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出土头骨,发现圆形缺口,5000年

大汶口遗址是年夏天考古人员首次发现的,大汶口遗址位置在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通过考古发掘,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距离今天大约有-年左右,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对考古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遗址面积较大,随着考古工作进一步深入,专家团队先后进行了几次发掘,就在年,考古人员在整理发掘出土的文物的同时,意外发现了一颗特殊的头骨,按常理考古发现古人尸骨是很正常事情,可是这个头骨为何会吸引了在场的考古人员的注意呢?原来在这颗特殊的头骨顶部靠后的位置,有个直径大约30毫米的几乎接近圆形的洞洞。后经考古学家及神经外科教授的研究发现,认定这个特殊的“洞洞”是外力所致,不是先天的缺陷,更有甚者提出了更加大胆的设想,认为这会不会是古人做的开颅手术导致的呢?如果这个推断成立,这无疑在考古界及医学界是一声“惊雷”,这绝对是我国历史上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距离今天大约多年。开颅手术就算在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手术的风险系数是非常高的,手术前医生都会做各项检查评估风险。更何况是在年前的原始社会呢?那么头骨上的近圆形的“洞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据这个推断,考古学家认为对于古代人施行这种危险手术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在古时候,因为冶金技术不发达,没有金属饰物,加上古人认为骨头做成各种造型的饰品,佩戴在身上可以驱邪得到庇护。这颗头骨的主人可能在生前或死后被人使用利器取下圆块当作驱邪饰品。二、头部因外力作用受到重创后导致骨折,对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一种手段,或者头骨主人可能生前患有偏头疼、癫痫等疾病而施行药物治疗的外科手术程序。以上两种猜测仅仅是考古人员根据“大胆的设想”推断出的结论,后来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对头骨进行综合研究,得出了更具权威的结论。研究指出头骨主人开颅手术可能是以下原因:颅骨受过外伤或者颅内有肿瘤等病变组织,古人很早就有开颅治眼盲的说法,有可能是治疗癫痫等神经疾病。另外骨头缺口边缘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对此,科学家解释说:这种开口边缘的圆弧状属自然修复,只有在十分精细的修饰和骨组织修复后才能形成,这也表明头骨的主人在手术后依然存活了一段时间。大家都知道,现代医学做手术是需要准备很多工具,例如:麻醉剂、止血纱布、手术钳子等等。难道说多年前的古人就掌握了麻醉技术吗?另外手术后的消毒、止血、抗感染、缝合修复等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根据历史文献《三国志》记载:“华佗曾使用麻沸散辅助进行开颅等外科手术”。头骨非常坚硬,现代医学都是通过机械设备辅助切割打开,那么,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打开颅骨的?而且还是近似规则的圆弧形。其实,关于多年前开颅手术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要做这项手术,虽然有种种猜测,但至今仍然是个谜。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