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霄人的心里,古厝承载了他们对于家的一切想念,也是大部分云霄人心中最难忘的记忆。很多人走进古厝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古厝屋脊上那高高飞扬的腾龙以及色彩艳丽的花草所组成的绝妙屋顶,五彩斑斓的瓷片在匠人的巧手下化为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历史人物,仿佛戏曲声一起,便要上演一出好戏。这样的传统手工技艺常见于寺庙宫观、府堂屋顶、亭阁、照壁、墙面中,被称为剪瓷雕,也叫作剪粘,是以灰塑为基础,用釉彩瓷片粘贴构成物像的综合手工艺术品。
作为闽南地区古建筑手工技艺的主流,它始于唐五代,传承至今,已逾千年。千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用他们的坚持,继承、创新剪瓷雕工艺创造屋顶上的艺术。年5月,云霄剪瓷雕入选云霄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把铁钳一碗碎瓷成就的精品。剪瓷雕艺术融合了泥塑、绘画、雕刻之所长,其独特之处在于艺人们巧妙地利用经烈火烧炼的瓷片,可经受长年日曝雨淋,海碱侵袭而不褪色的特点。瓷片的原材料主要是彩陶碗,把彩陶碗敲成一块一块,小到半分,大到三五分。一块碗料可以做很多种,一可做凤尾毛,二可做战甲片,三可做旗尾片。这块碗料,要是没有传统的艺术源流下来,其他人都不知道怎么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剪瓷雕的剪刀就是匠人手中最好的“武器”,它形似平口老虎钳,但钢口不能太硬,如果硬碰硬,就容易将瓷片剪碎。这种钢口偏软的剪刀,长度在25厘米到35厘米,它在熟练的艺人手里,能很快地将瓷器分割成各种形状,再修整出所需要的、边缘光滑的瓷片。
瓦片脆弱,如何让它成为一块合格的瓦片,是对匠人们基本功的考验。在短短的几秒内,釉面发亮、颜色鲜艳的瓷片在匠人们的巧手下成为合适的碎瓦片。这样的过程被称为“破瓷”;随后匠人们需要借助钳子、木槌、砂轮等工具将瓷片打造成弧度、大小完美的瓷片。每一片瓷片都独一无二,但又浑然天成。这一手法被称为“拼瓷”;接着用贝壳、红糖搅拌进口洋灰(水泥)制成的“糖水灰”黏合剂将瓷片按序粘贴,由外及内,由下往上,层次分明,符合人物结构,这被称为“粘瓷”;最后便是“开笔”,工匠们凭借着超强的色感和对人物的理解,添加无数小细节,使剪瓷雕更加栩栩如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