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腊月的一个晚上,宝鸡市岐山京当乡贺家村饲养员贺富荣和贺清忠两个老汉,聊天聊到了半夜,出门解手时,发现不远处的梯田地里突然冒出了红红绿绿的亮光,持续了半个小时才消失。两个老汉听人说过,这是有宝贝要出世的征兆。第二天中午,邻村的农民强长生在自家屋顶干活时,也发现贺家村一片地里正闪动着红红绿绿的亮光,他连忙找了5个年轻人扛着镢头去冒光的地里挖宝,却一无所获。
第三天,贺家村的贺成善在修葺梯田奋力挥锹时,哐的一声,竟然挖出了一团绿幽幽的东西。全部挖出后发现应该是件青铜器,约有十多斤重。他清理干净泥土后,是一个没有尾巴还发出幽暗光芒的“金牛”。于是慌忙将“金牛”又埋在了土里,并留下了印记,跑回村中找到队长反映情况。
听说梯田地里挖出了宝贝,全村人纷纷前来观看。发现这个“金牛”长得特别奇怪,牛嘴撅得死高,全身又花里胡哨,背上还骑个小老虎,最关键的是这头牛居然没有尾巴。大家议论着没尾巴的牛可能不值钱。有人打开了牛背上的盖子,发现牛肚子里是空的,竟突发奇想:“也许这金牛能点灯。”于是就往牛肚中倒了几斤油,从牛嘴中插进捻子,果然成了一盏油灯。过年时,油灯在贺家祠堂香案上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成了四邻八乡人观看的一道风景。
春节过后,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听说贺家村挖出了“金牛”,来到村上动员大家献宝。他们留下13元奖励费,将“金牛”背回省城。经过研究,考古人员发现这个“金牛”果然大有来头,这是一个来自于西周文王时期的青铜酒器——牛尊,是文王宴会上的高级器物。
尊在西周时期是一种重要的酒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形体呈筒状,或圆或方,是尊的主要形式。另一种则是体内中空的动物造型,被称为鸟兽尊。这次发现的正是“金牛”尊。牛尊通长40cm,带盖高22.5cm,腰围52.5cm,重7.1kg。此牛造型和秦川牛造型一模一样,躯体浑圆,四肢粗壮有力,嘴如升子,眼如盅子,耳如刀子,身如囤子,蹄如钳子,仿佛可以听见它的哞哞叫声,散射出一种王者之气。
据说在周文王时期,牛尊的问世也颇有来历。有天晚上周文王做了一个怪梦,他正在林中散步,一只白额猛虎突然向他扑了过来。危险关头,一群神牛现身,挡在了文王身前,还用短刀一样的犄角刺向老虎,赶走了老虎。文王才得以脱险。文王醒来后,便把牛当做了周人的保护神,还下令铸造一件牛尊作为镇邪之宝。
那时在商殷有两个青铜铸造大师,一个叫“敲”,一个叫“打”。“敲”生下来是个六指,“打”生下来是个四指。这让他们的父亲,同样是青铜铸造大师的“抱”十分伤心。“抱”把青铜铸造技术传给“打”,“敲”就没了饭吃;传给“敲”,“打”就没了饭吃。于是“抱”将浇铸手艺传给“敲”,将打磨手艺传给了“打”。“抱”说:“以后‘敲’离不开‘打’,‘打’离不开‘敲’,就让他们敲敲打打下去。”
不久,“敲”与“打”抱着铸造好的牛尊来到王宫献给了文王。文王盯着牛尊看得如痴如醉。这头牛就是他梦中那群神牛的活剪影。特别是牛背的盖子上,铸有一尊老虎,这兽中之王却显出惧怕之状,正巧合了文王的那场梦。更让文王称奇的是,揭开虎盖,注酒于腹中,稍抬后腿,牛嘴中就能吐出美酒。文王将牛尊视为宝物,置于卧榻之处,只有国宴时,才偶尔亮相。
后来这件宝物被深埋在箭括岭下的黄土之中,而且一埋就是几千年!这尊牛身上的黄毛变成了绿毛,黑眼睛变成了夜光眼。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它再也耐不住寂寞,出土的地方距离文王宫遗址仅有百米。青铜放光现象,叫磷铜反应。当地下的磷与这些青铜器相遇,在一定的气候温度等条件适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这种光,而且昼夜可见。
年,“金牛”尊被移交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该牛尊是中国出土的第三件西周青铜牛尊,填补了中国博物馆青铜器牛尊的的空白。之前出土的两尊牛尊都在侵华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抢走,放到了他们的博物馆。在此之前,中国的博物馆已经有了龙尊、凤尊、羊尊、虎尊、鱼尊、龟尊、貘尊等,有了这个牛尊,中国考古界这“鸟兽尊”的团圆梦也慢慢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