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这句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名言,出自日本推理作家伊坂幸太郎唯一一本爱情小说《一首小夜曲》。
初读到这两句话时,我感觉这好像是作者太过于敏感,甚至是有些荒唐,当爹当妈还要考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但凡零件齐全,生理正常,就可以当爹当妈,这是小猫小狗都有的权利。
但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许洪玲提议:家长也要考试,父母也要持证上岗,父母也要有合格证。
许洪玲提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管课程教育,颁发“父母合格证“上岗证随学生入学存档。
不得不说,这个提议的出发点是很好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甚至决定以后国家和民族的人口素质和未来。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的是“父爱如山,母亲似河”,但都是说给孩子的,就连国内中学教育的“龙头”的衡中给孩子的品德教育,也是贯彻中国传统的教育,前几年网上曾流传衡中学生写给爸爸妈妈的感谢信还实实温暖了一些大众的心。
电视剧《大宅门》中,那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准确地概括了社会给父母的定位,即使在神州飞天,移动通讯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很多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百年前甚至千年前,思想与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条腿,我们的思想也要改革,否则,社会不会改变。
但如今,受教育不单单是孩子的义务,家长也要卸下父母千百年来背负的尊严和“面具”,学着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一个提案的提出,是社会正在发生某种转变,我们有必要做出变革,千百年来的观念确实需要改变。
提案很好,但实施起来有一定阻力,甚至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桎梏,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主要表现有。
一、中国的家庭教育一直注重言传身教,父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考核采取通过考试来确定父母是否合格,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父母的威信。如果上岗证采取打分制,甚至引发孩子间的歧视。
二、避免形式主义泛起。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爱孩子,老母鸡也会做的事。如果课程无新意,还是“母慈子孝”,诸如责任感等等那一套,就会降低公众认可,变成为拿证而学习,流泛于形式,背离了立法的初衷。
三、考试不合格的父母对孩子有没有监护权,如果父母不合格,孩子该如何安置?
四
困难虽有,但进步的车轮还得继续向前走,
很多孩子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家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依然存在,父母不能平等视角看待孩子,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简单、粗暴。
医院有个检验科大夫,自小母亲有残疾,父亲目不识丁,生活困苦自不用详述,在经历一番人世磨砺,父亲决定不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逼孩子学习,背不下来的课文,就罚跪,不让吃饭,最严厉的一次使用钳子夹儿子的耳朵。孩子最后是考上了大学,担幼年的伤害却永远留在心里,只能靠自己强大的内心来自愈。
顽劣的孩子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家庭,这到底是励志还是家暴?
人到中年的儿子没有怨恨自己的父亲,反而是认为在那种情况下,父亲只能那样做,父亲有他的无奈。但在我们眼里却是“提及极恐”的事。
毫无疑问,用法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毫无争议的家暴。
卑微和困窘制造的压力常常被转移到孩子身上,而这些浮出的并不是个案。
我们在着急给父母制考题,做证书时,不妨停一下急匆匆的脚步,给街上那些摊贩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