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潮州嵌瓷的演变史

一、潮州嵌瓷的起源

潮州嵌瓷俗称“扣饶”或“聚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三大汉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并于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嵌瓷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但发展并成熟于清代的中后期。嵌瓷艺人将瓷碗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成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各种造型,寓意吉祥如意、长寿富贵等,主要用来装饰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和富贵人家的屋脊、垂带、屋檐、门额、照壁等。清代的嵌瓷技艺已经日臻成熟,形成了平贴、浮雕和立体圆雕等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通常,装饰庙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采用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牡丹等题材。装饰脊头、屋角头则多以人物为主,如《封神演义》人物或郑成功等民族英雄。而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多是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常见的有龙、麒麟、虎、狮、象、仙鹤、鹿等。嵌瓷在构图造型上,比较看重布局的对称,色彩运用则以对比色达到鲜艳明快的艺术效果。

修复后的饶平城隍庙坐落在饶平县三饶镇的中华路,是饶平县最大的城隍庙,庙顶上装饰有色彩斑斓的龙凤花鸟和人物嵌瓷等,显得气派豪华。通过饶平城隍庙的嵌瓷装饰可以看出,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装饰传统艺术,在建筑艺术不断创新、技术与材料飞速发展的当代,依然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当然,嵌瓷的题材,还得和主人的品味或建筑主体相匹配。民宅里,四合院天井周边的屋檐下镶嵌着石榴、鱼儿等,寄望“多子”和“年年有余”。

二、潮州嵌瓷的意义

有一定地位追求的读书人家,弄些竹子、文房之物,标明自己的雅趣。民间庙宇、祠堂等建筑物,则主要做一些代表吉祥、长寿、富贵等动物造型。

因为嵌瓷的存在,让潮州老四合院的天井变得趣味盎然。天井中间,或摆一个荷花缸,或养些生气盎然的绿植,四周空间都能分享到来自天井的绿意和雅趣。而周边屋檐的嵌瓷,讲述着对生活的愿望。俯仰之间,都是潮州人特有的境界。

而在韩文公祠里,很多嵌瓷是白色的。唐代韩愈被贬官潮州7个多月,却造福了潮州一方百姓。白色瓷片组成的花草装饰精细而雅致,想必是用来显示韩愈品格的高洁。

在很多地方,我们看到屋顶更多的装饰其实是彩绘。其实在嵌瓷流行之前,潮州建筑的屋顶装饰也主要是彩绘。

据说是建筑匠人很偶然用到彩色瓷片做小花造型代替彩绘,发端来嵌瓷的技艺,后来逐渐丰富完善,形成了平嵌、浮嵌、立体嵌等多种手法。这种工艺在其它地方并不多见。

三、嵌瓷工艺独特的生产技艺

1.塑胚胎,俗称“缚瓦骨”。是用砖条、瓦片剪切成所要镶嵌对象的棱骨构件(立嵌则要先用铁丝扎好的骨架),配上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而成的灰浆塑好雏形;

2.剪取瓷片,俗称“剪饶”。熟练的工匠常把完整的瓷器往硬地一甩或用钳子敲击,依据裂开瓷片的形状用钳子加工取“饶”;

3.镶嵌瓷片,俗称“贴饶”,也就是“嵌瓷”。施工者要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作品的档次、水平决定于这道工序;

4.综合调整,从整体构图、设色、层次、疏密、动态、造型等作各个角度斟酌,或增或减反复调整(室内部分和单件工艺品加以贴金、描银、钩线,有的还用玻璃珠,胶片点缀)。独特的生产技艺嵌瓷工艺品和房屋嵌瓷装饰的表现手法有平嵌、浮嵌和立体嵌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