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故事一辈子都忘不掉,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深刻;
有些事,现在就做;
也许将来它就会变成故事。
品牌创始人林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80后,和林先生见面的时候,他一脸的和善低调,穿着休闲。林先生是农村小孩长大,现在居住在重庆。重庆美食千千万,却一直找不回小时候的感觉,于是他讲述了属于他,属于他们这群80后山里娃的故事。。
创业之初:一开始我们只是街边摊,但是食材我们一直都是选取最好的,一直以来也只经营三种面条,牛腱子面、时蔬素面、野菌子面。随着资本的积累,和一些故乡情怀,所以我想回到山里去。
为什么我们要回山里?
首先我是个特别怀旧的人,小时候很多事情历历在目。重庆人在20年前,几乎70%都来自大山,随着生活物质,精神需求的提高,城市脚步加快,人们离故乡渐行渐远;有些人甚至回一趟老家已经变成了一件奢望之事,今天不止重庆,我想北上广都面临这个问题......
所以为要回到山里,首先,是我个人想回去,如果可以,我愿意带着食客一起感知过往的老味道。
设计欣赏
运用的元素
水牛:
在我们那个年代,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
就是牵著老牛到小溪沟吃草,
而我,得下空来,就喜欢在青石板上用彩色石子画画,
还记得那会,我最喜欢画的是一位大将军,
顶著头盔,拿著红缨枪,这就是我心中的岳飞罢。
老茶壶:
外婆这把老茶壶几乎在柴火堆里摸爬滚打一生,
碳灰如同外婆手上的老茧,结了一层又一层。
每一个客人都饮用过它的茶水,
浓香、厚重,正如这山里的人们一般厚道;
有些并不起眼的角色,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松果:
冬天,捡到了许多松果,
我们和松鼠一样储藏起来,
不同的是,它是拿来吃;相同的是,我们都用来过冬;
下雪天,点燃一堆干松果,既能取暖,
又能闻见神秘的松香味儿。
火堆旁,爷爷又讲起文化大革命,大炼钢铁的岁月!
大碗:
有一天早晨,起的很早,妈妈饭也做的很早;
我端著碗一边走一边吃,走到邻居家去,
他们正在吃鸡蛋炒饭,在我看来这是何等奢侈,
邻居阿婆给我乘了一碗鸡蛋饭,今天想起来仍然很香。
马灯:
五月份,稻苗长到膝盖高,吃过晚饭,
天已黑尽,用竹子做好的钳子是夹黄鳝的利器;
星空下,蛐蛐叫,梯田里,
隐约可以看见几个提著马灯捉黄鳝的高手,
有时候也会认错,抓几条山蛇回家。
大甲虫:
瓦房背后那片橡子林,
整个夏季都爬满了这种大铁牛,它们力大无穷,
且都是铜皮铁甲,几乎没有败给过任何物种;
在我更小的时候,确实很害怕,总梦见自己被它夹住,
后来,长大一些,我们成了好朋友。
风车(风谷柜):
爷爷的爷爷是个老木匠,整个村子的风车(风穀柜),
都出自他手里,据说当年他老人家炙手可热。
算下来今年风车也有一百多岁了,
淘尽多少粮食,淘尽几代人的年华,
一天大人们不在家,我偷吃几口叶子烟(老人抽的土烟),
然后爬到风车顶口,晕了过去,睡了半晌。
石磨:
那时候还没有通电灯,一家人簇拥在一盏煤油灯前,
爸爸推磨,奶奶一手抱著我,一手往石磨添粮;
油灯摇晃著一家人的影子在四周飘来飘去,
偶尔能听见几声飞虎(一种斑鸠,夜里发出凄厉的叫声),
房顶上时常听见浙浙碎碎的脚步声(其实是风吹沙子)。
爆米花机:
如果你看见这个怪物,那一定是快要过年了,
家家户户都会拧著自家种的稻米和包穀,
和这位魔术师交换米花和爆米花;
然后用自己熬制的红薯麦芽糖,做成糖块子,
到了除夕和正月,
作为最好的零食款待客人和永远馋嘴的我们。
山里来者山里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