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彩和快乐的童年

北京哪间荨麻疹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711.html

野花、水渠和孩子们的游戏

天山北麓的春天,要等春风吹度玉门关后才算到来。这是四月初的清明过后,江南的姹紫嫣红和落英缤纷的春色都在这群孩童的小学课本里。这些奔跑在绿芽破土的原野上的孩子们,大的十来岁,小的五六岁,男娃边跑边甩掉套了草绿色仿军装的棉衣,穿花袄的女娃们追在后面,擦着满头大汗。

这群只顾着奔跑的孩子,在温暖明媚的阳光下欢笑、追逐、嬉闹、喊叫……脚下的绿芽越来越多,一大片苜蓿地边,高高的渠埂蜿蜒伸向远处,渠里积雪消融后还略显湿润,孩子们似乎找到了目的地,不知是谁先发现了天空的云彩,一声大喊:天上的神仙,快看,天上有神仙!奔跑的孩子们聚在了绿油油的苜蓿地边,站着、蹲着、坐着,有的索性就势躺在渠埂上,开始专注天边的云彩……湛蓝的天空,真如穹庐,教常识课的巴亚斯老师曾经告诉过孩子们: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这天空呢?是蓝色的还是透明的?或许是蓝色的水吧!在一个透明的巨大圆锅外,使劲往最远处看,还是蓝蓝的轻轻的没有边沿……

蓝天和云朵随风变幻的云朵

那些飘着的云朵,有的像棉花,有的像长虫,还有的像个大飞机,同一朵云,他说像蘑菇你说像萝卜,明明才看的是头牛,怎么就成了一群羊?不眨眼盯着也没看清是怎么变了的。哇!“孙悟空猪八戒白龙马”朝我们来了,这下不用争,大家都看的真切,孩子一片欢呼。

燕子喜欢在春天看天空中眨眼间千变万化的云朵,刚刚还像一团羊绒飘在头顶,转瞬又飘到了远处的天边堆积成各种形状,又有别的云朵飘来,她相信自己看到了天上的神仙,还看到了神仙们的家,还有,神仙中有奶奶吗?嗯,怎么没看到奶奶?听爸爸妈妈说,在燕子两三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了,大人们告诉孩子说是奶奶睡觉呢,燕子哭着对着大人们嚷:怎么不叫奶奶吃饭,怎么让奶奶睡在地下了?还听叔叔们说,奶奶走了第七天,一家人正在吃饭,燕子从外面跑回家,到门口就大声喊:快来看,快来看,奶奶回来了!一家人跑到门外惊奇地打望。在最远最远的云朵中,奶奶可能就在那儿。燕子觉得天上的云朵五彩斑斓,比她的蜡笔颜色好看的多。有没有云朵是花布,就像哈萨克毡房里摆的花布。那年刚开始落雪,一位骑马的哈萨克人来找爷爷,爷爷带他在菜地边的场院上比划着。过了两天,哈萨克人骑着骆驼,骆驼背上花花绿绿的垛子像个小山,后面一匹马背上坐着他的女人,她的怀里搂着小儿子,再后面是骑马赶着一群羊的他们的大儿子,骑马骑骆驼的一家人来到爷爷指给的地方,搭起了毡房,毡房顶上冒出缕缕白烟,围拢了羊圈,他们从爷爷家的井里取了水,日子就过起来了。燕子看着这家人,觉得一切都新鲜,小心翼翼观察了几天,慢慢试探着跟他家的娃娃说话,这娃总是笑笑,并没听懂,吃,是孩子们最上心的事,就算听不懂说不上,也没影响孩子们和哈萨克人家交换吃的,胡萝卜换奶疙瘩,彼此都开心。孩子们也开始到毡房里玩了,燕子进到毡房里,完全被炫目的色彩迷住了,铺着的毡上、挂着的毯上都绣着鲜艳的花纹,最让她羡慕的是一摞一摞崭新的布摆满了圆弧形的毡房边,各种花色的条绒、平布、平绒不遮不掩地摆放在眼前,爷爷家用布票和钱买回来的新布是锁在一个很深的木柜里的。回到家里问妈妈,哈萨克毡房里为啥会有那么多新布?妈妈说不上来,这个谜一直伴随着哈萨克毡房搬走也不得其解。

当孩子们穿了单衣单裤,燕子也穿上妈妈买回的新布做出花衣裳,脚上穿了妈妈做的有点儿紧的新鞋,轻快利索的跑来苜蓿地边的时候,渠里的水哗哗流淌,苜蓿开花了,苜蓿地变成了一片紫色,浓浓的紫色有些闷,是天气热的原因吧!

紫花苜蓿

天上没有飘着的云朵,天更大了,只是蓝色淡了许多。

没有了变幻的云朵,好看的紫色也单调了些。布谷、布谷的叫声由远及近。

过了农历惊蛰,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燕子和大姑家的表妹红红,口袋里装本书和眼镜,当然,眼镜是偷偷拿的爷爷的,然后小心翼翼踩上梯架,上到院门边的一段土墙上,猫着腰一步一步挪到草棚边,抓住草棚边的木桩,用力爬到草棚上,找个避风的草捆子边上坐好了,戴上眼镜,翻开厚厚的书,其实只能认识几个字,只是做出看书的样子,开始晒太阳,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此时此刻,燕子的快乐和惬意无以言表。

绕着农庄的水渠,是孩子们热天最好玩的去处。

水渠一段窄而深,一段宽而浅,就这样宽宽窄窄深深浅浅自南向北蜿蜒而来,承接了来自天山的雪水,把雪水引向田野和村庄。当早春原野上冒出的绿芽渐渐多起来的时候,渠里红褐色的水流汛急,偶尔会浮些细碎的冰渣,浅的地方渠水溢出流到了路上变成了泥泞。

孩子们想起来亲近水渠的时候,是从渠沿上的柳树花开开始的。燕子没有见到过渠沿上的柳树、榆树的幼苗,那是太久远的以前吧,爷爷栽下了这些树苗,经过几十年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在燕子和玩伴们眼中,这些榆树柳树一直都是又粗又高,或斜依或直立,经年固定在渠沿上,不分开的。其中一棵高大的柳树总是最先开出嫩黄的像小毛虫一样的花穗,招惹的孩子们成群结队折了带花儿的柳枝,爱不释手,女孩把柳枝插在装了水的玻璃瓶中,男孩凭借手劲大,捋下一段柳枝皮,用小刀截了做成柳笛,骄傲的吹出滴滴——滴的声音,这笛声又唤来更多的孩子围到柳树下奔奔跳跳!

大西北的春天在孩子们的柳笛声中,就真的来了。

流淌着天山雪水的水渠

苜蓿地到水渠边还有大片的荒草地,孩子们只是偶尔光顾,过了水渠,又连着成片的草地,这片地上的野草要茂盛的多。地上的节节草像毛绒绒的大地毯,又像一张大纸,让草花在这墨绿底色上开的鲜艳夺目。蒲公英金黄的花朵点缀在铺了绿毯的大地上,过几天,又举起一个个毛茸茸的小圆球,然后从小圆球是散出一个个小伞,随风飘扬!有一种叶子很大的灰绿色野草,常被孩子们拔了叶子顶在头上遮太阳和偶尔的落雨,这种草开过了紫红色的绒球一样的花,孩子们就不记得她了,再看到她的时候,已经结了一嘟噜果实,每个圆圆的果实上都长满了带钩的毛刺,果实密密地挤在一起,互相粘连着,抓了扎手,也会粘到衣服上,因此人们叫她“然然”,用然然刺可以堵老鼠洞。

菜地的牵牛花

几绺攀缘在树丛上的牵牛花,每到清早,就张开了浅粉或蓝紫色的小喇叭。节节草悄悄地盖住了流进地里的水,孩子们跑起来不留神就踩到了泥水,却不恼。这百草园既是孩子们的乐园。从春天来临,黄的、紫的、红的、粉的各色野花渐次开放,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星星点点,一直开到盛夏、初秋。期间,几株粗壮的向日葵托举着金灿灿的花盘,从早到晚,忠实地转向太阳,燕子曾起个大早,从太阳刚出来就守在一株向日葵跟前,想看她转动的样子,等到太阳老高,晒的脸上淌汗了,也没看出来。

随着渠里水流变浅变缓,水的颜色也变得灰白,大人们似乎也无暇顾及孩子们了,这下孩子们开始大展身手,在渠水退去的边沿,细细的泥沙不干不湿,捏起成一团,摔下成一摊,孩子们三五成群坐在地上,极尽想象,用泥沙堆出院子楼房平房猪圈羊圈马车驴车汽车拖拉机,房子里自然要有灶台烟筒土炕,手巧的还捏出盘盘碗碗,还要配一些辅助的瓶瓶罐罐和碎瓦片小石头之类,折了树枝拔了野草点缀在堆出的院子周围,就当作树和菜地了。孩子们一边堆着一边改着,一高兴也许一生气把泥沙堆出的东西全部划拉平了,重来!乐此不彼。玩泥沙的游戏会持续整个夏天。到了天最热的时候,光脚丫子下到渠里,激灵一下,水还是凉,脚踩进软乎乎的泥沙里,痒痒的扎扎的,在水里边跑边跳,用脚溅起水花,用手撩起水花,故意洒向玩伴,摸一把头发、脸上的水,尖叫大笑逃跑……挽起的裤脚不知啥时候就湿透了。胆大的男孩子干脆只穿了短裤在水里扑通,偶尔从水里捞一把扔向其他孩子并大喊:长虫长虫,这里许多人把难得一见的蛇叫长虫,当然是假的吓唬人的。有几个孩子在上水里垒个坝,再铺些细沙子,运气好的话,会抓到几条小沟鱼,养在玻璃罐中。

孩子们的活动范围会随着水流越跑越远,越跑越远......

孩子们发现,从大水渠分出的另一小水渠围着庄院环绕后又合入大水渠。燕子试探着跟着大孩子沿水渠往远处跑,先是看到了一个芦苇塘,芦苇叶子密密实实,孩子们停在芦苇塘边缘,不敢再向不知深浅的芦苇塘中迈脚……很快,就向更远处的一棵老榆树跑去。老榆树不是很高,树冠也不大,树干却粗的够几个孩子合抱,歪斜的树干上疙疙瘩瘩,还有个洞,洞边沿淌过的褐黄色汁液留下了斑驳的印迹,和水渠边高大的树木相比,它显得古老而怪异。突然不知谁高喊:看,猫头鹰猫头鹰,孩子们便一哄而散,以后,对这棵老榆树就多了一些莫名的忌惮。

孩子们一年四季都有乐此不彼的游戏,玩得游戏也是随了季节在变幻,溜冰、打尜尜、滚圈、打三角、打壁石、抓子儿、踢毽子、跳皮筋、打沙包、跳绳、下方、打杈子枪,弹萨哈,捉迷藏,这些游戏有的可以赢铜钱或铜铺,其中弹萨哈、做毽子都需要铜钱,孩子们会找叔叔要,叔叔有几大串铜钱和几铁盒子铜铺,这在燕子看来,叔叔是极富有的,叔叔虽然舍不得,但还是会给几个做毽子的铜钱。

公园里铜铸的雕像——老鹰捉小鸡

老鹰叼小鸡的游戏人多的时候更有趣,玩着玩着老被老鹰叼去的小孩满脸憋得通红、委屈得马上就要掉下眼泪的样子,会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还有个类似捉迷藏的游戏“转车轮”,大家围成一圈,中间的孩子蒙住眼睛,和圈外的一个孩子开始对话,问:你是干啥的?答:我是走大路的。说:你不要偷我的瓜?问:你的瓜有多大?答:我的瓜才发芽。圈外的孩子一圈一圈边转边和蒙住眼睛的孩子问答,从我的瓜刚发芽,到开花、到拳头大、到碗大,当说道我的瓜有车轱辘大的时候,中间的孩子睁开眼,圈外跑的孩子用手指弹围圈的孩子头,弹到谁就快速跑掉,就这么反反复复转呀跑呀,似乎地里的西瓜真的就渐渐长大了!

葵花朵朵向太阳

燕子上学前飞驰的时光大都在围绕着庄院的原野、麦地、苜蓿地、水渠、树木、花草前。

夏天的夜晚看星星、冬天听老太讲故事

燕子出生在春天,正是燕子飞来梁下筑巢的时节,静美的时光则是在庄院。

和爷爷家一大家人居住生活的这所大院,远离居民区,从远处只能看到一片高大茂盛的树木围绕着高墙大院,在方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人们习惯叫庄子也就是庄院。庄院的大门朝东开着。院墙是用北方特有的“干打垒”筑就。就是把纯粹的粘土倒入用并排的木椽搭出的模型中,然后用夯夯实,再把夯实部分的木椽逐层往上移动,通常墙基础部分要宽,一层一层往上加土,一层一层夯实,一层一层往上挪木椽,循环往复,直垒到需要的高度。院墙根基有一米厚,院墙足有三米高,两边立面木椽拓出的半圆弧印迹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后依稀可见。

进院子的左手坐南向北一排房子,主要是一家人储物居住做饭待客所用,有窗户的屋子窗户一律朝院子里开,大门斜对的房子只留了一低矮的小门,白天进屋,也是黑咕隆咚的,大门直对处一直转到右手边好一段,都空着,靠近大门边有个羊圈、驴圈和高高的草垛。这样院子的围墙一圈都是严实的,但院门是终年都敞着。院子里的屋檐下,去年的燕子窝还在,今年又有新的燕子飞来,是春天到了燕子飞来了还是燕子飞来春天到了,没谁细究过。但人人都知道,燕子是吉祥鸟,专挑好人家筑巢,燕子飞来预示家中有福兆,平安吉祥,和睦幸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燕子唧唧啾啾成双成对从屋檐下飞出飞进,院子里住着的大人孩子们也开始奔跑起来,菜地里农田中大路上田野间......

常见的还有喜鹊,听说喜鹊叫喳喳,贵客要来家,燕子看到水渠边的树上落着喜鹊,都会欣喜万分,要来客人啦!果然,就在当天或近两天,客人就来了,每次都很准,燕子想知道,喜鹊为什么喜欢落在让人能看得见的小树上,还会喳喳叫着告诉人们要来客人,喜鹊是怎么知道的呢?

在这个院子里,燕子吃饭睡觉的时候,回到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妹妹这边的小家,其余的时间就会跑去爷爷和叔叔姑姑们的大家里,看大人们做事,听大人们说话,家里来的客人男女老少称謂、怎样的衣着打扮、怎样的谈吐神情,对燕子而言都是有趣的。最让燕子上心的是听故事,尤其是马家老太和宋家老太讲的故事,这两位老太她们本身就是故事。她们是一对姊妹,马家老太是姐姐,是燕子奶奶的妈妈,宋家老太是妹妹,大人们说按亲戚关系马家老太更亲,在燕子看来一样亲,马家老太瘦瘦的直直的身材,时常穿金丝绒的褂子,黑色或是灰蓝色,头发盘成发髻一丝不乱,说话柔柔的声音不紧不慢,自是一种干净贵气。宋家老太头发花白,弯腰驼背,上身向前弯下和腿几乎成九十度,背上似乎还突起一块,她的袄或是褂子少有丝绒,大多是落色的黑布或蓝布,她弯着腰的样子总让人担心她走不动路,但是看她拄着拐棍、握着长杆的烟锅,一双大脚比姐姐走得并不慢。她终年不离手的长杆烟锅和她一样让人好奇。宋家老太一进院门就谈笑风生,就是平日不苟言笑的爷爷听到她风趣的笑谈也会面带微笑。俩老太从来都是相伴而来,在爷爷家小住两天,这两天,爷爷就会叮嘱姑姑,多挖些坛子里炒熟的猪肉,蒸白米饭,蒸包子……都是比平日里更好的饭菜,燕子和弟弟妹妹自然就围伙着不肯回小家吃饭了,特别是弟弟,先就由爷爷喊到饭桌上了。

俩老太盘腿坐在炕沿上,宋家老太在铜烟锅头里放一撮新烟丝,划着一根火柴,麻利的把手臂一样长的磨的发亮的黑褐色烟锅杆伸向前,嘴唇撮着玉石烟嘴深吸一口,吐出一丝白烟,烟锅头里的烟丝红火星明明灭灭,故事一开讲,就吸引的谁都无心去干别的了。狐仙异怪、逃难躲灾、盖屋修路、娶妻嫁女、邻里互助、吃喝穿戴……没有主题,亦没有确切年代时间,讲到哪儿听到哪儿,从傍晚到深夜,讲的人不困,听的人精神。大部分都是宋家老太讲的多,马家老太适当的做补充,夜里太晚了,她会催促娃娃们去睡觉,宋家老太经不住磨缠,会坚持把一个故事段落讲完。在一个冬夜,讲到有一队贼人骑着马挎着刀冲向庄户的时候……正听的投入,突然,爷爷家的大黄狗在院子外一阵狂吠,大家屏声静气,直到狗叫声渐渐远去,才唏嘘不已。再以后,娃娃们听故事前先围到炕上老太身边,还总想听害怕的故事。

没有确切的时间的故事,老太就说是早年间,故事中的人也记不清了,但是关乎到地方,很真切,故事就成了真事。一次讲到乱世逃荒,居然和孩子们之前穿过芦苇塘去到荒野看到的那棵有猫头鹰的老榆树有关,人们就避之远去,哪怕是炎热的夏天,也不会到这棵树下乘凉。又若干年后,无知的孩子们跑到这里,看到了老榆树大大的树洞、土堆、荒草还有树上的猫头鹰。听老太讲过后孩子们就很少去这棵有故事的树跟前了。

夏天爷爷割一捆苦豆子草堆在院子前的场地上,点着了升起浓烟熏蚊子,燕子、弟弟、妹妹和姑姑叔叔在院里晒的草上铺了毡,坐着看星星,总会不断发现那颗最亮的星,情不自禁地用手指,大人看到就会立马制止,不让孩子指天划星星,尤其是女孩。燕子找到了天空中格外醒目的北斗七星,并知道位于勺头的前四颗叫作斗魁,其余三颗为斗柄,还有启明星,总是不能确定哪一道是银河,哪个是牛郎、织女星?燕子对满天星辰的痴迷不亚于看春天卷了又舒的云朵,看着满天的星星就在想,都说天上一颗星对应地上一个人,奶奶是那颗星呢?奶奶长什么样呢?弟弟和小叔敢上到屋顶睡觉,看星星会更清楚吗?还没想清楚燕子就困的眯起了眼睛。

黄昏时分的草中秋夜晚

大院子的西面,就是燕子不敢涉足的芦苇塘,随着布谷鸟的叫声,塘里的芦苇葳蕤茂密,秋天渐渐变黄,随风摇曳,芦荻花飘荡直到来年春天。

秋天的芦荻花

院子的北面是几株白杨、两棵槭树,槭树在别家少见,春天刚出的新叶芽是红色的,形状像鸡爪,随着叶子长大圆满变成嫩绿、深色,暗紫色树干直溜溜的,相隔六七十公分才出枝叉,枝干都往上长,整棵树整齐隽永遗世独立的样子与众不同。最出色的是用槭树做的教鞭,由姑姑叔叔带到教室,老师同学都啧啧称赞。

树下一丛萱草花经过寒冬,韭菜发芽的时候她也绿了,转眼火艳的花就从绿叶中冒出,红色的花蕊橘黄的五瓣呈喇叭状,不经意间就开了大半年。

离庄院五里地远的还有一户叫作吾守的维吾尔人家,说是在某个兵荒马乱的时候,爷爷家的大庄院曾收留他们家的人避过难,吾守的爷爷告诫他们的孩子要和爷爷家世代交好。直到后来,这家人有时候还会用毛驴车送来甜瓜,或者请爷爷家去他们瓜地摘瓜。

爷爷没说过祖籍在哪儿,传说当年从广东随林则徐进疆的,听爸爸说太爷爷家住在老龙河北端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

从老太还有姑姑这儿零星知道的消息是:民国的时候,爷爷很年轻,被抓壮丁,后来爷爷逃出,改了名字,没有再回紧挨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家。这些说法并没有得到爷爷的证实。但爷爷确实来到了离家几百里外,择水而居,在此修筑了院墙,打出了一口井,盖上了房子,栽种了榆树柳树沙枣,一年又一年,就变成了燕子眼中和童话世界一样美妙的庄院。

沙枣、榆树和水井

出了院门,一大片敞院,这完全是整个院子的一部分,一边是两棵沙枣树,每年,沙枣花的香气弥漫在墙里墙外好一段时间,秋霜来临的时候玩耍的孩子们像是突然记起来了,仰头看时,沙枣树上挂满熟透的沙枣,一棵树上结了橙黄色的像羊粪蛋大小的沙枣,红红亮亮,另一棵树结的是比这还小的椭圆形黑沙枣,被蜜甜的汁撑的乌黑透明。这就要想尽各种办法捋沙枣,当然,爷爷有令:不让砍树枝。让叔叔姑姑从够得着的枝条上捋几把沙枣,吃到嘴里,香甜的味儿要延续好久,直到眼瞅着树顶的沙枣在风中摇曳。爷爷说那些是留给鸟儿吃的。有一年,沙枣才露出一半黑,黑压压的一群乌鸦飞来,落在树上场院上草地上,乌鸦飞走后,沙枣全没了,乌鸦怎么不知道给孩子们留点沙枣啊!

院门外场院上,一棵柳树长得规规整整,树枝并不像图画中下垂的样子,圆满的树冠下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常常是午饭后,燕子在树下铺着的席子上玩抓子儿,妈妈在水渠边洗衣服,妈妈衣服还没洗完,燕子已瞌睡了,从睡梦中醒来时,妈妈正坐在身边,拿把草编的扇子,给午睡的燕子和弟弟撵苍蝇和别的飞虫。

八九棵大榆树雄倨场院的西南面,每棵树都有大人们的两抱子粗,树枝恣意伸张,高过了院墙和房顶。春天的柳笛响过,一场雨后,榆树开花啦,碧绿的榆钱疙疙瘩瘩挤满了枝条,叔叔们爬到树上割下枝条,摘榆钱的浩大工程开始了,全家老小坐在树下,摘上大半天,摘的榆钱先用筛子筛,然后用清水洗两遍,再放如筛子里控水,榆钱抓到手里撒开不粘手了,就可以拌进面粉上笼蒸40分钟左右,榆钱琼琼子蒸好了,用竹筷子拨散,凉温,铁锅里放一铲熟猪油,把榆钱琼琼子放锅里炒一会儿,撒上盐,香味飘散在屋里屋外。相比吃榆钱,摘榆钱给燕子所带的乐趣更多!乡邻们有时候也会来割这些大榆树的枝条,背一捆回去摘榆钱。

榆树上结满了榆钱

年年都割了榆树的一些枝条摘榆钱,这些榆树依然一年比一年粗大。整个夏天,大半个庄院都包围在榆树的浓阴下。树上各种鸟窝,小鸟叽叽啾啾先后弹出嫩黄的尖嘴。到了七月下旬麦收季节,壮劳力到地里割麦子,一些妇女集中在大榆树下临时砌的灶台前,蒸白白萱萱的大馒头、煮羊肉汤、做拉条子,一天三顿犒劳割麦子的人。流水哗哗的渠边放着磨刀石,割麦人吃过饭,把镰刀磨的锃亮,奔向麦田。这场全队参与的夏收盛事在这些大榆树下演绎了多年,成了爷爷一大家人的自豪。

在大榆树们的西面不远处,爷爷打的一口井,井很深,水甘冽,除了供爷爷家使用,几里外姓胡的一家人也时不时会来挑水,后来搬到庄园屋后的陈家也用的这井里的水,但是淘井的时候,爷爷家不由分说自家承担,而在居民点上几乎都是多户共用共淘一口井,有些人家挑水就很远。爷爷家这口井带给了自家和邻居很大方便。

井边,孩子们是轻易不去的,也不允许大人们在附近洗衣服、饮牲畜,这些似乎是约定俗成。有一次燕子要求跟妈妈去井边抬水,井台上积了厚厚的冰,光润圆滑,妈妈站在井沿上,把一根粗麻绳拴在一个空铁桶把上,顺着冰绺慢慢放下绳子和水桶,再晃晃手里的绳子,等水桶罐满水,就两手交替往上提,一边把提上来的绳子甩在身后,右手、左手、右手……终于水桶到了井口,再抓住桶把往外提,桶里的水有一些洒到了井口的冰上,打水的过程,妈妈都是屏吸静气,燕子站在远处巴巴地看着,直到这时也松了口气。后来爷爷亲自带人在井沿上安装了辘轳,从井里打水就容易多了。即便这样,也是绝对不让娃娃打水的。

队里有的老井已经没水了,爷爷家这水井,多年了一直有水,还能吃满桶,让乡邻们羡慕不已。其实,他们哪里知道爷爷维护井费的心神和劳力。

除了日常对这口井的约定俗成,淘井,一直是家里的一项大工程。每年一次或两次,在夏天或是深秋。淘井之前,要先去磨坊磨回两袋麦面,或者还会宰只羊,准备好了吃的,还要准备两个结实而高的梯架、十字镐、铁掀、粗麻绳、长胶靴、大颗粒食盐等,最重要的是请人,淘一次井至少要四五个壮劳力共同完成。要请壮劳力,而且关系很铁的才会来。来的人大多不固定,但是舅爷爷家的一个叔叔每回都来,后来五叔参加淘井,偶尔会带来他的同学帮忙。挑选个晴天,挑回够几天用的水,装满大缸小桶。一大早淘井的人到了,主人就会几次三番让着吃早饭,等人到齐,三言两语简单分工,放了梯子、绳子,人腰里拴好绳子顺着梯子摸索着下井,外面的人递下铁掀、十字镐,井下的人开始挖掘淤泥砂石,装到桶里,外面的人用绳子吊上来,倒在离井十多米的一片洼地,井下的人不间断地挖,上面的人不间断地往上吊,一直要干到晌午或是后晌。这中间,会稍做休息喝水或换人下井。整个淘井的过程,井下的人蹚在水里捞泥砂费力不说,还要随时注意千万不能有塌方,腰上拴的绳子和一直伸到水里的结实的梯子就是做防护用的。爷爷每次都是又干活又操心,随时调度井下井上的活路,直到井里的水很深了,井下一身泥水的人都上来了,一次淘井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大家都松了口气。爷爷陪着,酒肉好饭招待了淘井的人后。爷爷往井里倒入五六公斤大颗粒食盐,盖好井口,井水静置两三天后才可以饮用。

这口水井养育了这个庄园和乡邻生活的几十口人。

喝着这井水的人连性情也大致相似,真诚正直又明理知义。

妈妈曾在井的西面几十米处,开挖出了一块地,栽种了韭菜,春天早早就冒出绿芽。一种长满刺的植物傍着韭菜地边的柴篱笆向上攀爬,开出一簇簇粉色的花,大家就叫它刺玫花,秋天枝条上又挂上了一串串“铃铛”,大家又叫它铃铛刺。

盛开的蒲公英千日红蜜蜂菜花蜜千日红

别人曾送给小姑一把花苗,并描述这种花开的时候非常好看,小姑满心希望地把花苗栽到离井不远的一小块洼地,并嘱咐燕子一起照看。眼看着栽下的小花苗活了过来,燕子一天总跑几趟,蹲下细看这些花苗,眼前仿佛已经开满了红硕的花朵,对,一定是她喜欢的红色。一个黄昏,一群牛从这里经过,一头牛踩进了花田,燕子连忙去赶,还没跑到跟前,另一头牛却向她冲来,吓得燕子又哭又喊,牛没有抵着她,却把一家人惊得不轻,唏嘘:可能是因为燕子穿的红花衫,因此告诫孩子们,穿了红衣服的时候,见到牛群躲远点儿。燕子由此见到牛群就怕。

大约在妹妹四岁左右,一天清早,她突然从外面跑回家里,刚到门口,就上气不接下气地大喊:快去看,外面有两个大东西!看她惊慌失措的样子,燕子和爸爸妈妈都急忙跑向外面,到了大门口,妹妹站住了,大家随即也站住,问她那个大东西在哪儿?妹妹躲在妈妈身后,用手指着院子外面柳树下栓的牛,说就是这个,哈哈哈,原来妹妹说的是牛,她居然没见过牛,爸爸告诉她这是牛,一会儿犁地要用。看着妹妹有些疑惑不再惊慌,全家人还在笑着。

是的,生活中有些大家都认为应该知道的事物,可能许多人并不不知道,就像之前燕子穿着红色的衣衫去驱赶牛群,还好,有惊无险,但同样被吓得不轻。

瓜果蔬菜——爷爷种出的香甜

菜地从院外东北面陆续延伸到东南面。这是孩子们最大的乐园,地里正经种的玉米土豆豆角辣子茄子葱蒜白菜香菜年年必备,孩子们单就盯着红萝卜莴笋黄瓜西红柿黄亮子甘蔗,从春到秋,顺着菜地埂转一趟,总能找了最想吃的果蔬。蹲下翻翻黄亮子秧,捡黄色透亮的,香脆甜,边吃边把剥的灯笼皮扔在一边,又摘几个西红柿吃了,再挑又红又圆的一串西红柿拿到屋里挂在墙上的大镜子上,乐趣无限。叔叔回来了,再带着燕子和弟弟妹妹们在菜地溜一圈,捡黄亮子摘西红柿,就在地头吃。洋芋苞米葫芦甜菜,这些是跟了大人用筐提回家煮熟了吃。

玉米玉米

小姑掰玉米很有办法,她从一排排苞米杆中迅速发现适合的苞米棒子,走近了用手捏捏,接着咔嚓就掰下放进筐子,一会儿功夫,胳膊上挎的筐就满了,煮熟的苞米老嫩正好,清香甜糯。

西瓜甜瓜熟了,爷爷不声不响的从地里提回一大筐,放到一进大门的院子里,哇,又甜又脆还香,瓜汁儿流到下巴流到衣衫上,肚子吃的老撑,有时候再就上晒的风干馒头,一整天都不想吃饭了。

好多次燕子还偷偷戴上爷爷的眼镜,看到眼前的菜地垄突然变得高起来,突然又变成一个大坑,就这么高一脚低一脚跌跌绊绊在菜地跑,惊喜不断。

香菜该收籽儿了,爷爷把收的香菜籽推在院子外的小晒场上,香气弥漫,等一场风向、风力正合适的风,接风扬起,随风吹走壳子和瘪的,留下了饱满的籽粒,一部分做香料加入“锅盔”中,一部分做来年的种子。却不想,夜里的风已经悄悄把一些种子吹到了渠埂或沃野,那从柴垛的缝隙钻出的茁壮鲜嫩的香菜便是最好的见证了!

爷爷种了地毯大一块烟草,烟苗味道刺鼻,孩子们很少光顾,在烟杆最粗壮的时候,烟叶子浓绿厚大,有的一片能盖住面盆,不等烟叶黄,就开始收割了。把叶子和杆分开,摆在早晚能照着阳光的地方晾干,把叶子碾碎,杆子用铡刀和菜刀切成颗粒,经过筛选,放入铁锅慢火翻炒至金黄,然后一部分和碾碎的烟叶掺和,莫合烟做好了,装入布袋放在木柜里,爷爷在难得的闲暇时间,装上一烟锅,吞吞吐吐,在弥漫的烟雾中想想心事,也悄悄卖掉一些莫合烟,换些零花钱。

有一种叫奥斯曼的草,听说维吾尔人用它染眉毛后,眉毛会长得浓黑茂密,爷爷从维吾尔朋友那儿找来一些奥斯曼草籽儿,也种了毯子大一块,到了深秋,齐腰高的草结上了穗子,草籽黑红,期间小姑曾用奥斯曼草类似水稻的叶子汁给燕子涂过眉毛,还要不要用草籽再试试?可是不知道怎么用。燕子想,爷爷种奥斯曼草真的是让染眉毛用的吗?

笤帚糜子和当地一种细杆的甘蔗最难区分,只有抽穗后,孩子们才隐约分辨出来,这之前,嘴馋的娃娃们偷偷折了笤帚糜子或嫩甘蔗杆,嚼到嘴里都是酸涩的味儿。

来霜了,甘蔗甜了,收割了归孩子们。

冬闲时节,爷爷不闲

收割的笤帚糜子成了爷爷的宝贝。笤帚糜子只要抽穗杆子以上的部分,籽儿越红的越好,一捆一捆落的整整齐齐。等爷爷忙完了庄稼地里菜地里的活儿,到了冬天,一把一把的笤帚糜子用两个木板夹着,捋下穗子上的籽,红红的穗子像粗毛刷,再准备好一大团细麻绳,一把锋利的刀子,一根木棍,一根粗麻绳,一切准备就绪,开始扎笤帚。爷爷在腰上系上那根粗麻绳,麻绳的两头分别绑在木棍的两头,拿起几根捋过籽儿的穗子,绕上细麻绳,再借助腰里粗麻绳的力量伸出双臂用木棍把绕在穗子上的细麻绳拉紧,再紧,绑住结后用刀子割断细麻绳,再续几根穗子,继续绕绳子、拉紧……如此反复,扇形的笤帚糜子大小合适了,用刀子削去多余的秸秆,笤帚糜子在爷爷手里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了一把把笤帚,再喷洒上少量水,压平,整形,大大小小的新笤帚落成一堆,谁见了都忍不住拿起来又看又比试。这屋一把,那屋一把,扫炕用的,扫地用的,刷锅用的,屋外用的,屋内用的,再存两把待用的。等挑选后,爷爷把余下的笤帚卖给城里人。爷爷扎的笤帚把儿细致匀称头大又密实,结实耐用,样子好看。

晒在地上的红辣子

冬天爷爷还要编筐。因为北方没有竹子,编筐只能用树条子,选割条子很有讲究,要在开春前,选老嫩正好粗细合适没有结杈的榆树或柳树条,还要选直溜柔韧的粗枝做筐把。爷爷编筐时,总是让孩子们躲远点,等看到的时候,爷爷怀里的筐已经大致成形了,像个灯笼,条子在爷爷手里翻飞,圆形的筐在爷爷手中转动……大的、小的、圆的、扁圆的,这些筐用来拔猪草,提柴禾,吊在屋檐下用来晒风干馍馍、装干豆角、红辣皮子,夏天掰苞米,秋天拾洋芋……天天都用到。生产队里会编筐的人不少,但技术能赶上爷爷的没有,所以,生产队集体干农活要用的抬笆子、马拉了耙地的笆子这些编制技术要求较高的,都是请爷爷编的。

冬天的白天总是短暂,爷爷每天忙碌着,大半个冬天过去了。嫌白天的时间不够用,爷爷就在晚上也安排了活计:搓草绳,生产队提供稻草,搓好一丈验收合格记2个工分。晚饭后,爷爷抱来一铺子稻草堆在炉子边,然后坐个小板凳,双手不停地搓,面前的稻草刷刷地变成草绳被甩在墙角,谁想搓就搭把手,一家人围坐在炉子一圈,边说着话边搓着草绳,有时候还会打开留声机,当时都叫“话匣子”,从仅有的几张唱片中挑一张,影响最深的是歌唱西藏的一首《逛新城》,伴随着歌声,燕子也跃跃欲试地学着搓了几丈草绳,还得到了爷爷的夸奖,她很得意。爷爷每晚要把抱进屋里的稻草搓完,边丈量边把草绳按每捆10丈扎好。这是比较容易挣工分的活,没多久,全队的稻草就用完了,爷爷搓草绳挣的工分在全队也是最多。

爷爷以他的勤劳和智慧,在哪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操持了一大家人的吃穿用度。围绕着庄院流水潺潺、绿树成荫,让殷实的日子充满了乐趣。

粮食虽然不全是白米细面,但顿顿有得吃,夏天蔬菜瓜果自己吃的送亲戚的足够,一大群鸡到了春天咯咯咯开始下蛋;两头驴一头拉车一头骑着放羊;冬天宰了羊,羊肉炒菜、骨头煮汤,燕子还吃到过爷爷亲手做的粉蒸肉。到了腊月初,宰一口大肥猪准备过年;家里留声机、自行车、中华牌缝纫机也都添置齐全。爸爸给爷爷找回来一对老式吉普车轮胎,爷爷把它装在了改制的一辆小皮车上,出去拉柴禾、拉草比一般的毛驴车拉的多跑的快,很让爷爷开心!爷爷住的屋里靠墙放着一个厚重的大木柜,木柜平日都是锁着的,要打开的时候是揭开一块面板,遇见爷爷开柜,燕子躲在远处看,弟弟则跑到跟前,踮着脚使劲用手够试图扒着柜沿,想看里面的东西,因为这时,爷爷总会从柜里拿出几块方块糖或水果糖给围在跟前的孩子们,然后,会取出一些需要用的花椒、茶叶等,柜里最多的是新布,过年做新衣服要用的新布、换季做衣服要用的新布,做新鞋要用的条绒,平绒、华达呢、平布,多数都是黑色、蓝色,也有比较稀罕的军绿、卡其色。却没见到燕子喜爱的金丝绒。最隆重的开柜时候,要数给叔叔们定亲之前了,充满了仪式感,一块块精挑细选出的布料包进包裹、几包绿洲牌方块糖、两板砖茶还有酒,都是要提到未来婶婶家的。这个柜里似乎有取不完的好东西和好吃的。

至于大柜上带的两个抽屉是没锁的,燕子跟着小叔叔,一天会把抽屉翻几遍,抽屉里从扳手、起子、钳子、剪刀等工具,到针头线脑、锥子、扣子、挂钩、鞋溜子、袜板子、捻线用的搓搓,还有燕子感兴趣的小镜子、梳子、钢笔、油笔、眼镜,在另一个抽屉里,有许多小人书:《西游记》、《铁道游击队》、《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等,总是被孩子们一遍遍反复翻看,还有几张旧照片,这是很稀奇的,孩子们翻看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在这些照片中,一张漂亮女子的照片,卷卷的头发蓬松地搭在肩上,她正在弹扬琴,就算不知道她是谁,燕子还是喜欢看她的样子,甚至设想自己长大了也能像她的样子。

爷爷一年四季不得闲,就算他最爱看的孟津剧团唱戏,也是白天忙完了活计,傍晚才换上比较新的衣裳,骑了自行车到县城看戏,这时候看爷爷就比平时年轻了许多。

一大家人总能在平淡的日子里过出喜庆。大年三十儿到了,屋顶上、院子里里外外、通向大路的小道上,积雪都已经在一周前就被爷爷、爸爸、叔叔清扫了。中午饭后,爷爷就开始准备拢火,天擦黑,爷爷点着院子拢的柴禾,不一会儿,噼噼啪啪火光冲天,全家人围着火堆,扔火炮、刺火花,大人还惦记锅里炖着的肉,一会儿就返身进屋,孩子们手捂着着新衣服口袋里鼓鼓的瓜子、糖,在院子里欢呼雀跃,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的日子就开始了!

燕子看到的会场、县城、首府美人蕉

燕子的童年,玩耍活动主要是以庄院为中心,无忧无虑。偶尔知道的发生在外面的事情,也让她震惊和不解,主要源于看到大人们对事件的严肃神情。

这天,因为家里实在没人看管,妈妈只得带着燕子,到生产队开会。会场是居民点一姓赵人家的院子里,燕子跟着妈妈到的时候,院里已经站了很多开会的人,妈妈小心翼翼地把燕子安顿到一个角落里,再三叮嘱她不能说话不能哭更不能在会场里跑。过了一阵子,几个人吆喝着把两个人撵到了临时撘的台子上,这两个人一人一边用肩膀架着一个比他们高大许多的用麻袋填了麦草做成的“人”,他们低着头似乎很费劲的样子。突然,台下的一群人跟着一个人喊起了口号:打倒刘少奇!刚开始人群发出的是一片嗡嗡声,有人呵斥道,大声喊!后面喊的声音就大起来,喊一声都要把拳头举一下,其间,还有人到台上喊着让抬草人的两个人把头低下。开完会好几天,燕子还为那个场景惊异不已,心里隐隐地害怕。

小姑和表姐每天放学回来,都会爬在炕上,摊开课本大声朗读、背诵课文,惹得燕子又是羡慕又是无奈,燕子双手支着下巴,眼睛盯着表姐手指着的一行行字,听表姐朗读,心里默默地记下,过一会儿,表姐开始背诵,燕子居然也能跟着背诵。记得最熟的一篇是写我国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的事,既不识字更不知道何为氢弹,燕子只是煞有介事地用手指着课文大声地念给妈妈听,自然是得到了妈妈的夸奖。

燕子上学前去过几次县城,都是跟着爸爸。爸爸在县城一家国营企业工作,这是全县唯一的农机修造厂,厂区很大,在县城数第一。燕子跟着爸爸来到厂区大门口的警卫室,几个叔叔伯伯笑着跟她打招呼,燕子怯生生地站在爸爸身边,对于爸爸工作的地方和这里的人,燕子从内心都是觉得及其郑重的,爸爸的办公室离大门不远,但是爸爸整天的工作都是在各车间,只好把燕子先送到大姨家玩。傍晚下班后,爸爸骑自行车带燕子回家。燕子坐在自行车坐上,街边的高音喇叭里正在播着一段山东快书:火车站里有火车,火车里面有旅客,旅客们手里有包裹,不是上车就是下车......爸爸骑车穿过相对繁华热闹的路段,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山东快书的声音也渐渐模糊,爸爸一圈圈踩着自行车脚踏,车子轻快地行驶,爸爸不时回头和燕子说话,燕子突然觉得一向严肃的爸爸好亲切啊!微风吹拂在脸上,好惬意啊!此刻坐在爸爸自行车上的小女孩是全世界最幸福的,燕子真希望这路再长些再长些,就可以多在爸爸自行车上坐些时候。出了县城,上了公路,不时有汽车由东往西或由西向东驶过,爸爸说这是从乌鲁木齐到伊犁的路,乌鲁木齐在哪?伊犁在哪?燕子不知道,只知道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从这条路上骑车上班、回家,来回十多公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从不耽误。燕子这才知道,多少个冬天,爸爸穿了棉衣棉裤、戴上棉帽、手套,要早早天不亮就骑上自行车出发,天上的一轮玄月开始偏西了,洒下的清辉照着脚下朦胧的车辙,积雪咯吱咯吱地响。爸爸的工作是多么重要啊!

燕子终于有机会去乌鲁木齐市,是因为爷爷家种的皮牙子卖到了乌鲁木齐市。燕子和小姑小叔跟着爷爷,坐上拉运皮牙子的卡车,到了乌鲁木齐市,在一个旅馆等着爷爷和司机卸掉了皮牙子,爷爷带着到红山饭店吃了羊肉汤,就坐卡车回家了,第一次到乌鲁木齐,除了远,燕子对乌鲁木齐没有别的印象。

燕子再次跟爸爸到乌鲁木齐市,是刚过完六一儿童节,爸爸先带燕子去了公园,啊!眼前到处都是花田,燕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花,她兴奋地跑到几丛叶子长得像玉米,却有着红绸子一样的花前,用手摸着像红绸带扎的花,不相信这是真的,再用手摸,看看这鲜红的花是不是长出来的,远处有人喊:小朋友,这些花只能看,不能用手摸!也许是太兴奋了,燕子楞楞地望着向她走来的公园工作人员,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直到爸爸过来笑着说:孩子第一次来公园,她想知道这花是不是真的,工作人员有点儿卖弄地又说这是美人蕉,燕子才回过神,脸憋得通红,她因为自己无意违反了公园的规定害羞,为见到这么好看的美人蕉激动!燕子从此喜欢上了美人蕉。

红绸带似的美人蕉

燕子上学喽!

伴随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燕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外婆看着体质瘦弱的燕子,劝说妈妈,让燕子调养好身体晚两年再上学,燕子听到坚决不干,要知道她早就盼着上学呢。当她欣喜地背了书包、领了新书,开学第一课学习写:毛主席万岁!燕子因为上学前妈妈就教会写了,很骄傲。每天下午放学前,班主任郭老师就开始给大家读书讲故事,最受欢迎的是《虎子敲钟》、《闪闪的红星》等,特别是《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为了找到当了红军的爹,只听红军部队是往北走的,就日夜兼程向北走,白天看着太阳,夜里靠北斗星指引,走到了江西婺源,在一个米店当伙计,悄悄打听红军部队......故事讲到这儿,燕子暗自欣喜自己也会看北斗星。

突然有一天,老师让大家拿出课本,把里面有“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彪”的画像内容撕掉,老师也不告诉原因,燕子心里又隐隐害怕。

一年级的燕子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按时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优秀,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唱歌声音嘹亮、毽子踢得老高,经常在打扫教室内外卫生、种蓖麻、刨苞米等劳动中,满头大汗不遗余力地干,所以深得老师喜欢,但是因为太要强,难免有些骄傲,在学期末的班级评议中,总有同学说她有骄傲情绪,这让燕子懊恼不已,她满脸通红给同学老师表态,要改正这个缺点。

寒假的时候,燕子住在外婆家,和舅舅家的玲玲表妹一起玩,一起写作业。一天,驻队工作组的一位老师给姑姑说让燕子跟宣传队演节目,听到这个消息,燕子又兴奋又紧张。等到了工作队,先是见到一位袁老师,她个子不高,头发略黄,两个小辫搭在肩上,白白净净的脸上褐色的眼珠晶莹透亮,袁老师简短地问了燕子几个问题:上几年级了?想表演节目吗?爸爸妈妈同意你跟着大人到其他生产队去演出吗?燕子回答流利,袁老师高兴地说她可以教燕子给宣传队报幕。燕子心想,袁老师说话真好听!

接下来姑姑每天带了燕子去工作队排练,袁老师教燕子站在台上应该是丁字步、收腹挺胸、面带微笑、目视前方,燕子一遍遍走、一遍遍练,袁老师边纠正,边赞许,再练习说话,应该说普通话,发音准确、声音清晰嘹亮、抑扬顿挫,最主要的是要背会台词,千万不能说错,燕子没觉得太难,练习中袁老师纠正了几个口语发音,等另一位任老师到来的时候,燕子已经把报幕练得有模有样了。任老师比袁老师略高,带一点点鼻音的普通话与众不同,黑黑的大眼睛上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一身簇新洋气的衣着,一看都能猜出她肯定是从大城市来的。燕子喜欢并羡慕袁老师和任老师,包括她们说话和衣着还会编排节目。

巡回演出开始了,燕子坐在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自行车上,到别的生产队表演节目。演出舞台有时候在室内,有时候在室外,燕子根据节目单报幕,有时候因为换服装或者摆道具,节目之间间隔时间较长,为了稳定观众情绪,达到演出效果,燕子也会临时救场,独唱一曲,唱得多又受欢迎的是京剧样板戏中的选段,如《红灯记》中铁梅的唱段,一身红色大襟衣服是妈妈特意仿照剧照中李铁梅的衣服做的,还有一件红黑格子衣服,也是妈妈为她演出新做的,还从爸爸收集的毛主席像章中挑了一枚别人少有的、有蓝天有红旗的毛主席像章别在衣服前襟上,燕子报幕、唱歌一点都不怯,又自豪又有信心。如果有袁老师和任老师一起去的时候,燕子就更骄傲了。每当燕子唱完,观众都会热烈鼓掌,并嘁嘁喳喳议论:谁家的丫头,这么小胆子还挺大,歌又唱得好,也有人夸赞说燕子的服装好,这个,燕子确信。

真正的汇报演出是在初冬的农闲时候了,从全公社的各大队,各大队的各小队里选出的节目,都集中在公社礼堂演出。公社礼堂很大,燕子随着各宣传队进入礼堂时,礼堂里已经挤满了观众,座无虚席,过道也站满了,他们有的是附近生产队的,有的是从几十里外赶来的。来之前袁老师对大家说,这次汇演才是正式演出,要评奖的,之前在各生产队的巡演只能算是排练,所以燕子跟着大家是又紧张又期待,手心不知不觉间就捏出汗来,生怕节目有啥差错。早早就列队在舞台后侧等待上台。期间看不清也无心观看台上别的队正在演出的节目,全神贯注等待,等的都有些困了,终于轮到登台了,燕子完成了袁老师所教的报幕内容,还独唱了样板戏选段,懵懵懂懂地,随着掌声走向台下,接下来也没怎么看进去别的宣传队演出的节目,只等得演出结束,宣布节目评选名次,啊,燕子她们获得了全公社第一名!

曾经在一段时期,全校近千名师生开大会,袁老师给校长、主任提议,也让燕子主持,燕子按照老师提前写好的议程,就出现在了全校师生的面前,声音嘹亮、抑扬顿挫,一点儿也不怯场,加上燕子超群的记忆力,本就不多的几门课,轻而易举就考个优秀,燕子深受老师们喜爱。燕子因此在学校就更加如鱼得水。

放学回到家,写作业倒是其次了,吃过晚饭,燕子就缠着小姑姑在院子外面的大榆树下,学排节目,其中由毛主席语录“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在你们身上。”谱写的歌曲,配上舞蹈动作,英姿飒爽,另一首“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舞蹈动作有点难,姑姑侄女自唱自跳自编自演,乐在其中!

依依不舍的村庄

燕子上小学四年级时,爸爸带妈妈、弟弟妹妹全家要搬到县城了。从听爸爸妈妈说这件事也就一个礼拜,就真的到学校开转学证,要搬家了,燕子心里说不上是喜悦还是不快,高兴的是她也能在同学中炫耀一下,自己要在县城的学校上学啦!之前,燕子班上一女生转学到县城,又抽空回来给同学们表演新学校教的节目,而且她穿的衣服干净漂亮,赢得同学们驻足喝彩,连跟着高年级同学和老师值周检查的燕子看到后都在心里暗暗羡慕,这下好啦,燕子觉得自己也会因为转学到县城会让同学们刮目相看的。但是,听说县城学校上的课程要深,能不能跟得上呢?县城里的学生都是穿得新衣服吧?他们会小看自己吗?怀着重重心事,到了老师办公室,想给喜欢的几位老师说说自己的心事,但是陶主任去开会了、袁老师请假了、班主任毛老师倒是露出比平日稍许多了一点的笑容,平平淡淡地跟燕子打了招呼就向教室走去了,燕子有些落寞,还好,教叔叔的高年级班的何老师,也是乌鲁木齐来的,她一向就喜欢燕子,她听说燕子转学的事,热情地拉着燕子说了许多鼓励的话。

夏天的白杨树山脚下的草甸

燕子沿着田埂边往家走边憧憬着新学校,时不时回头看看又喜欢又想尽快离开的公社学校。一排排教室都掩映在高大的榆树和白杨树林中,还听到了学校高音喇叭正播放着运动员进行曲,广播体操完毕后,通常是校广播室的播音节目,燕子是袁老师选中的播音员,袁老师亲自教她播音器开关、调试、播放乐曲等等广播室设备的使用方法,总是提前把审阅过的播音稿交给燕子试读,不会的标注上拼音,再逐字逐句纠正燕子容易发错音的字,例如:燕子曾把“资产”念成“资参”、把“粉”念成“风”,凡此种种。经过袁老师纠正后,燕子听着自己的播音,果然好听多了,想着这些的时候燕子有些陶醉,她猜县城学校的同学应该平时说话也是用播音的普通话吧?

搬家这天,爸爸单位来了一辆卡车,车箱里装上了全家的家具行李锅碗瓢盆米面粮油,卡车从大院子门口的小路绕到了通往县城的公路上,停在路边,妈妈抱着小弟弟,燕子和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坐上一辆卡车,燕子坐在车厢的行李上,卡车向前行驶,燕子出生生活了近十年的地方——爷爷家的大院子、水渠、菜地、有辘轳的水井、门前的大草场都渐渐远了,燕子希望卡车能走的慢点,能看到的只有一窝子树木了,怎么这些树木也模糊了,燕子不好意思地抹一把眼睛,眼泪突然流的更多了,妈妈也噙着泪水,却安慰燕子说:过几天我们就回来看爷爷和姑姑叔叔们,也可以和伙伴们玩。燕子知道,爸爸为了全家能搬到县城,费了很大周章,仅是把妈妈和我们的户口从农村转成城市户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搬家应该高兴,燕子看出妈妈也有不舍。眼泪和妈妈的安慰让燕子熬过了心里最难受的时刻,开始猜想等再回来的时候,爷爷家的大黄狗还认识我们吧?继而又肯定,一定认识,不会咬我们自家人的。这条狗特别有灵性,三叔参军到南疆,几年后探亲回来,老远大黄狗就迎了上去,又跳又摇尾巴各种亲热。燕子不管大黄狗的事了,她有了一定常常回爷爷家院子的决心。

有人说:我们从小到大的每一次分离,都会让你在成长过程中迈向新的开始。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人的一生,苦难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燕子在爷爷家的大院子,和爸爸妈妈有了爷爷的庇护,有了叔叔姑姑的照看,有了亲戚邻里的往来,有了大院子周围的大榆树,有了水流不断的蜿蜒的水渠,有了大片开着紫花的苜蓿,有了一化雪就把地上铺满绿苗的冬麦地......便有了燕子美好快乐的童年,并伴随着她到了许多许多远方。

海棠花开故乡的秋水碧波故乡的河新疆的葡萄最最甜甜瓜熟了晒晒红红火火天高云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