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文坛的匠人鲁迅,这一年即将过完,通宵写作后,他正准备去睡觉。医院说他夫人即将临盆的通知,医院。医院便面临着医生保大还是保小的问题,他毫不犹豫的回复保大的,所幸经过医生的手术,母子平安。
这就是鲁迅的孩子,因为是在上海出生的,于是鲁迅便给他取名叫周海婴。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只享受了7年的父爱便与父亲天人永隔。
由于出生的时候难产,父亲选择弃小保大,于是周海婴是被医生用钳子用力夹出来的,但却幸运地活了下来,这也导致周海婴从小体弱多病,还伴有严重的哮喘。疾病让周海婴时常缺课,导致他读书成绩并不好。但是作为父亲的鲁迅却从不担心孩子的学习,反而更在乎周海婴的身体。
正因为父亲对周海婴特别的教导,周海婴没有变成一个胆小懦弱的人。父亲竭尽全力给了周海婴一个可以自由探索且愉快的童年,这是周海婴与父母在一起的最幸福的时光。鲁迅的家中有很多的书籍,受鲁迅影响,周海婴从小就想读书,但鲁迅从来都不要求他背诵,文章也不规定他要看什么文章,只是让他随意阅读。
还教导小小年纪的周海婴人:“这一生不必光芒万丈,不必成为别人,只需按照自己的喜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即可。”正因如此,长大后的周海婴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反而与父亲喜欢的文学毫不相干。这自然归根于周海婴小时候所经历的种种有关。
鲁迅发现小时候周海婴对镜头很是喜爱,于是便培养他看电影和戏剧表演,不论去到哪里都要拍照。作为父亲,鲁迅通过镜头定格了周海婴的成长。这是身为父亲的鲁迅,一直在做的事情。于是年少的周海婴便渐渐的对摄影有了概念,这也为他往后余生70多年的摄影事业埋下了一颗种子。
作为父亲的鲁迅无疑是一个温柔的人,他对底层人民拥有共情的心。这让小小的周海婴懂得了要平视这个世界,在平视的视界中观察人们的举动,在那个战争背景的时代中,人民群众虽饱受战争的伤害,但每个人的眼底却又掩藏不住坚强。
因为父母,周海婴过着比普通人相对优越的生活,受着父亲的熏陶,他也像父亲那样为那些战乱下的人做些什么。可他还没来得及去做的时候,父亲却因病去世了。父亲临终前嘱咐周海婴不用去延续父母做过的事情,他只要做他自己就好。
周海婴刚接触相机是在母亲的杭州蔡姓好友家里。那是周海婴父亲刚去世不久,母亲带她去杭州散心。周海婴便对蔡阿姨随身携带的相机产生了兴趣,经过蔡阿姨教会了周海婴拍照后,周海婴迫切的希望自己也能有拥有一台相机。
母亲看出了孩子对相机的强烈喜爱,在周海婴12岁那年向朋友借了一台相机。从此周海婴开启了他的摄影之路。而他的镜头之下只有一个题材:普通人。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周海婴和母亲在党中央的安排下终于回到了内陆。由于此次的归途没有记者,于是周海婴随心拍下的几张照片却无意中记录了这段历史。
后来周海婴和母亲遵循父亲的叮嘱搬进了霞飞坊,而周海婴的学业也没有荒废,还在霞飞坊得到了吴克坚以及巴金等人的指导。
新中国成立后,周海婴进入了华北大学读书,在这里周海婴系统的学习了语数英以及物理等科目。这是周海婴一生中短暂远离了父亲的光环的日子,在学校里不论家庭条件如何,大家都是穿的统一服装,吃的同样的饭食,虽然贫穷,但很快乐。
从华北大学毕业后周海婴又进入了北京大学去学习物理。为了打破父亲加注在周海婴身上的光环,周海婴加倍努力,只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终究会结果,周海婴在无线电上做出了一番不小的成绩。还与一些无线电爱好者在这个领域里为国家做出了微薄的贡献,而后周海婴便被调入中国的广电总局,便一直工作到了退休为止!
周海婴的摄影师身份是在父亲鲁迅的80周年诞辰上才被众人周知的,为了纪念父亲,周海婴将这一生所拍摄的两万多张照片进行了展出。如今的周海婴也已经与世长辞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走出父亲给他带来的光环中走出去,他也终于成功了,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并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这个社会的认可,绽放了他璀璨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