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
搭棚结彩是一个古老的行当,据说起始于公元9世纪后周都城的开封,而且棚彩匠父子师徒,代代继承仅凭口授心传,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历时千年从来没有外传过。说是这么说,但在早年的保定东大街上就有棚彩这个行当。从保定这个现象来看,说明“棚彩业起于开封,并且手艺从不外传”的说法的准确性是值得商榷的。保定还有一个行当有的地方也叫棚彩业,他们用芦苇、秫秸结扎室内顶棚,俗称“吊顶”,在保定这是另外一种行当,不属于棚彩业的业务范围。
年赫达·莫里逊在保定拍摄的保定人院子里的凉棚
保定的棚彩业,有的地方也叫做棚铺行,它是以竹竿、木杆等材料专门搭建商用和民用临时彩棚的店铺。追寻它的来源,应该是起始于举办婚庆和白事以及老人做寿等大型的家庭活动。因为早年间,每逢过年过节或有大型活动,例如婚丧嫁娶、老人祝寿、婴儿十天、满月等,保定许多官员豪绅家庭,虽然屋子很多很大,但也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因此,都要请人搭建短期临时彩棚及牌楼等,一是用来招待众多的亲戚、朋友和邻里客人,二是为了显示排场、展示个人实力和增加热闹、人缘广的氛围。还有保定城里不少的高门大户、官僚巨贾,到了夏季还要搭建纳凉的凉棚,既可以招待来访的客人,也成了夏天全家避暑乘凉的地方。在当时条件的限制下,办事、家居搭棚彩竟成了那个时代的时尚,流传下来就成了一个古老的行当,这不仅是保定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长盛不衰,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更是兴盛发达。
在保定搭建彩棚和牌楼,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程,不但需要一定的力学知识,还要懂得一些美学艺术,搭建出来的彩棚既要雅致美观,还要坚实牢固。搭棚使用的主要材料有竹子、杉篙、麻绳、油布等,工具有用来缝制苇席接口的弯月针、有用割断麻绳的刀子、还有用来扭动铅丝捆绑架子的钢钎子和老虎钳子。所用的杉篙有两种,一种是木头的,一种是毛竹的,而且还有多种规格,搭建不同的位置,并把杉篙涂上红油漆或黑油漆,叫做红箍、黑箍,用来区别不同的用途。
保定给搭棚的工匠叫棚匠。棚匠的多少、技术的高低是衡量一家棚彩店铺实力的主要标准。在保定规模较大的棚彩铺,搭棚的各种原料储备充足,可以同时承搭几个彩棚,并且拥有棚面的制作技术,能够搭建各种各样的款式。这样的雄厚实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拥有众多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好的棚匠必须身手矫健、行动灵活,要胆大心细,遇事不慌,还要身手快,脑子活,有力气。不仅要敢于登上几米或是十几米高的地方干活,可以一手握住立杆另一只手还要靠前臂和肘腋往上倒腾杉篙,并且对力学知识也得掌握得滚瓜烂熟,绑出来的架子,要上下均等、横平竖直,就像用尺子量过一样。棚匠们为了身手灵便,大多喜好武术,有的大棚铺还请来武术师傅,专门教习技击、飞檐走壁、攀高上树的功夫,以便在施工时能够身轻如燕,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棚匠们还大多有点儿“江湖”味道,办事认真义气,从不马虎大意。这样的棚匠才能把彩棚搭得绚丽堂皇,造型优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做到这样棚彩店铺既能赢得信誉和名声,在棚彩业站稳脚跟,又能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使自己的店铺财源广进、兴旺发达。
棚彩业
此外,保定的棚彩业还有一套自己的独特“行话”和规矩。他们的行话外行人听不懂,业内人却了如指掌。如说干活儿不叫干活儿叫“搭儿”,上班不叫上班说“上搭儿”,压到竹席子上面的杉篙不叫压而叫“逼”,手套不叫手套叫“手巴掌”,这也许是为了使自己的行业更加专业化,更有凝聚力和垄断力的缘故吧。
他们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在绑好横竖框架、固定好覆盖棚面,最后棚子上“脊”的时候,主人还要给“头搭”喜钱,以求吉利。如果不给喜钱,头搭就会出损招,把喜棚按丧事棚给你搭建;或是搭建凉棚时不留小窗户,留下窗户却不系来回拉动的小绳,用起来极为不便,到那时主家只好自认倒霉晦气了。
老辈子的棚彩业在人们的生活视野中逐渐消失了,但它留下了一句有哲理的话,至今还活在人们的口头上,那就是“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席”,这句俗语用普遍的现象说明了一个有兴有衰的至理,启迪人们要正确面对眼前的荣华富贵和红花热闹,要活在当下,要活得实在。
本文来源:保定方志
责任编辑:张志超
如有侵权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