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哥老赵的第95篇原创
自年起,北京中考是三年一大改,两年一小改,深刻诠释了“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哲学理念。
下面主要从北京中考概述、物理整体考情、逐题解读、感受启发四方面来说。
北京中考大致情况
年北京中考考情要点如下:
(1)两考合一:初中毕业考试+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2)中考满分分,计入成绩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
道德与法治、物理、体育与健康
历史、地理(二选一)
化学、生物(二选一)
具体分值如下:
之所以说这么细,是因为今年(年)也是这么来,下面具体说说物理情况。
中考物理整体考情
年物理(以及全科)考试时间、分值、题型等方面与年相同:
总分80分:
试卷满分70分,实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
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由任课老师来给,有的学校会组织学生做几次实验给打个分,有的学校看学生平时表现,大部分学校都是直接给满分10分。
试卷题型及分值分配如下:
考试时间是70分钟,做题时间是够用的。
从各内容模块来看,力学和电磁学各占28分左右,光学和热学各占8分和7分。
你有没有发现,声现象居然是一分都没考,简直聊“声”于无,“声”泪俱下了,这应该是出题的一个失误。
整卷难度系数0.6左右,与年的0.59相比保持平稳。
那为什么考完之后还有很多学生说难呢?
一方面不管什么考试,总有说难的,人之常情;另外这张卷相比各城区一二模的难度来说,是持平的,而且细节上容易错的比较多,也就是说相对于一二模学生没有感受到难度降低,那就是难。
至年,北京中考总分,以下基本上就与好高中无缘,年这个分数线差不多是分。
这里说的好高中还不是人大附、十一学校、那种的,交大附中、理工附中这样的区重点就算是好学校。
减去体育白送的40分,折算到物理科目上,实考过64分(满70分算)才有机会进入区重点高中。
结合试卷题目的难易度、升学情况和我这些年带学生的经验,按成绩可以对学生分三层:
学困生、学中生和学优生
中考五五分流残酷的现实已经无法改变,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物理考到64分以上别拉总分后腿。
年试卷结构等各方面和年保持一致,分析年的考卷对于备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逐题解读
整体上,北京中考物理卷富有时代特色和首都风格,注重基础和核心主干内容的考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单项选择题(12*2=24分)
前8道题为送分题,可以认为不涉及太物理学科的内容,属于一个人成年后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以及基本素养。
题1:质量的单位是啥?
题2:家用电器哪个是靠发热工作?
题3:锅碗瓢盆铲哪个能导电?
题4:刻花纹和装轮子哪个是为了省劲(减小摩擦)?
题5:哪个是增大压强?
题6:剪子筷子起子钳子哪个用起来不省劲(费力杠杆)?
题7:种地、存水果蔬菜、晒辣椒,哪个是为了让水分跑的快些(加快蒸发)?
题8:家里用电怎么样安全不触电?
这些题目考察的内容和设置的目的,是设定在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不再进行任何的学校学习,也就是不上高中,也不上职校技校啥的,直接走向社会后能够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而不会被落下,不会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就可以。此外如果还想要自己再学点什么技能啥的,以现在的知识储备也能学明白,这就达到目的。
以上8道题妥妥的是学困生的菜,16分就是白送,一定得拿满。
9-11三道题学中生得都搞定,考察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引导教学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如:
题9: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判断和转化:向上抛出去的物体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题10:铁屑可以模拟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小磁针可以判断所在位置磁场方向,二者结合就可以画出磁感线分布;
题11:等质量的物体,体积大则密度小,等深度液体密度小的压强小,考密度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p=ρgh,除了速度公式,这两个算是最基本的力学公式了。
题12:专为学优生出的题,制作简易密度计考查学生运用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作过程中渗透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法,在收集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再运用所学推算密度与露出距离的定量关系。文字多、计算量大,相当硬核的一道题。
多项选择题:3*2=6分
多选题难度一下子就上来了,主要看学生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宽厚,每道题都有“坑”,能考出真实的物理功底,6分拿全不易。
13题:通电导线和受力方向构成一个平面,磁场方向在垂直于这个平面的一个面上转动时,电流受磁场力大小变化,但方向不变;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4题:“坑点”在A选项,题干中没有说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就不能认为额外功全部无用在拉起动滑轮重。
15题:通过木块的运动,考查了对摩擦力的概念的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以及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实验探究题:28分
实验探究题区分度也很明显,但没有那么难,都属于中等难度。在8道实验探究题中,有6道题目源于《课标》中要求的20个学生必做实验,从实验的角度对主干知识进行了多层次的考查。前6道(题16-题21)是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包括测量、读数、作图、实验操作等:
会读数:刻度尺、体温计、量筒等
会操作:托盘天平、光具座等
会计算:会算密度,会分析简单表格里的数
22题和23题属于常规的实验设计,基于题目给定的情景写出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按照常规套路写就行,不难。
试卷有34分的题目以物理《课标》规定的“科学探究要素”为考查视角,对实验探究能力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查。
科普阅读题:4分
从年高中新课标颁布后,不论是中高考还是小升初考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试卷中体现的很明显。
这篇科普以古代天文观测仪器——圭表的发明、改进与创新为主线,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研究自然并用于造福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比较诡异的是有好些个学生考完之后问我日晷的“晷”怎么写?
第(3)问说除了圭表,再列举一个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标答给了浑天仪、水运仪,但是有同学就是写成了“混”天仪,你说愁不愁人?所以平时在这方面还是得注意积累,要多读书。
另外,今年的科普阅读拿掉了选择题,我认为这是对的。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增广知识、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以问答题的形式更能达到考察目的。
计算题:8分
25题考察电学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相关知识的计算,保持了往年计算题的风格,难度一般。
26题出的很好。铅柱实验考查科学推理及科学论证的思维过程,引导教学重视批判质疑意识和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
疑难题、感受、启发
刚考完时我在知乎分享了原卷和参考答案,有很多同学和老师留言讨论了一些题目,疑问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下面几道题:
13题:C选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有三个,缺一不可:闭合回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4题:A错是因为题干中没有说不计摩擦力和绳重,则用:额外功J/高度4m,算出来的应该是动滑轮重、摩擦力和绳重总和,动滑轮重小于N。有用功=×4=J,可以算出来CD选项对。
22题(1):小圆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探究目的的根本原因是:
电源(干电池)和电流表有内阻,题干电路图中电流表为外接,电压表测量的是真实值,电流表测量值偏大一些,且外电路电阻增大时,路端电压增大。但是初中阶段默认不知道这些,只需要回答:没有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24题(3):除了圭表,请你再列举一个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
除了标答给的日晷、浑天仪、水运仪外,写:占星盘、古观象台、天文台也给了分。
26题:不能把A、B看作整体来分析,只能隔离分析B,若按照小华说法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那么在竖直方向B受到向下的自身重力和重物拉力,以及向上的大气压力,这么说的时候就已认为A、B间是真空。然后通过计算发现大气压力(30N)大于B自重和重物拉力(22N),仅靠大气压也能使铅块无法被拉开。
最近一次高中阶段物理新课改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问题:
为什么要学物理科目?
回答好了这个问题,就搞明白了物理学科定位,以及后续的教、学、评。物理学科的核心主干内容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和意义。
基于此,物理教学不能填鸭式,备考不能模式化。物理中考除了选拔外,还要担负引导教学的功能,克服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封闭、机械训练等不良习惯,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还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抽象的概念、规律,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考物理涉及衣、食、住、行、科技等生活、生产领域的很多实际问题,但是参与考试的人只有15岁,这些题目的设置不会超越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考物理变简单了。但这并不是好事情,在试卷难度不足以调动天赋的前提下,考高分,更加需要拼勤奋。
备考建议我就不多说啦,基本都涵盖在上面的分析中了。不管同学水平如何,只要是参加中考,暂不涉及分班考试的情况下,刷往前两年的各城区一二模的题目就够用,最好是配合一轮复习专题刷,二轮复习重点解决疑难点和易混淆点。
另外,还是建议同学除了学习,能多参与到最真实的生活中,生活不只有学习。
想跟我学习物理的同学,后台私信我。回见了您嘞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转发点再看
文/国哥老赵:坐标北京,一个教物理的老师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