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机场一战,中日军事主官的战略水平差距

按照日军已经连战连捷,打上瘾的“反天炉战法”,邱维达判断日军将在雪峰山中段发起主攻,这里就是74军防守的圭洞(湖南人们把山上的平地称为洞)、江口一线。雪峰山位于湘西巨大山脉中,所以这样的“洞”很多,圭洞是其中之一。

4月17日,饭岛挺进队果然来到雪峰山的圭洞。

第74军第51师原来不是去圭洞,行军途中知道日军已进占圭洞,连夜开进与圭洞仅3公里远的龙潭镇。

51师以足当车,日夜兼程的急行军方式,是中国军队的常态。行军时、经常有人边走边睡,直到脑袋撞到前面士兵的枪口上才惊醒。

这个走路睡觉还能的神技,在东北野战军从黑龙江一直打到海南岛时也经常发生,有战士曾经在梦中惊醒时发现掉过两颗牙,而且,从十几岁的半大孩子,到上了岁数的老兵,背着大铁锅的炊事员都能跟上队伍,真不是现在满操场出现过的彪形大汉为主的暴走团能比的。

好了别跑偏。

4月17日下午,51师团进入龙潭,利用山地和原来工事,新增加固了阵地,开始狙击饭岛挺进队。

前面说过,饭岛挺进队人精兵的武器都很精良,但是他们发现51师的装备更吓人——这个中国军队有许多可以连发的轻武器,还有种特殊炮弹,爆炸时声音异常尖利。

落后就要挨打,终于开眼了,这是人家王耀武刚换装的美军自动武器。

很快就有见过世面的弄明白了、能连发的轻武器是“堑壕扫帚”汤姆森冲锋枪,特殊炮弹那款是美式火箭筒。

比如连发那玩意,当日本兵端着刺刀傻乎乎的看着,这时候中国兵拿起“堑壕扫帚”扫射时,眼睛都不带眨的。

火箭筒就更离谱了,破坏力太强,一颗炮弹就可以炸出约两米直径,约一米半深的大坑。

这是日本兵难以想像的火力配置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日军现在开始用缴获的汉阳造,好一点的才能用中正式,而且野炮一门都没有的原因了,不光是因为日本已经穷疯了,也不仅仅是大陆交通线被炸成好几十段,因为他们就像薛岳说的欺软怕硬,他们能打胜,并大量缴获的武器战斗,大多数来自追打地方部队;而像74军这种嫡系兼王牌的强悍部队配备的苏联装备(美械之前),他们根本得不到,因为只要遭遇就会不死不休!

74军虽被确定换装美械装备,但武器还没全到位,没更换完全。连51师都是这种状况,其他的中国部队还没见过传说中的美式自动武器呢,这也是日军急于发动会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的74军无论轻武器、重武器还是弹药,都能配足,出门打怪时已经没什么特别稀缺的装备了。

51师此时的“半美械配置”是:每个连配6挺勃朗宁轻机枪、3支汤姆森冲锋枪、四支掷弹筒,其余士兵全用春田步枪。

只有营以上才有火箭筒,

团部还会有4门迫击炮。

日军连做梦都想不到中国军队有“堑壕扫帚”和“打坑神器”火箭筒这些怪东西,更令他们难以企及的是中国军队还有良好的补给。

从亚洲来说,有中印交通线,从中国来说,第四方面军在芷江设有兵站补给司令部,负责大量接收美军空运的补给物资,再用汽车送往一线和二线的补给分站,再由辎重营送达前线。

各前线部队常备五天用量的粮秣,和三个基数的弹药,重点作战部队一旦缺少弹药,就随时进行空中补给。这是有钱人的豪横路子:一句话,不怕你没得用,就怕你用不完。

就算是有金山银山,也要有地方妥善安放。

74军的美械武器的训练已经相当熟练,并形成了“穷则快速穿插,富则火力覆盖的”新习惯(主要是后者),尤其是更新成重视火力为主的新战术,特别擅长集中火力进攻,和发动急袭。

当饭岛挺进队疯了一样冲过来时,团不仅从正面射击。还集中侧射、斜射火力让阵地前死角彻底消失,相关阵地之间的火力协同也非常巧妙。

打仗最怕遇到这种“不笑不说话,一笑两酒窝”的对手

尽管饭岛挺进队勇猛异常,却没占到分毫便宜,被迫在圭洞就地防御,等待师团主力救援。

4月18日,日军第师团第联队跑到圭洞,与饭岛挺进队汇合。

菱田元四郎中将(师团长)对敌情判断和坂西一良一样:认为中国军队防守意志很弱,只要不断猛攻,压力之下,中国军队会掉头就跑。

菱田元四郎也想占便宜,他想迅速扩大饭岛挺进队的“成果”,和南路日军配合,包围中国守军,在雪峰山区就地全部歼灭。

日军第联队兵马未动,51师的另外两个团天还没亮就到了龙潭镇。

第团2营第7连担纲主攻,去争夺鹰形山阵地。

7连的一个大头兵的鞋子磨穿了,他偷摸跑去敲老百姓家门,求人家送他一双鞋子。

主人让他进屋,挑双合脚的,但74军军纪太严,官兵一律不准擅入民居,这大头兵不敢进啊。主人就把自己脚上的半新布鞋脱下来送给了他。

可把大头兵感激坏了,他说:马上就要上火线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7连确实即将打一场极其严酷战斗。

圭洞附近有两座高地:路东的鹰形山和路西的牛形山,这两座山像螃蟹钳子似得,牢牢地掐住通向龙潭的路,双双都是有战略价值的据点。但是牛形山被51师抢先占领,鹰形山落在日军手里。

文成海连长下令:备足手榴弹,全连名官兵沿山梁发起轮番冲锋。每次冲锋都在日军机枪扫射和手榴弹爆炸声中倒下很多人。

七连终于冲上山顶的一小块前沿阵地,但日军也非常凶悍,进进退退好几次,为赶走7连,果断肉搏。

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此起彼伏,战斗非常激烈、7连招募的帮部队扛弹药箱的民工也忙坏了,开始是帮着士兵揭手榴弹盖子,后来所有人都到飞起,民工们就直接参加战斗,负责扔手榴弹。

7连把电话线也拖上了鹰形山,文成海抓起话筒大喊:“弹药将尽!弹药将尽!"

姜期永营长也对着话筒大吼着:“弹药立即送到,一定要坚守前沿阵地!”

弹药充足,但是想送到阵地就太难了。十多匹骡马驮着弹药箱,在石板路上,摇摇晃晃上山,石板都被铁马掌砸踏出星星点点的火花。

姜营长又接到文成海“伤亡严重,请求增援,请求增援!"

姜期永:“坚持最后五分钟!”带人就往上冲

当姜期永率援兵冲上去时,7连只剩下7名官兵,文成海浑身是血,仍带伤指挥作战。

七连的浴血冲锋和惨烈坚守,为51师在龙潭大战中掌握主动权,打下了基础。

后来,在整个战斗中支前民工们,每当回忆当年战场时,都激动不已——怒赞7连长文成海冷静凶猛,是个不怕死的硬骨头。后来,龙潭民间都不约而同地把鹰形山称为英雄山。

日军残部被从山上逼进后山,第联队的后续部队也增援到位。

至此,双方阵地相距也就多米,连对方开饭时饭盆撞击声都能听见。

中美空军在湘西会战前,就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王耀武这边一开打,中美空军混合团出动了大量飞机,对日军后援基地:衡阳、湘潭、邵阳地带的大小桥梁破坏殆尽,同时大量空军以芷江为基地,直接加入到掩护雪峰山区地面部队作战当中。

雪峰山战区紧靠芷江机场,战机飞行半径很小。在战区天空中只看见中美飞机来回飞,日机根本不敢现身,只能在拂晓时看见,有低空飞行的单机在中方阵地上一掠而过,没有任何威胁。

有时候,一两架日机会摸到日军自己的阵地上空,扔几包东西就跑,跑得慢些就会被机关炮干掉。

中美战机不停地在空中盘旋,找到日军就一顿猛扫。日军白天不敢动,就开始夜袭(这是此前中国军队的打法),日军夜袭每次只摸上来一小股并,也就三五个鬼子,被打死了就会又冒出来一股。

51师的弹药就像不花钱一样,天一黑就火力拦阻,防偷袭。

由于是刚补充的兵源,素质参差不齐,老兵或者军校军官比较沉得住气,看见日军扯着嗓子大喊着冲上来是,才端起机枪扫射,但新兵没经验还胆小,遇到偷袭,不是慌张地朝天乱开枪,就是缩进战壕里不敢冒头。

日军弹药供应不上,子弹越打越少,但是他们体力好,射击技术非常好,即便在黑夜中,子弹也跟长了眼睛一样造成很大杀伤。

有天夜里,一名临时当勤务兵的本地少年与另一个兵背靠背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时发现,那个兵已经死了,是日本狙击手干的。

日军无法直接夺回鹰形山,只得抄小路偷袭,这是位于圭洞北面的高札坡。

站在高札坡的山顶可以对龙潭镇一览无余,附近还有条小河,村子里有中国军队。

村民韩直承那时才13岁,半大男孩对战争特别好奇,就成了当地著名的跟屁虫,跟所有人都混的很熟。

4月20日,韩直承钻进了哨兵的战壕。正值初夏,天气很热,但51师的士兵都还穿着冬装,很多人都长虱子了。哨兵忙着捉虱子,韩直承无所事事的东张西望。

突然,他看到对面山上有几棵小树在不停地摇晃,而且这些小树居然还会动,动一会又停一会。

韩直承急忙指给哨兵看,哨兵想都没想就把他按倒在地:

“那不是树,那是鬼子!鬼子来了!”

哨兵举枪就打“小树”,“小树”开始还击……用树枝伪装的日军、在渡过小河后,冲向河西的一处高地。如果日军得逞,就可以居高临下地对河西51师阵地火力全开,只是他们的运气不好,被一个小孩发现了。

韩直承为打退日军偷袭立了一功,连长特地奖励他一个大月饼

4月21日,日军再次用小部队偷渡过河。这次还没冲到河边就就被打死了一部分,其他人冒着弹雨蹚水过河,一直冲上了山坡。

51师的火力可是相当壮观,一排排子弹砸来,日军被迅速收割,只看见3个还活着的日本兵以柳树做掩护拼命跑,拼命跑。

偷油的耗子,不会因为被笼子夹过,就收手。4月24日天刚蒙蒙亮,就日军渡河,然后迅速钻进油茶林,从侧面攻击高札坡。

虽然是小部队,只有四五十鬼子,但却精选的敢死队员,他们以晨雾为掩护摸上山顶,被山头班长发现,班长大喊:“什么人?”

日军第师团早在进攻常德期间,汉奸“宣抚班”就常帮日本人杀害同胞。他们喜欢穿日军军服,或者只戴一顶日军军帽,却表现得“比日本人还凶”。

第联队中也有一大帮来自沦陷区的汉奸,这支日军敢死队里就有一个,他听到班长喊话,赶紧答道:"自己人"

话音未落,枪声响起,班长倒地。日军迅速冲上来,守军连拉枪栓、压子弹的时间都没有,端起刺刀就肉搏,山顶上一片“杀——杀——”的叫声。

51师增援部队迅速赶到。当他们冲到山腰时,山顶上的喊杀声已经停止了,生还的官兵被抬下来,个个满身是血。

日军敢死队成员大部分被刺死在山顶。又跑了三个人,其中就有那名汉奸。三个家伙好死不死的在疯跑中迷了路,汉奸出去问路,被中国军队发现,全部击毙。

这场惨烈的阻击战,日军拼刺技术本来就独步天下,中国军队3打1都不一定能赢,加上敢死队都是精兵,所以这种兵都能死伤大半,51师守军伤亡更惨重!

只看见去高札坡运伤员的担架队跑上跑下,穿梭不停。

龙潭就在眼前,可是日军第联队就是过不去。菱田师团长只得变更作战计划,将联队的首要任务减低成只需要占领龙潭。

要占领龙潭,就得拿捏住鹰形山、牛形山。两军在这两座高地都相持不下,牛形山有点特别,山上古松参天,林涛呼啸,在战史里被称为“松山高地”,4月25日夜,日军第联队偷袭并占领了松山高地。

51师第二天就炮击松山高地,击退了日军的进攻,顺势对松山高地发起反冲锋(又叫逆袭战)。

这里要说明下:51师增加新兵里有很多不到20岁的青少年。因为训练时间较短,这些小兵的实战和技巧都很差,因此特别为他们设计的战术就是手榴弹战。

手榴弹战可用于阵地逆袭上。在冲锋时,三人一组的手榴弹投掷班,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一边冲,一边从向山顶投手榴弹,由于年轻,速度快,准头好,反而是很巧妙的打法。

各冲锋部队都要组织和发起两到三次以上的波状逆袭,还有人在山腰放火,进行火攻,总之是办法和困难一样多。

村庄里的木头、门板、家具、棉絮、蚊帐都成了建筑材料,牛形山的工事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双方都被山梁上的巨石堆难住了。

巨石堆周围很开阔,双方都不敢离开巨石或贸然探出脑袋,一个时间差没掌握好就会被打穿。两军便围着巨石只能选择短兵相接,先是互掷手雷和手榴弹,接着白刃互搏。

山下村庄里的村民除了少数人去做支前民工,大多数都疏散了,但是还有些老弱或妇女留下来帮着做饭。

一天,51师的兵从捉到几条草鱼,让老乡给他们煮鱼汤,还没有等到鱼下锅,这些兵就接到命令上前线去了。

乡亲们煮了一大锅香喷喷的鱼汤,等了一天也没见到有人撤下了。第二天,终于有几个浑身是血的兵从牛形山上下来了,不过他们不是捉鱼的那几个。

士兵见乡亲们号啕大哭,说,全连他们几个能走下来了.……

51师重新占领了松山高地,在肉搏中,日军一个中队全被斩杀,51师也伤亡惨重。山梁之上的巨石与巨石间,石头缝隙都被手榴弹木柄填满了,血肉模糊的尸体交错着,场面惨不忍睹。

4月25日,第74军51师和第军全面出击,把日军第联队包围在崇山峻岭之中。

师团没有后援,所带粮弹极其有限。他们速战速胜惯了,一路上对抢来的粮食牲畜都肆意糟蹋,烧毁,或者倒掉。抢到牛都只吃大腿,猪也仅取少量精肉。

到了现在,联队的供应线全被切断,部队很快进入了饥饿状态、吃饭时,日本兵排好队,军官拿出一小袋炒米,给个发一把。和着山泉水吞下去。

弹药消耗更大,最后被迫配额供应,弹壳必须上缴,送交兵工厂再加工(这时候的日本在资源方面已经无处可抢,随时能崩溃)。

师团长菱田见到师团深陷群山命令:保住现有阵地,调遣联队的步兵大队和炮兵中队去救援联队

菱田想援兵既可以迅速解围,又可牵制中国军队主力,而且师团主力还能化被动为主动,进攻芷江机场,一举三得,真妙计也。

这时的日军第联队刚攻下山门镇(位于圭洞以南)守卫山门镇的是第74军虎贲师57师的一个营,用仅一营的兵力。承受了三倍于己的猛烈攻击。激战三天三夜,日军死伤多人(相当于中国一个营),这个营也伤亡惨重,但是直到日军冲入山门镇,剩下的多人还艰苦的打了3天的巷战

这个战斗虽然“小”,但是以少胜多,日军死伤大于己方,在之前的战例中非常罕见。

日军攻占山门镇后,马上步炮两兵种重组,去救援龙潭镇。

在湘西会战中,日军已经丧失了制空权,而且地面的侦察、联络也被打废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日军在战斗中“判若两人”与以往灵活敏捷的身手相比,显得迟钝笨拙很多。

过去中国军队遭遇日军时,都要尽力隐蔽自己,要是谁不慎暴露目标,就会招到日军大炮飞机狂轰,这也是为什么地面部队禁止射击飞机的原因(怕暴露)。

现在反过来了,中方指挥官可以去前线观察敌情,日本兵离着七八百米远,也只敢探头探脑,一旦发现中国军队,就得隐蔽起来。

正因为第四方面军对前线情况洞若观火,而日军却盲人摸象的现状,菱田的总体计划,和救援行动才被一轮又一轮的有效阻击,攻势非常缓慢。

日军的三大法宝:飞机、重炮、坦克(或骑兵),现在都不行了。这还没完,日军为了这次山地作战,带了大量驮马运输,还背着打马掌的化铁炉,这种炉子装上马达就能用,每匹驮马还额外配备了四副马掌,以便替换。

已经算到如此精细了,可是驮马还是出事了。它们都是适于平原作战的改良马,高大健壮,进山就各种不适应,尤其在遭到袭击后,马队一片大乱,把步兵的道路都给堵塞了。

还有雪峰山崎岖险恶的地形让日军救援部队欲哭无泪,越往前进,越山高谷深。凡所过之处,能供人马行军的道路宽不足一米,险要处毫不意外的遭到破坏,要想通过,只能锯树,削岩石,修路。

4月26日,日军救援部队到了离圭洞约10公里的老隘塘。发现有守军,决定夜袭,如果成功,两天就能攻到龙潭镇。

夜袭很成功,但前进时,又遭遇更多的中方守军。救援大队拼命往前攻,猛攻了4天竟毫无成效,更恐怖的是,对面的守军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这期间里,51师和第军对日军第联队的攻击就没停过。中美空军一直都在助战,反反复复的扫射轰炸。

刚开战时,由于雪峰山区地形复杂,日军隐蔽的非常好,中美战机经常找不到目标,还出现误炸,甚至有个中国步兵连的阵地被自己飞机炸毁了。

魏德迈将军(美军)特意把对空信号联络组派到前线各军、师。前线部队用红、白布拼成箭头,铺展在地面上,联络官用无线电话通报空军作战指挥室或飞行员——距信号箭头前面多少米是日军阵地,有效的提高了命中率。

如果日军隐蔽起来,前线还有更多的招数,比如派便衣潜伏于森林中,用反光镜指示位置;或者侦察小分队在日军周围放狼烟。

51师师部的联络组成员很齐全:有一名美方军官一人,两名士官,好几个士兵,他们一直跟随着中方指挥官,根据需要向飞行员指示目标。

飞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非常恐怖,最极端的是东京大轰炸的0度高温,在这里了日军阵地上树枝和鹿寨被烧光,日军形容中美空军的空袭行动“震撼山间,似南洋海上的急风骤雨”。

第联队已经四面楚歌,但菱田师团长还是高估了自己,他要联队冲破第51师、和第军的防线。继续去攻击龙潭。

这就是坐着说话不腰疼,日军第联队白天只能趴着,只能在夜色里,在山炮的支援下反击一下下。这种反击损失很大,而且一到白天就被打回原形。

联队长泷寺保三郎大佐决定谁的命令都不听了,只为保命,不再反击,缩短战线,撤出了一些根本守不住的地方。

邱维达研究了圭洞战报和缴获的日军资料,还通过询问俘虏、空中侦察等方式认定:日军第联队在连续恶战中一如强弩之末。空中侦察报告,有一个大队援兵从山门镇开来了,但被按在老隘塘摩擦,第联队彻底成了孤军。

机不可失,邱维达下令立刻围歼。4月30日天刚亮,四面八方各部队发起总攻。

日军第联队第3大队虽然是预备队,也不是吃素的,但是人员耗损,弹药缺乏,在排山倒海的攻势下惊恐万状,大队长命令烧毁电报密码,给伤病员发枪,让人把他们扶到射击位置防守

日军缺人已经缺到了见人就抓的程度,连炮兵大队都被当成步兵参与防守,

整整猛攻了一天,联队感受了什么叫灭顶之灾,终于被打成了名符其实的残部,其中预备队第三大队的可战斗兵员都仅剩86人。

另一边的日军救援大队在激战中不能自拔,从出发时的近千人到现在只剩下人,而且一直没能与第联队会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