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S·H·E的《中国话》刚流行那会儿,歪果仁在中国还是很稀罕的,走在大街上会被围观的那种。我小时候就是被家长鼓励过去练英语口语的孩子中的一个:
“快!你过去跟他说几句英语!”
满脸懵比的我们而现在,歪果仁在街头随处可见,而且他们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式融入人群:我曾经在冬天看到一个非洲小哥穿着军大衣,戴着雷锋帽,老北京范儿十足;还目睹过一个欧美小哥一手拿着燕京啤酒,一手拿着卫龙辣条,一边吃辣条一边喝啤酒解辣……
有的甚至把中文纹在身上,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来自神秘东方的文化图腾。
纹的啥意思?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超级球星贝克汉姆在左侧腰间纹着一行中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贝克汉姆腰间的纹身那么歪果仁眼中的汉字是什么样的?是像一堆神秘的符号,一个个堆得整整齐齐的方块,还是一串串看不懂的代码,只有学会了才能破译?
我问了我身边的留学生朋友:你们眼中的汉字是什么样的?
大部分留学生都表示:
来自波黑的威力表示:“汉字超难写”;
来自匈牙利的李可认为:“汉字像‘愤怒的猫抓’,感觉汉字很复杂,字字不能区别”;
而越南的段维孟觉得:“汉字看起来像ロロ,但是拼音看着很像越南语”;
罗马尼亚的康斯特则形容:“汉字好像一些跳舞或者抗议的蚯蚓”
……
一些留学生表示有些汉字长得像它代表的那个事物,比如:
“伞”像一把打开的伞;
“象”像一头站起来的大象;
“面”像两根筷子夹起面条;
“女”像一个身材很好的辣妹;
“蟹”像一只挥舞着钳子的螃蟹,一看就不好惹……
还有一些心灵手巧的留学生发挥想象力,把他们心中的汉字形象画了下来:
越南的潘氏玉欣心中的汉字长这样:
汉字“看”汉字“门”汉字“雨”汉字“思”匈牙利的李可进行了大胆的想象:
汉字“瓜”汉字“别”汉字“充”在蒙古的欧吉看来,汉字是这样的:
汉字“切”汉字“丑”汉字“术”在加拿大的麦归永同学的笔下,则是这样的:
对于这些母语非汉语的歪果仁来说,汉字的字形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看了他们的画,我也脑洞大开,感觉很多汉字的字形都是写了这么多年汉字的我们没想过的。
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古汉字是象形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也是象形文字,如今的汉字还保留着象形文字的特征。
甲骨文中的“国”(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国家。
汉字“国”的演变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猪的象形字。“家”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汉字“家”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汉字的演化,其实就是中国民族的整个文明史。
《汉字魔方》《汉字魔方》从一个字的演变过程,带出相关文字的成语故事、图画、古诗,以及文字为部首而形成的思维导图,不仅能有效提高孩子学习汉字的效率,更能通过学习汉字,锻炼孩子的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汉字“酉”的衍生字作为中国人,我们的血脉和我们文化的根都在这些生动的汉字里。在将来的全球化舞台上,需要的不是整齐划一,需要的是我们的孩子能够展示独一无二、有文化自信的他们。
而学好汉字、理解汉字,就是他们建立文化自信的第一步。
就像《中国话》里唱的那样:“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身为中国人,我们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从小学好汉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