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台儿庄已经重创了日军,为什么国军还

昆明白癜风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226/4317373.html

骠骑兵

摘要: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军两个精锐师团,赢得了自从全面抗战开始以来正面战场的首场大捷,胜利之后的中国军队为什么反而却要主动撤退?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军两个精锐师团,赢得了自从全面抗战开始以来正面战场的首场大捷,胜利之后的中国军队为什么反而却要主动撤退?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正面战场的第一场大胜利,台儿庄大捷,是当时国军少有的打得很漂亮的一场战役,在对这场大捷得的宣传上,到今天也依旧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固然没错,可是什么叫宣传?台儿庄大捷当然不是那种把失败包装成胜利的虚假宣传,可是里面被宣传话术所描述的东西,我们还是不能拿来做正经战史讨论所用,这一点一定要分清。

台儿庄大捷的宣传话术在哪里呢?——国军在南线借两淮有利地利顶住日军华中派遣军北上的第13师团,在北线重创华北派遣军南下的第5、第10师团。这在宣传当中一点问题没有,是非常正面也是非常正确的报道。然而在战史当中,从北线南下的日军第5师团,从出发之时起,就只来了一个旅团,因为编制里的另外一个旅团,被调去参加杭州湾登陆尚未归建。在一路南下途中,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未经抵抗就放弃防线,使得日军轻松占领山东全境,然后由第10师团抽调部队负责占领,因此第10师团使用了大约一个旅团的兵力用于守备。到台儿庄战役时,日军北线的部队就是第5师团一个旅团进攻临沂,第10师团一个旅团进攻藤县。

日军第5师团在临沂,被驻守的庞炳勋部和随后赶来驰援的张自忠部击退。第10师团进攻藤县,是川军水晶猴子邓锡侯的部队,号称22集团军,实际也只是王铭章的一个师,还是出川后一路靠脚走过来的,在藤县付出了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前后顶了日军第10师团三天,所以后面的台儿庄战役,就只是第10师团的一个旅团。华北派遣军给第10师团的命令,是等待南线第13师团赶来,以及第5师团重新组织一下,然后一起进攻台儿庄。

这一阶段对日军损失的描述,临沂张自忠血战七天七夜,给第5师团造成六千人伤亡,第10师团也是付出两千人伤亡打下的藤县,可是根据日军这道命令看,就是他们认为13师团遇到点麻烦,需要给13师团一点时间,但13师团赶来肯定还是没问题的。第5师团也遇到麻烦,需要重新组织,但肯定不是无法再战,一个旅团,重新组织一下即可再战,那么伤亡六千肯定是夸大了。更离奇的是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他认为这道命令是扯谈,直接置之不理,带着一个旅团就继续南下了。如果藤县之战付出了伤亡两千人的代价,显然也不会有这种自信。所以,在台儿庄战役开始时,日军这两个师团基本上还是没有伤筋动骨,伤亡是有一些吗,但总体战力还是很强。

守台儿庄的,是孙连仲第2集团军池峰城担任师长的31师,台儿庄以及沿运河布置的部队,据说是日军进攻兵力的四倍,然而顶了十多天,被日军攻下台儿庄四分之三的地盘,几乎快要顶不住时,汤恩伯20军团赶来包抄第10师团的后路,这时矶谷廉介才觉得再打下去,自己就危险了,这才果断放弃台儿庄后撤,虽然抛弃了一部分辎重,但也不是溃败,伤兵和战死者尸体基本都带走了,最关键的是包括第5师团,并没有丢下第10师团不管,而是赶来接应,两个师团会合后继续保持与中国军队的交火状态,以拖住中国军队,以待后续主力增援上来的部队,准备一起围歼台儿庄地区的国军主力。

日本迅速组织了二十余万部队赶来,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还算清醒,没被台儿庄的胜利冲昏头脑,知道在这里跟日军战略决战没好果子吃,立即果断组织撤退,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同时这也说明日军第5、第10师团所受到的损失,显然不是很惨重,起码没到不能再战的地步。

这才是那个时代中日军队差距的真相,假设这时的中国军队,有能力调集重兵集团,可以利用日军麻痹大意,就吃掉日军旅团建制的部队,那么后面根本就用不着再打八年。其实放眼整个十四年抗战,一战就歼灭日军联队级建制的部队也没几次,歼灭旅团的就基本没有了。更别说台儿庄战役是在抗战初期,日军战力还很强悍的时期。

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队主动撤退的原因,是因为日军增兵了,而且有合围整个徐州地区国军的企图。在台儿庄战役时,北线日军其实只有两个旅团,在吃了亏之后,就立即增派援军。

年12月,南京失守后,由于国府迁往武汉,并拒绝与日本政府谈判。受此影响,日本内部便分成了两派。即“扩大派”和“不扩大派”。一开始,不扩大派的声音占上风。日本内阁和参谋本部都主张不扩大战争。这派人认为,继续打下去,日军必然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潭。日本资源匮乏,打持久战无疑就是灾难。所以他们的主张便是守住占领区,扶持傀儡政权,寻求与蒋政府谈判。力主用谈判的方式从中国攫取利益。

就像当年甲午战争,与清政府谈判,并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一样。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拒绝谈判。再加上前线作战的日军将领又都主张扩大作战。前线的师团长、旅团长,觉得国民政府就像一栋破房子,踹几脚就塌了。对高层畏畏缩缩的表现极为不满。所以,尽管日本内阁不同意扩大战争,日本参谋本部也没下令。但华北派遣军和华中派遣军,还是擅自行动,各自沿着津浦铁路,对徐州发动了夹击。

徐州会战就是在日军这种“下克上”的大背景下爆发的。而由于两个方向的日军都是擅自行动,都违背了大本营的指令,都企图以既成事实迫使大本营同意他们的行动。所以徐州会战初期,日军投入的兵力不多。南线的华中派遣军,有九个师团。但只投入了一个师团,即第13师团。北线的华北派遣军投入了两个师团,即第5师团和第10师团。

第5师团就是臭名昭著的板垣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日军战斗力最强的常备师团之一。顺便再科普一下,很多人想当然认为日军的甲种师团是最强的,其实不然,日军最强的一等部队是开战前的十七个常备师团。甲种师团是后来中国派遣军因为兵力不敷使用,而对各师团进行了编制压缩后,用来担负机动作战的主力师团。是只有中国派遣军特有的编制,关东军南方军都没有甲种师团这一说。

第10师团当时的师团长叫矶谷廉介,因此也被称为矶谷师团。但这两个师团,当时也都是全部投入台儿庄作战,实际上都只是出动了一个旅团,两个师团的参战部队加起来大概都三万人,差不多就是一个师团的规模。

年1月,台儿庄南北两线同时开打。南线因为两淮地势有利于防守,再加上国军五个军英勇奋战,顶住了日军进攻。所以南线形成了对峙局面。

北线则由于种种原因,韩复渠不战而退,放弃了黄河、泰山防线,导致日军板垣、矶谷两个师团长驱直下,很快就打到了离徐州不足两百公里的临沂、枣庄。而要是这两地失守,徐州就失去了屏障,也保不住。所以北线的情况异常紧张。为了巩固防线,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随即调整部署,从南线调回第59军,增援临沂。又令川军第22集团军驻守滕县。同时还部署孙连仲部于台儿庄,决心在台儿庄附近与日军北线的两个师团决战。

面对国军的部署,进攻临沂的板垣师团和进攻滕县的矶谷师团,都不以为然,两个师团长都狂妄至极,认为国军不堪一击。然而在临沂和滕县,他们却都遭到了中国军队的迎头痛击。增援临沂的59军军长张自忠在卢沟桥事变后曾出任北平市长,被国人视为汉奸,骂了很久。并且还因此上了军事法庭。虽然后来冯玉祥、李宗仁等人出面作保,帮张自忠勾除了卖国罪名,重新回到部队。但舆论和老百姓对他的指责却并没有停止。"张逆自忠,自以为忠。"这是当时很多报纸对张自忠的评价。张自忠性格刚毅。面对这样的羞辱,他当然要用铁和血自证清白了。所以在临沂与日军板垣师团的作战中,张自忠并没有保存实力,而是主动发动进攻!与此同时,临沂城内的守军也发起反击,与59军里应外合。板垣师团自侵华以来,一路上,中国军队都是望风而逃,从来没有见过中国军队会如此不要命的主动进攻。因此在国军的主动攻击下,板垣师团阵脚大乱,死伤惨重。最终,经七昼夜血战,日军退走。如果说日军的板垣和矶谷师团,是一把钳子的两个钳头,那临沂之战重创板垣师团,就等于是先掰断了日军的一个钳头。让日军不能再对台儿庄进行合围。

再看滕县这边。驻守滕县的川军在当时的国军队列中,属于杂牌中的杂牌,装备落后,战斗力并不高。因此当时让川军来驻守滕县如此重要的据点,也是颇具争议。但谁能想到,就是这只不被时人看好的杂牌军队,却在滕县打出了惊天动地的一仗。在日军飞机大炮的轰炸之下,川军硬是在滕县把矶谷师团挡了三天之久。在日军轰开滕县城墙,攻入内城后,川军将士们又与日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最后,除去突围出去的少数部队外,留守在城内的部队,包括师长王铭章在内,全部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川军死守滕县期间,李宗仁本来还命令汤恩伯驰援滕县,但因路途遥远,还没赶到,滕县就失守了。

虽说没守住藤县,但日军矶谷师团是在付出两千多人的伤亡后才拿下的滕县。而且进军进度也被大大迟滞。滕县守军为台儿庄守军创造了构筑工事的宝贵时间。

其实当矶谷师团攻下滕县时,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曾给矶谷廉介下过命令,让他等各路日军都达到指定位置,再一起进攻台儿庄。但矶谷廉介狂妄的很,认为台儿庄防守空虚,便不顾板垣师团在临沂受阻,也不等南线日军被堵在淮河的现状,只率师团的一部分兵力就钻进了台儿庄战场。

接下来的一战,便是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让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守台儿庄,又令汤恩伯20军团截断日军退路。本来按计划,孙连仲部守三天,汤恩伯就从背侧夹击日军。但孙部一连守了近十天,汤恩伯都没来。但守军拼死一搏,守台儿庄的31师师长池峰城甚至下令炸了运河上的浮桥,以示背水一战的决心。再加上汤恩伯20军团也终于赶到了战场,对日军展开进攻。这才有了台儿庄大捷。

板垣、矶谷师团接连受挫后,侵华日军中的扩大派将领开始叫嚣。不扩大派的官员也因为看到徐州附近有大量中国军队,认为合围徐州,可以给与中国军队一次有力打击,逼迫国民政府投降。

因此,在台儿庄战役结束的当天,日军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84号令:从华北派遣军抽调四个师团,对徐州发动攻击。另调一个师团兵力监视第一战区国军;华中派遣军以两个师团的兵力沿津浦铁路向北,策应北面日军夹击徐州。

日军的这一命令,国军起初不知道。为了守住徐州,也为了再来一次台儿庄式的大捷,以振奋国人抗日之决心,蒋介石抽调十多万大军到了徐州战场,交给李宗仁指挥,让他再接再厉。

但到了5月初,当日军的战略企图越来越明显后,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明白,别梦想再来一次台儿庄大捷了,再不走,怕是要被日军包饺子了。为了避免淞沪战场和南京保卫战的悲剧再度发生。李宗仁果断下令撤退,第五战区部队从三个方向跳出日军包围圈。同时,蒋介石也令第一战区的薛岳部向豫东活动,掩护五战区部队转移。最终,第五战区的主力部队基本跳出日军包围圈,保存了有生力量。

所以,准确来说,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赢得了胜利,并不存在什么主动撤退。主动撤退是在随后的徐州会战,随着日军援军陆续赶到,为避免被日军合围而主动撤退。当然,台儿庄战役也算在整个徐州会战的范畴之内,但是不要和徐州突围混为一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