在水中,即可游走一般。
二·咦?这只海螺也能听见海浪吗?
这并不是一只真的海螺,而是一个像生瓷海螺。同样,它烧造于清乾隆时期,高5.3厘米,长9厘米,宽6厘米。这件模仿天然海螺的像生瓷,内壁光滑,外壁粉彩装饰,达到了形肖逼真的程度。真想把它也贴上耳朵试一试,不知能否听见如同真海螺一般的海浪声音?
三·这些果子可不敢吃!会被螃蟹夹手!
这些核桃、红枣、荔枝、荸荠、石榴、花生、莲子、瓜子、樱桃、菱角看起来好诱人!可是,怎么有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螃蟹也在盘中呢?它看起来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用有力的大钳子夹住抢果子的馋猫们,我们怎么敢偷吃!
很难相信吧,这其实是一个粉彩像生瓷果品盘,烧造于清乾隆时期,高6.5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12.3厘米。折沿盘中的各式果子已经非常逼真,盘心爬伏着的大螃蟹更是仿佛会动一般,大蟹钳上的绒毛还能依稀分辨。
此件像生瓷果品盘仿生效果精湛,盘中诸果品不但酷似实物,而且都具有吉祥含义,如螃蟹寓意“一甲”,即科举殿试第一;荔枝树有“经四百余年犹能结实者”之说,象征长寿;核桃、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而枣、花生、瓜子等则寓意“早生贵子”。
四·翻开这本书,会放出一只蝈蝈?!
闲暇午后,你手冲一杯清甜的绿茶,想翻开这函写有“乐善堂”三字的《乐善堂金集》,读一读高雅的文学……可是,就在你掀开盖子的一瞬间,却跑出来一只蝈蝈?
对,这不是一函真的书,而是一个粉彩描金书函式金钟笼,一件象生瓷器!它又是烧造于清乾隆时期,通高14厘米,长20.5厘米,宽11.7厘米。这个笼长方形,形仿织锦书套中的线装书函。书函上置一枚双拱形纽的长方形石印章和一个瓷质圆形印泥盒。印章下有一卧槽与中空的书函箱体相通,通过此槽可给金钟儿等鸣虫喂食。印泥盒内有樱桃、花生、莲子、瓜子等象生瓷果品,盒底有5孔与箱体相通,盒盖移开后可以听到笼内虫儿的鸣叫。
这个书函式金钟笼既是一件文房陈设品,又是一只可喂养鸣虫(蝈蝈)的小笼。看到这里,我不禁要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声:“乾隆皇帝啊,真是‘城会玩儿’的典范!”养在“书函”中的蝈蝈,也许连叫声都会不同吧?会不会变得像说书一般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