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之泥蚶》
梁子
在我们家乡,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中有两道菜合起来成一句俗语:“拉蚶炒豆(闽南语)”。它们分别是泥蚶和荷兰豆。泥蚶的外形似小蚌,有深纹,纹路散开如孔雀开屏状;蚶血鲜红、肉质脆嫩、咸淡适中;营养丰富,性补血。豆是指当季时令菜荷兰豆,它富含有维生素、钙、锌等营养物质,适量吃可以改善体内微循环,具有润肠通便、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因为“蚶”的闽南话读为“合”,荷的闽南话也读为“合”,所以这两道菜合起来的寓意为:和和美美。是年夜饭众多菜品中必备之菜。
在家乡,更有“蚶壳留过年,来年赚大钱”的说法。贝壳是人类最原始的货币。它流通时间长而且使用的范围很广,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用过贝壳充当货币的历史。所以泥蚶壳又寓意“发财”“有钱可数”。
父亲特别尊重这一习俗。每到大年三十,吃完团圆饭后,父亲就会拿些形同“元宝”的蚶壳撒在门后,然后,把门扇来回地开合几次,并念叨:“团团圆圆过新年,来年挣大钱(闽南语)”,这些蚶壳一直放在门后,直到正月初五才能打扫。
我们这里临海而居,每个乡镇都有人养泥蚶,最有名的泥蚶要数云霄县东厦镇竹塔所产的“竹塔泥蚶”。云霄县东厦镇竹塔村,地处海水和淡水交汇处,生态环境优越,加之海水温度、盐度、水质等环境特别适合泥蚶的生长,其辖区内养殖的泥蚶,肉质自带微咸味,肉质细嫩,尤其是春节前后一两个月,最为肥美,加上其价格适中,堪称大众化的海鲜佳品。
春节期间,泥蚶被装在精美的小纸箱里,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为了丰富餐桌上的菜肴,厨房里常备有四五斤泥蚶,吃不完时,将它们放在淘米水中养着,可以保存它们十五天左右。这样子即保持住泥蚶的新鲜度,又实现了美食自由。
“拉蚶炒豆”里的“拉”指的就是烹饪方法:先将泥蚶放入清水中刷洗至表壳发白备用,再往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加热,等水沸腾之后下入泥蚶用铲子来回地“拉(搅拌)”几次,使泥蚶受热均匀,略烫一会儿,快速捞起,火候以泥蚶壳刚开为最佳。食用时粘不粘酱料?随你喜好。我天生喜欢吃原汁原味的食品,所以我吃泥蚶是掰开直接食用,淡淡的咸中略带一点儿腥味,口味特爽,常是在灶台上一边“拉”泥蚶,一边挑出那些下锅即开的泥蚶,“啾啾…”几声,灶台上已堆满了一堆泥蚶壳,蛮有汪曾琪所说的那种海味的感觉,他说:“我吃菜不多,每样只是夹几块尝尝味道,吃泥蚶则胃口大开,一大盘泥蚶叫我一个人吃了一小半,面前蚶壳堆成一座小丘,意犹未尽。吃泥蚶,饮热黄酒,人生难得。举杯敬谢主人曰:这才叫海味!”只是他吃相较优雅,我偏粗鲁而已。
我还喜欢用泥蚶炖汤。炖汤虽然吃不到泥蚶肉质的鲜美,但炖出的泥蚶汤,鲜美甘甜,很适合那些因肠胃弱而不敢食用泥蚶的人。像石斛瘦肉泥蚶汤,猪肚炖泥蚶,或是猪小肠炖泥蚶等,有时还会用牛肉来炖泥蚶,风味独特,有一点要记得,无论你用什么肉类来炖,炖时记得放进适当的胡椒粒,不仅可以解油腻,还可以消积食,是调理肠胃的好汤。
若你喜欢喝粥,泥蚶粥绝对是好粥。你要先去买把泥蚶钳子,洗净泥蚶后,在沸水中捞一下,挖出泥蚶肉备用,先把瘦肉和米在砂锅中成熬成粥,米粒七八分熟时,放进泥蚶肉,和香菜,尝一碗,你就知道了什么叫味美色香?
好好吃饭,其实是一种能力。真正成事者,大都是懂得好好吃饭的人。即使陷于人生低谷或者遭遇困境,他们也能认真地对待食物,因为那是生命能量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