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跟不上时代的老物件,也不知道从何时起

前言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老物件,也不知道从何时就渐渐地消失在了生活中。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方便快捷的科技产物。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老物件消失了?

煤油灯

如今,城市灯火通明,夜晚如同白昼,人们不再根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规定生活时间。

但是在电力还未普及的时候,尤其是在农村,到了夜晚,基本上是黑灯瞎火一片。

家家户户的照明工具,要么是蜡烛,要么是煤油灯,有些地方叫洋油灯。

虽然在街上会有很多卖煤油灯的,但它的价格可并不便宜,所以在农村,很多家庭会自制一个煤油灯。

在只要是有盖子的玻璃瓶,在瓶盖上面装一个自行车内胎的气门儿,然后用毛线做灯芯,这样一个煤油灯就制作完成了。

不过一般夏天是不用煤油灯的,只有冬天的晚上会用,而家里基本上母亲用煤油灯会多一些。

有网友回忆过,自己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家里在偏远的农村,在那个年代教学资源落后,学校上晚自习经常停电。

所以一到晚自习的时候,每个人桌子上都放着不同的自制煤油灯照明,也有一些同学家里条件不错,会用蜡烛。

到了上中学的时候,点的普及性和稳定性好了很多,村庄也在建设发展,家家户户经济水平提高,自制的煤油灯就很少出现了,统一是学校商店出售的煤油灯。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不再用煤油灯,基本上都使用蜡烛,渐渐地,明亮的灯光照进了每家每户,煤油灯正式消失在了生活中。

现在还有一些复古商店,卖着各式漂亮的煤油灯,也算是一种情怀和回忆。

黑白电视机

年,英国制造出了电视机,可那时候信息交流闭塞,外国人的发明,传入中国是非常漫长的。

直到年,中国诞生了第一台电视机,那时在天津的电子管工厂,用苏联的元器件生产了一个北京牌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

在九月份,北京电视台问世,在我国自己发明的电视上终于出了人像。

一直到年,电视才真的开始普及,侯宝林、李谷一等等老艺术家才开始被人熟知。

但是,黑白电视机在那时,可是奢侈品般的存在,基本上一个村子,可能就几台电视机,甚至贫穷一点的村子只有一台电视机。

所以,在那时,只要谁家有电视,周围的邻居都会跑去“蹭”,非常有面子。

后来,彩色电视出现,黑白电视就慢慢消失在大众眼前,如今,彩色电视也从以前的大块头,变成了液晶屏幕。

碌碡

相信很多人应该对这个物品,非常陌生。

它像是一块圆滚滚的大石头,十分沉重。这个东西的作用,很单一,就是负责将场地压得平整瓷实,但他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麦收时节,家家户户都需要有一块平整的场地来打麦子,所以必须让牲口拉着不停地碾压土壤。

接着将谷物铺好,在上面滚动,使得能够更好的脱壳。

现在有的公园里可能会存在碌碡,有的小孩子会在附近玩,但是很少能有人一下说出它的名字。

火钳子

火钳子可能00后,是没有什么印象的。

这个东西因为木炭取暖而发明,刚开始根本没有暖气,家家户户都靠着烧炭在冬天取暖。

一开始是火筷子,在烧木炭的时候,需要用火筷子扒拉一下,让它能够充分的燃烧。

后来出现了蜂窝煤,为了能方便取出煤炭,就出现了火钳子。

现在人们已经有了地暖、暖气片等供暖方式,火钳子渐渐地退出人们的生活中。

只有一些卖大饼的师傅,用它伸进瓦缸,夹出烫好的饼。

洗脸架

在影视剧中,我们可能见过这个东西,上面会有一个盆子,旁边搭着一条毛巾,这就是以前的人用的洗脸架。

现在都有专门的洗脸池了,还有冷热分明的水龙头,非常的方便。

不过,这个洗脸架是非常讲究的,纯手工制作,雕刻的各种花样类型,非常的好看。

放在家中,也是一个很有装饰意义的家具。

斗笠蓑衣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蓑衣是有棕树上的棕树皮制作的,它像衣服一样,很厚实,由上衣和下裙两部分组成。

以前农民干活的时候,斗笠蓑衣是必需品般的存在。

斗笠蓑衣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雨,下雨时能够保持外湿内干,通风透气,穿在身上很方便。

毕竟如果打着伞是没办法干农活的。

但是与现代的雨衣相比,斗笠蓑衣就显得厚重,扎肉了。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薄膜的出现,退出了历史舞台。

拨捶子

拨捶子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这个东西类似于一个骨头,上面有个铁钩子。

事实上,拨捶子确实是由骨头制作而成的,将一长截结实的牛骨在上面打个孔,将钩子穿入其中。

拔锤是乡村女红的一种工具,用来捻麻绳用的。

麻绳子在以前的生活中,可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纳鞋底,还能用来扎扫帚、扎锅盖、扎编筐等等,谁家少了拔锤子都不行。

不过现在科技发达,即使在乡村也很少见到拔锤子了。

木瓢

在以前,想要喝水,可不是现在的饮水机那么方便,能够烧开水。

大部分人想要用水,都需要从井里打水,然后倒入自家的水缸里。

在做饭、洗脸的时候,用木瓢在水缸里舀上一瓢。

木瓢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个葫芦,有的像个大勺子。

一般制作方法,用一个成熟的葫芦,将它晒干,切成两半,把里面的瓤取出来,涂上一层桐油,桐油能够防水、防腐蚀,让水瓢变得非常耐用。

但现在每家每户都安装有自来水管,不再需要打井水,自然就淘汰掉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