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按以下顺序展开
首先说明一下什么是问题解决,其次是问题的种类,问题解决涉及到的脑区,最后是一些策略和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的定义,传统的说法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有一定的目标,经过各种操作,最终解决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找到从初始状态(已知)到目标状态(求)的方法,问题空间就是你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的认识,(既包括求的也包括已知的)。
依据问题的明确程度,问题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模糊的问题。前者比如小学算术题,后者比如写一篇题目自拟的论文。依据解决问题时,问题解决者是否有对手,可以将问题分为对抗性问题(如象棋)和非对抗性问题(如几何证明题)。依据解决问题时,问题解决者具有的知识的多少,可以将问题分为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问题解决的脑机制:背侧前额叶在观念形成、注意分配、计划制订和目标的确立和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腹侧前额叶在判断和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笨办法,一种是巧妙的办法。前者叫算法,也就是将所有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尝试直到解开谜题。对于后者,有几个经典的方法。
一个是逆向搜索法,其含义是从目标开始思考,逆推是怎么来的,直到推出已知,比如做几何证明题。
一个是爬山法,顾名思义,就像爬山一样一步步地接近目标,逐步缩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比如象棋中一步步地扩大优势。
另一个是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将总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小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比如马拉松比赛时路标作为一个个小目标。
影响因素
1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专家的知识比普通人更加有层次性,有条理
2无关信息的影响,这个大家都遇到过,就是初高中物理题经常出现的,没有用的信息
3问题的表征方式,通俗一点就是“2个3是多少”跟‘2*3是多少’的区别
4策略
5定势的作用,定势就是说在活动前有一个准备的状态,会影响你的活动。比如你在批卷子的时候总是打勾,在需要打叉的时候会下意识的打勾。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现象不一定总是消极的,它也有可能是积极的。
6功能固着,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叫功能固着,如果认为钳子只能夹东西用,在需要砸核桃的时候就会遇到阻碍
7动机,动机强度和解题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条倒U型曲线,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因此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好,中等强度为最佳
8情绪,积极乐观有利于问题解决,消极沮丧不利于问题解决
9人际关系,互相信任,相互帮助,积极合作有利于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