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能够塑造一个人,从小养成好的行为规范,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记得我之前看过一位很有名望的老教师的采访视频,当问到他“成绩优异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质”时,老教师是这样回答的:“他们可能不是天赋最高的,或者最勤奋的,但是他们往往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能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而且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比有所成就。”
这段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也把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孩子的重中之重。
有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也说过,为什么很多孩子小学期间成绩优秀,初中高中就下降得很厉害?
原因就在于,小学阶段的课程相对简单,在这个时期,要着力培养的,其实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到了初中高中,压力增大,课业繁重,拼的就是谁的习惯好,毅力强。前面基础打好了,后面成绩自然不会差。
而6-9岁,是孩子们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家长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是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的。
因此,请大家都重视起这个过程。
在孩子10岁之前,请一定要“逼”孩子养成这4个好习惯,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感激你。
独立自强的习惯
我老家有个表哥,读书很厉害,从小到大成绩都很好,没让家人操过一点心,属于典型的“别人家孩子”。
表姨和表姨夫对儿子也是非常满意,他们觉得:成绩好就行了,别的不重要。
后来,表哥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但是没念三个月,就说要退学。
原来,这么多年他都生活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说为0,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连系鞋带都不会,这个人人羡慕的“学霸”,却连最基本的生活小事都做不好。
表姨和姨夫实在没办法,只好在学校门口租了一间小房子,照顾表哥的衣食起居,事无巨细。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大多数是由于父母引导错位所致。
很多父母觉得生活自理能力不用刻意培养,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但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大多数仍然是心理上没有断奶的“巨婴”,今后难道能让父母跟在后面一辈子吗?
所以,请一定要从小培养好孩子的独立自强的习惯,生理上让他们能够自理生活,心理上让他们独立强大。
否则,二十年前操心的是妈,三十年后吃苦受累的,还是妈!
自我规划的习惯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朋友,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工作能力也非常出色,生了孩子之后,为了教育孩子毅然辞掉工作,在家做全职妈妈。
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说大事小事照料地面面俱到,从英语单词的发音、绘本的选择到拿筷子的姿势,都对孩子无比认真地指点。
去过几次她家,虽然和你聊着天,但是能感觉到她的心完全都在孩子身上,时不时就要指导孩子一句“到写作业时间了”“手上的水没擦干净”,大家都感叹:当妈都当到这份上,可以说是典范了。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孩子各方面越来越差,刚上小学时是班里的前三名,到了小学六年级,却成了倒数,而且性格特别内向,既不听话,又显得很窝囊。
他妈妈始终想不通,自己这么呕心沥血培养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其实,问题就出在这个“呕心沥血”上。
对孩子管得太细、太严,会让孩子失掉自我规划的能力,唯唯诺诺,只会跟着家长的意见走。
尹建莉老师最后说:指令和监视,对孩子来说不是教育,是管制。
它就像一把无形的钳子,牢牢钳住孩子内心的自我,令他们没有主见,不会思考,更别说对自己进行合理规划了。
记得看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时,女主角米琪在自己的婚礼上说:
她六岁时,就决定将俄罗斯文学作为自己今后的专业;
十二岁的时候,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型;
十三岁的时候,决定好自己要读的大学。
让孩子有主见、有魄力、会规划,是家长们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妨从现在开始,学着适度放手,从小事开始,让孩子们自己来决定吧。
抗挫抗压的习惯
近年来,有很多令人心痛的新闻,让我们意识到: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脆弱。深圳一名初一的男孩,因为老师多次要求其回家补作业,一时想不开,坠楼身亡;
一名9岁的孩子因为打破了学校的玻璃,给奶奶留下一封字迹稚嫩的遗书之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上海一对母子在车内疑似发生口角,17岁的儿子拉开车门,坠桥身亡......
为什么好好的孩子们,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做出极端的行为?
我觉得,其中一条不可避免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处理负面情绪的恰当方法。遇到挫折,会采取过激、极端的手段来应对。
在这方面,父母必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上面发生的悲剧里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要么常年在外面出差,无暇陪伴孩子,要么从来没有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孩子犯了挫折,只是训斥、责骂,根本不会想着如何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你都会愿意去尝试倾听、理解、原谅他。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和乐观的性格,让他们明白:现在看来很令人烦恼的事情,只不过是你人生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坎儿,你完全可以应付得了,后面我们要做的事情,可多着呢。
这样的孩子,将来才不会被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打倒,而是能用自己坚韧的品格和乐天的心态,积极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做事专注的习惯对于孩子而言,专注是影响学习的第一要素,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可以说,没有专注,便没有学习。
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地去学习。”
对孩子而言,越早养成专注的习惯,对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都很有益处。专注力对孩子的重要性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明白,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小编认为最好要注意培养方式!建议从兴趣下手,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喜欢玩游戏,家长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去帮助孩子提升专注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拼拼图、搭积木,做手工......都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还能开发孩子的大脑。
小编强烈推荐这款来自日本的“活”的纸玩具——《惊掉下巴·中村开己动态纸玩具》,不仅助力孩子智力的开发,还能培养专注力、观察力、逻辑思维、手眼脑协调等多项学习必备能力。
折纸源于中国,传到日本之后发展迅速,甚至成为一项“国粹”级别的艺术。在家庭教育中,日本的父母都很支持孩子玩折纸。
看到这套小玩具,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纸做的,它们能蹦会跳,活灵活现,孩子见了欢呼雀跃,不肯撒手。
我也瞬间被种草。企鹅爆弹,平面的纸壳,随手一丢,立马惊喜弹起↑
目前国内已经引进了中文版——《惊掉下巴·中村开己动态纸玩具》,令人惊喜的是,中文版改良后,纸模上有压线,孩子上手一扣,就能轻松拼折。
这么有趣的手工,孩子可以自己动手做出来!就太有吸引力了。
据我的经验,只要能让宝宝手头忙起来,她就不会想去看电视,玩手机。果然,买回来之后,我家宝宝和爸爸都抢着玩,一大一小都被拽回了现实。想让孩子放下电子产品,暗黑惩罚是下策,定规矩是中策,现实吸引才是标本兼治的上策。如果你也有孩子长时间玩电子产品的顾虑,不妨试试这些纸机关,它会是那个把孩子拉回现实世界的好玩伴。我总结了一下:
①纸机关之所以好玩,首先是它给孩子带来的视觉冲击。屏幕的一大吸引力不就是视觉冲击吗?色彩、画面的切换,让孩子停不下来。但屏幕里的东西,孩子看得到,摸不着。而纸机关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孩子亲手创作的!你看,从简简单单的一张纸,孩子折折折,变成立体的了!再扣上卡扣,装上小机关,妈呀,动起来了!灰姑娘的南瓜马车
这种从2D到3D的转化,让小卷儿惊喜地尖叫:妈妈,你看,南瓜里蹦出一个马车!与其他玩具相比,它帮孩子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②咱们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能从玩中学,玩纸机关能让孩子学到什么呢?我最大的感受是,暗藏的小机关,能启发孩子去观察、探究。而科学探究,正是学习一切科学的基础。其次是思维的拓展。它引领孩子从平面,到立体,再到弹跳,孩子的空间推理和逻辑思维随之一步步得到拓展。这对将来学几何、物理都很有帮助。
拼折的过程,孩子会投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专注力、图解能力、动手能力都能得到提升,真正动手又动脑。③不仅如此,它还是全家的减压神器。爸爸和孩子抢着玩,然后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一个作品。一个纸机关,让全家都洋溢欢声笑语。哇,鳄鱼嘴里居然藏着青蛙,哦不,是乌龟,哦不,是小鳄鱼
如果你想让孩子放下手机,如果你想高质量陪娃,不妨试试纸机关,它会给你带来多重惊喜。之前朋友从日本背回的原版,花了多块。国内改良后多收录了8个玩具,团购价居然才99元!99元,制作18个纸玩具,一个才5块多,也就一根冰棍的钱,就能让孩子放下手机,开心畅玩好多天!心动就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吧~惊掉下巴动态纸玩具全2册礼盒装内附视频教学+工具精选¥9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