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日本军舰被个普通中国钳工凿沉

“这次事件让皇军颜面扫地,不惜一切代价,必须严惩凶手!”

松井石根说这句话的几个小时之前,扬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军,在上海吃了他们侵华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瘪”,而这一切,都和日本几个月前打捞的一艘“中国战舰”有关。

年初,淞沪会战刚刚结束不久,日军突然在上海近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打捞行动,而日军这次打捞的目标不是财宝、也不是武器,而是一个本属于中国的“制胜法宝”。

淞沪会战

打捞行动结束后,一艘中国军舰被日军悄悄送至了江南造船所。按照日军的说法,他们准备把这艘战舰维修后用于展览,可殊不知,日军的真正目的是想用这艘中国军舰,在中国攻城略地。

经过了大半年的修补和改装,这艘满载着日军野心的“中国战舰”终于达到了下水标准。年9月底,日军兴奋地将战舰运到了码头,可下水后不久,这艘战舰却快速下沉,最后更是彻底消失在了水面上。

得知战舰沉没的消息后,松井石根在办公室里火冒三丈,刚开始他本以为这是一起意外事件,可经过多次排查后发现,战舰上的海底阀全被破坏,而且明显是人为的痕迹。为了抓住凶手,松井石根当着所有日军的面怒斥道:“必须出动一切力量,严惩凶手……”

松井石根

我国战舰为何会沉入海底?究竟是什么人,竟敢冒着生命危险凿沉日军如此重视的战舰?此人后来又落得个怎样的结局?

中国战舰,沦为日军侵华武器

年7月7日,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国北部多个城市相继沦陷,一时间,日军的野心快速膨胀,甚至喊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为了稀释日军的军队数量、牵制日军的进攻节奏。年8月13日,中日双方在上海打了一场规模巨大、战况惨烈的淞沪会战。而这次战役,不仅导致上海彻底沦陷,而且还让我国损失了一艘战力极强的军舰:民生号。

“民生号”战舰于年才正式下水服役,在建造过程中,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战力来看,“民生号”都算得上是当时我国内河战舰的最高水平,而它的名字更是来自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

“民生号”的存在,不仅极大程度地稳定了我国的海防力量,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全体中国人的安全感,可没想到,年,“民生号”迎来了它的第一战,可也正是这一战,让“民生号”彻底熄了火。

淞沪会战期间,日本派出了大量战舰,企图用战舰火炮覆盖的方式快速占领上海,在此危急时刻,“民生号”被派往了战场,可由于双方实力差距悬殊,“民生号”最终被多发炮弹击中,无力返回。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上级当即下令:全体弃船,任“民生号”自沉长江。

之所以下令弃船,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在日军的疯狂攻击之下,我国根本无力实施营救,其次就是我国希望让沉江后的“民生号”阻挡水道,切断日军从海上打开侵略之路的计划。

然而,“民生号”的“牺牲”并未改变上海沦陷的命运,而当日军占领上海之后,他们很快就打起了“民生号”的主意。

上海老照片

当时日军正在加快侵略我国的速度,而在内河作战过程中,日军能够使用的内海战舰却非常少,若重新建造,势必会消耗大量的物力以及财力,而且建造周期也非常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军决定将“民生号”打捞上来,经过一系列的修缮和改装后,重新派上战场,用来对付中国。

日军对“民生号”的打捞以及修缮过程都是秘密进行的,为了避人耳目,日军通常是在夜里打捞。而打捞完成后,日军又悄悄将船运到了一个叫江南造船所的地方。之所以运到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民生号”本身就是江南造船所建造的,其次就是江南造船所就位于上海码头附近,运到这里可以大大减少群众围观。可日军没有想到的是,“民生号”刚刚被运到江南造船所,就有一位年轻钳工萌生了个“冒险”的想法。

爱国青年,为民族铤而走险

自从“民生号”被运到江南造船所后,日军就在这里派了重兵把守,可军舰的具体修缮和改装过程,依然需要由中国工人负责,而在对军舰进行修缮的过程中,有一位年轻的钳工始终心不在焉,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必须把这艘军舰毁掉。

江南造船所

这名年轻的钳工叫孙增善,当时的他虽然只有20多岁,可他对日军在中国的暴行却是深恶痛绝,他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抗日救国”理想。刚开始,当看到日军将“民生号”拖入江南造船所时,孙增善就已经察觉到了日军此举必定有阴谋,而当看到日军在“民生号”上加装了大量先进武器后,孙增善更加确定,这艘军舰绝对是日军用来侵略中国的装备。

经过了大半年的改装,“民生号”的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可此时孙增善内心却无比着急,因为他知道,一旦这艘战舰下水,那必将会有更多无辜同胞深受其害,孙增善当即决定,在日军将这艘军舰投入使用之前,把它破坏掉。可要想完成这个计划,孙增善需要解决一个难题,那就是人手不足的问题。

民生号

在之前修缮的过程中,孙增善已经对“民生号”有了全面的了解,他知道如何能让这艘船快速失去价值,可他要想完成“凿船”计划,那就需要找人帮忙。

为了确保行动的可行性,孙增善先是向中国海军部驻沪办事处的刘武进行了汇报,刘武不仅是孙增善曾经的领导,而且还是一位非常有正义感的中国人,当他得知了孙增善的计划后,当即批准了行动,而且他还特别叮嘱道:“此事必须暗地进行,不可声张,一是避免行动暴露,二是预防事情败露后牵连太多人。”在离别之际,刘武还专门强调:“一旦暴露,后果由我一人承担。”

“民生号”是一艘排水量高达吨的中型战舰,而且每天都有大量日军看守,要想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将其破坏,那只能采取“凿沉”的办法,而如此大的战舰,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将其凿沉,至少需要四个人配合行动,可为了保证行动安全,孙增善只找了一位搭档,那就是他的多年老友张林宝。

日军

为了确定张林宝的态度,孙增善先是试探了一下他的态度,当得知日军修缮“民生号”是为了侵略中国后,张林宝非常气愤地表示:“‘民生号’从服役到沉没,都是在为捍卫民族独立而战,可日军却想用我们制造的舰艇,攻打中国的国土和人民,这简直是一种挑衅!”

从张林宝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他也是一位心存民族大义的爱国人士。确认了这一点后,孙增善立即将自己“凿船”的想法向张林宝和盘托出。没有任何犹豫,张林宝立即说道:“只要能把这件事做成,就算死也值了!”

自从达成了一致意见之后,孙增善和张林宝就经常以工作为由,在“民生号”内部四处查探。在互相配合之下,他们二人很快就把“民生号”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可就在两人准备实施行动时,一场意外发生了……

日本军舰被凿沉,英雄无人得知

为了完成“凿船”任务,孙增善和张林宝整整准备了近1个月的时间,而就在两人准备就绪,即将行动之际,日军却突然将“民生号”运到了码头,并且还在军舰周围增派了更多的守卫兵力。看到日军这一系列的举动,孙增善立即意识到,“民生号”即将下水,要想完成计划就必须尽快行动,可在如此重兵把守之下,孙增善二人又该如何实施“凿船”行动?

军舰

日军的突然行动,导致孙增善不得不改变他之前制定的行动计划,为了保证行动的万无一失,孙增善经常在工作之余到“民生号”停泊的码头附近徘徊,表面是散步,可实际上却是查看情况,熟悉地形,可是日军每天24小时的轮流把守,让孙增善再次陷入了死局,而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日本天皇突然给孙增善“送”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虽然摸清了码头的具体情况,也熟知了凿沉“民生号”的关键操作,可孙增善却始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下手机会,等待了近一周的时间后,孙增善偶然间得知,日本天皇即将在几天后迎来诞辰,而到时候大部分日军军官以及士兵都会去参加庆典,守卫“民生号”的日军兵力将会大大减少。得知这个消息后,孙增善当即决定把行动时间安排在日本天皇的诞辰日。

行动当天,孙增善一早便来到了张林宝家中,两人将所有需要用的工具准备好后,照常去工厂上班。下班之后,两人也照常下班,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怀疑,孙增善和张林宝还刻意没有一起走出厂门。晚上7点,天色彻底暗下来后,孙增善和张林宝带着榔头、钳子以及手电筒悄悄地向“民生号”靠近。

在之前摸排情况时,孙增善发现,最容易导致行动暴露的就是日军在码头上安装的探照灯,为了消除这一隐患,孙增善和张林宝在行动前专门切断了电线,一时间,“民生号”上值班的士兵彻底变成了“瞎子”。

探照灯

趁着值班日军前去检修探照灯的间隙,孙增善和张林宝悄悄登上“民生号”,为了保证行动的万无一失,孙增善负责具体行动,张林宝则负责放风。进入船舱之后,孙增善立即找到了两个“海底阀”的位置,只要将这两个装置破坏掉,那“民生号”就会快速沉没。

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孙增善就迅速破坏了第一个海底阀,而正在他准备破坏第二个的时候,头顶的甲板上突然传来了“哒哒哒”的声音,这是孙增善和张林宝事先约定好的“报警暗号”。

突如其来的“暗号”让孙增善顿时慌了起来,他匆忙地躲进一个黑暗的角落,在躲藏过程中,还不幸撞破了头,可此时的孙增善根本顾不上疼痛,他唯一的念头就是要想办法破坏掉另一个海底阀。

而就在孙增善思考对策时,却发现脚步声越来越远,最后更是彻底消失了。冷静了一会儿后,孙增善接着拆卸另一个海底阀。为了争取到足够的逃脱时间,更为了避免日军及时发现“民生号”的问题,孙增善在将两个海底阀破坏掉之后又用两个麻袋压住了阀门口,这样可以大大减缓“民生号”沉没的速度。

海底阀

任务完成之后,孙增善和张林宝快速逃离现场,两人内心虽然无比兴奋,但是却都不敢喜形于色,尽管一夜未眠,但是两人第二天依然打起精神照常上班。在经过码头时,孙增善特意往码头方向看了一眼,当看到“民生号”上的烟囱在码头消失了以后,孙增善内心才如释重负。

随后几天,气急败坏的日军开始在码头附近加紧巡逻,希望能够抓住凿船的“凶手”,可自始至终,日军都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而与日军的愤怒相反,当上海百姓得知“民生号”是被人为凿沉后,纷纷为那个不明身份的抗日英雄悄悄喝彩。虽然没有人知道“无名英雄”的真实身份,但是整个上海滩的群众都相信:做这件事的一定是一位满怀民族大义的爱国志士。不过,恐怕永远不会有人猜到,他们心中的英雄,其实只不过是两位最普通的年轻钳工。

我们的民族,从来不缺少英雄。在战乱年代,英雄为我们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年代,英雄为我们的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谋安定。生于华夏,吾辈之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