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李巷,从未失去的抗战堡垒交汇点客户

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91351.html

春雨过后,满目生机。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东南,群山为云雾水汽缭绕,风景清幽。峰回路转,白墙黑瓦的李巷跃然而出。

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南人民抗战指挥中心,被称为“苏南小延安”。李巷离南京不到公里,离敌、伪、顽“心脏”可谓“近在咫尺”,从抗战初期直到抗战结束,始终是新四军顽强的战斗堡垒。

无论战斗多么残酷,形势多么艰险,李巷堡垒“从未失去”。数十年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仍然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树立在李巷的红色精神坐标,从未消失。

藏在偏僻山村的“苏南小延安”

踩着青石板路走进李巷,“陈毅旧居”“钟国楚旧居”……一间间青砖黑瓦的老屋,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不到千人的李巷有着厚重的历史。年,新四军从皖南东进苏南,到达溧水后,这里先后是新四军一支队1团和二支队4团团部驻地,也是后来的46团团部驻地。年11月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转移来到李巷及周边地区,溧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区,李巷村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陈毅3次来到李巷,粟裕率领4个纵队,以溧水为起点,开辟苏浙皖根据地,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曾在此战斗生活过。

在年至年的7年间,李巷建成指挥中心、训练班、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见证了新四军在这里生活、生产、战斗、训练的完整历程。以李巷为中心,周边约5公里半径内集聚了众多红色遗址遗迹。

江苏省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张衡认为,溧水李巷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大的意义。当地颁布了《苏南施政纲领》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令,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恢复了许多中小学,各方面建设都得到长足发展。“苏南小延安”之称也由此而来。

“抗战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扎根群众、发动群众。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抗日武装根本站不住脚的。”溧水区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会员曾宪军说,溧水人民没想到,新四军来了以后,买东西给钱,睡觉借门板会还,还帮老百姓挑水扫地、干农活,所以老百姓认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

“李巷故事”走出历史深巷

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大半个世纪以来,承载着辉煌历史的李巷并不为外人所知。年,溧水联合设计机构,投入数亿元对李巷进行整体改造。年国庆节,红色李巷走出历史深巷对外开放,声名渐起。全国各地来红色李巷参加党性教育和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周末还有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开展训练营活动。

“你们知道一个人能够承受的疼痛极限吗?当年李孝廉被敌人用老虎钳子一颗牙一颗牙地拔……”3月19日上午10点,南京大连山戒毒所一行30多名工作人员来到李巷,参观后开始上党课。今年70岁的讲解员任生安缓步上台,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李巷老游击队员李孝廉的故事。

任生安是退伍军人、退休教师,他的大伯、村里的左邻右舍都曾是当年的游击队员。童年的记忆,就是大家缠着游击队员讲打仗的事,十几个男孩子出去玩都迈着行军步,口中喊着“一、二、三、四”。每到夏天,纳凉的夜晚就成了红色“故事会”现场,听老游击队员津津有味地讲着新四军打仗的故事,以及老百姓如何省下自己的口粮给借住在家里的新四军战士吃,怎么听也听不够。

“讲李巷故事”,是任生安从小在心里种下的“种子”,如今他又把它播撒出去。从20多岁时,他就开始为小学生、村民、游客讲李巷故事。退休之后,他几乎成为职业讲解员、李巷代言人,每年讲课-节。由于他肯动脑筋、讲解生动,请他讲课的听众和团体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经常要排队预约。

在任生安看来,受红色文化熏陶,李巷人的思想觉悟特别高。比如,在整理梅章故居时,需要向村民征集老物件,一位84岁的老村民就无偿捐出了自己还在睡的花板床,“这张床还是老人结婚时的婚床呢,睡了数十年了。”

他每次给游客上课都会提问一个问题:“在李巷,你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老人有自己的答案:不能忘记过去。老一辈人的革命精神一定要一代代传下去,用脚下的土地教育一代代人。

乡村振兴,李巷“走红”

今天的李巷,村美人和。一座座农宅青砖乌瓦,一条条石径蜿蜒曲折,呈现出典型的江南山野乡居美景。当年那个偏僻的穷村,已蝶变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李巷比从前热闹多了。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靠近游客中心的村民市集上,村民把自家种的蔬菜瓜果、手工做的小菜拿出来销售,其中最受欢迎的当数地产蓝莓。

“一开始的十来年,蓝莓主要卖给批发商,每斤价格只有10元左右。”蓝莓种植大户王昌米说,随着“红色李巷”名气不断扩大,来李巷的游客越来越多,通过采摘销售,蓝莓的附加值成倍提升,品质好的蓝莓可以卖到元/斤。

村里6家饭店,5家是李巷村民自己开的。今年46岁的杜大虎原来在外地打工,年回乡创业,如今他经营着李巷规模最大的一家饭店。随着游客增多,他利用自家鱼塘,打造了集采摘、垂钓、餐饮等业务于一体的休闲山庄,去年营收突破百万元。

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困难家庭在村内也找到了工作机会。李巷村被评选为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并被列入首批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委党校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成为发展红色旅游的成功案例。

李巷“走红”,正是以红色资源“领跑”乡村振兴,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而反过来,这片土地上孕育的红色文化,也成为村民家门口的“精神宝库”,为培育文明乡风提供了最有养分的原料。李巷所在的石头寨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明说,当地镇、村正结合地方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每个角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