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蔡馨逸、李亚楠
张天伟的工作室在西安城西一个不起眼的小区里。推门而入,别有洞天。四面墙上挂着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风筝,随风吹动,“螃蟹”挥舞起一对大螯,两只“公鸡”伸着脖子相互啄,“仙鹤”转动脖子高声“鸣叫”,“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因装了风力机械传动装置,这些风筝“活”了起来。
在窗边的一张大案子上,钳子、小刀、榔头、电钻、铅笔、橡皮、绘图尺、酒精灯等工具一一摊开,占了大半空间。83岁的张天伟戴着老花镜伏在案前,将竹篾、易拉罐等做成能飞会动的风筝。
张天伟在制作动态风筝。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蔡馨逸摄
年,张天伟出生在西安城墙脚下的富裕人家,祖父和父亲都爱风筝,因做的风筝又大又精美,在西安风筝爱好者中出了名。晴好的日子里,张天伟经常和家人、伙伴在城外野地里拽着风筝奔跑,看风筝飞上云端时隐时现。14岁时,因为偶然在杂志上看到天津著名风筝手艺人魏元泰的故事,让风筝动起来的念头就在张天伟心里扎下了根。
从年做出第一个头会动的长龙风筝,到螃蟹、壁虎、卓别林,再到“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及兵马俑军阵”“秦始皇万里长城”,30多年里,张天伟没做过重样的风筝。每做一个风筝要么是新造型,要么细节构造上有所改进,总比之前的好。
年,张氏风筝制作技艺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张天伟被西安市非遗保护协会授予“非遗传承终身成就奖”。他说:“我这一辈子就爱风筝,爱创新,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及兵马俑军阵”风筝珍藏在张天伟家中。新华社记者蔡馨逸摄
让“兵马俑”飞上天
数名成年男子像拔河一样拽着一条绳子快速奔跑,绳子另一头——竹制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带着48排秦俑军阵风筝巨龙般乘风而起。在风的鼓动下,为首的铜车马驷马昂首摆尾、奋蹄奔腾,驭车人挥臂驱驰、四下张望,车厢两侧车轮飞转、滚滚向前。望着40米长的风筝翱翔天际,人们爆发出阵阵欢呼。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及兵马俑军阵”风筝年第一次放飞的场景,永远印在张天伟的脑海里。这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耗时8个月,光是铜车马就用了根竹篾、有多个绑扎点。军阵的个兵马俑全部出自张天伟之手。
“我是西安人,兵马俑是西安出土的国宝,年开始做风筝时,我就有了做铜车马和兵马俑动态风筝的念头。”张天伟说,用车轮带动四匹马跑起来,驭车人“活”起来,再靠兵马俑军阵牵引铜车马上天是他最初的设想。
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收集资料,除了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还买了很多兵马俑、铜车马模型,又请在文博系统工作的朋友提供专业支持。因为“工程浩大”,直到年,张天伟成功做了多个动态风筝后,才有底气着手将铜车马和兵马俑风筝付诸实践。
“传动原理我已经摸索得一清二楚,什么地方动、怎么动起来,也想得差不多,难的是让各个部件协同工作,不‘打架’。”张天伟说。
先画草图,再画一比一设计图,绘图是制作动态风筝的第一步,要尽可能接近真实比例,还要把车轮曲轴半径是多少,曲轴转一圈带动马腿抬多高、车夫手臂和头动多少基本设计好。尽管设计如此细致,在制作时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
“比如马腿的连杆和尾巴的连杆别住了,齿轮卡住了,等等。但我最不怕的就是遇到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出创造力。不管走路还是吃饭我都在琢磨,想方设法要把问题解决了。”张天伟说。
经过4个月的攻关,能动的“铜车马”终于做好。整只风筝重量只有克,最细的竹篾直径不过1毫米。车轮为风动轮,经过巧妙的机械传动,四匹马可同步抬头摆尾,四蹄交替走路,驾车的人头可左右转动,双臂上下挥舞作牵缰绳状,车上门窗均可开启。随后,张天伟又用了4个月做好兵马俑军阵,军阵每4人一排,6排为一方阵,8个方阵共个铠甲、服饰、色彩、发型均不相同的秦俑。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及兵马俑军阵”风筝首次放飞,就因繁复精巧在风筝界引起轰动,在年11月的世界华人风筝表演中获得最佳创意及最佳制作两项大奖。年这组展现陕西历史文化的风筝亮相上海世博会,年又赴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参展。
经过张天伟改良,“铜车马”实现了风动、手动和电动。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蔡馨逸摄
“风筝世家”诞生的创新大师
张天伟与风筝的缘分,自他一出生就已经结下。
他的父亲张焕江上世纪20年代毕业于上海艺专,精通绘画,喜欢做风筝。十多岁起,张天伟就开始在父亲指导下做风筝,展现出了手工才能,做的年画风筝还被家附近的鞋厂借去放。那时,他看到的、制作的风筝都是常见的硬翅风筝,对动态风筝还闻所未闻。
年的一个下午,上初中的张天伟在校图书馆偶然读到一本书,不仅让他第一次了解动态风筝,还对风筝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做一个不靠引线控制,自己就能动起来的公鸡斗架风筝。”
这个念头像是种在了张天伟的心底,每次看到小孩子放风筝总能想起自己的动态风筝梦,可一直不知道如何实现。
中专毕业后,他先是到木头模型厂当木工,再到互感器厂当了10年钳工,后来成为技术专员,掌握了木工和钳工的技术,也学会设计和制作机械。
年4月1日,首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正式开幕,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团队与潍坊工美风筝表演队进行了放飞表演。在报纸上看到消息的张天伟,心一下子被“点燃”了。到了年的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暨第一届全国风筝邀请赛,张天伟就作为陕西队的一员参加。
他带去参赛的是一个灯笼样式的大型立体风筝,一举为陕西夺得了银牌。与其他风筝爱好者切磋,让张天伟大开眼界,特别是一个一百多米长的龙风筝让他觉得很是气派。
回到西安后,张天伟就决定做一个头会动的长龙风筝。在龙的两腮装两个风轮,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曲轴带动连杆,让龙的嘴巴、舌头、眼睛都动起来。有了多年的机械制造经验,长龙风筝很快做出来。第二年,这个风筝在第二届全国风筝邀请赛上技惊四座。年,龙头风筝被一位加拿大风筝爱好者收藏,被印制成加拿大邮票,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在加拿大正式发行。
年为庆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张天伟制作出“秦始皇万里长城”风筝,前面是秦始皇,头戴珠冠、腰佩宝剑、右臂高举,在风力带动下,秦始皇左右转头,挥动右臂。在他的身后,是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由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6个关隘,5座烽火台,个城垛,总计只风筝组成,象征年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升空后总长米。
张天伟制作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及兵马俑军阵”风筝飞上天。受访者供图
匠心追求,精益求精
在工作室里,张天伟小心翼翼地将四个龙头从盒子里取出,依次摆在桌子上。他将动态龙风筝更新到了第四代。最小的是他“复刻”的第一版龙头,直径不过5厘米。风一吹,龙头两侧的风轮快速转动,带动龙嘴开合,舌头伸缩,两个眼珠子滴溜溜转动。
在张天伟看来,第一代龙头尽管动起来了,但风轮在龙头两侧,不够美观。于是他取“二龙戏珠”的概念,将风轮设计成球状,装在龙口处,仿佛巨龙衔宝珠。后来又将风轮藏在龙头里,覆盖彩纸后,整个龙头看起来更加精美。
第四代龙头是在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门设计的,也是首款“声光电”动态风筝。风筝取六六大顺的吉祥寓意,全长60米,龙身由60面直径60厘米的国徽组成,龙头里装有锂电池电机、喇叭和LED灯泡。放飞后,“中华龙”在循环播放的《歌唱祖国》乐曲声中摇头摆尾,嘴巴、舌头、眼珠、眼皮、眉毛、胡须、耳朵、两腮等9处随风而动,眼睛发出光芒。
“我从来不做重复的东西,就算都是龙头,也要一代比一代好。”张天伟说。
30多年来,他陆续创作出会转头张嘴鸣叫的仙鹤、蝙蝠、猫头鹰;摇头摆尾的乌龟、翼龙、龙虾、蝎子;张牙舞爪的蜈蚣、横行霸道的螃蟹;滑稽的卓别林、喜怒无常的“七品芝麻官”;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背媳妇等数十个形态各异的动态风筝。每个风筝从创意、设计,到零件制作、组装,再到绘画、裱糊,都由他一手完成。
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张天伟记忆准确、思路清晰,指着家里的每一个风筝向记者介绍它的“技术难点”:“仙鹤是四级传动,脖子的转动一分钟一次,通过一个手风琴的风箱带动玩具哨子,每分钟啼叫一次。”公鸡斗架时发出的“哒哒”声也让记者大呼惊奇,“这不同于仙鹤的叫声,是由小机关发出的,一个小木条被风轮带动,不断敲击一小块易拉罐发出的,这个金属片我试验了十几种,只有这一种声音最合适。壁虎的四肢和舌头则是通过两套风轮系统实现同时转动……”
可每当问到做风筝中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失败经历时,张天伟总笃定自信地回答说,“没遇到过什么大难题,遇到的问题我都能解决。”“我做风筝一次成功,不会飞不起来。”等继续追问制作的细节,或是让他演示做些零部件才会发现,他的这份成竹在胸背后是经年累月的技艺积累。例如要在竹篾上穿一根1.5毫米的曲轴,就需要在竹篾上钻一个约1.55毫米的孔。孔小了,曲轴穿不进去,孔大了又会消耗动力。这毫厘之间的拿捏,靠的就是几十年的手艺。
“用毕生追求新作品和新尝试,用一颗匠心打磨作品,这是一个手艺人的坚守,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信仰。”与张天伟相熟的非遗专家王智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