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螃蟹的孩子
作者/水心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故乡后珩就在九溪的岸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乡亲们都还不富裕,一到夏天,就会在落潮的时候背着竹篓下到九溪,抓点鱼虾和螃蟹,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
九岁那年,我也像大人一样下河抓螃蟹了。背起竹篓,戴上草帽,光着脚,踩进滩涂,绕开红树丛,弯腰在水边的淤泥里摸着;有时也下到深水处,只露出一个头,双手在水下摸着泥,翻着石头,寻找栖息在石头和淤泥中的鱼虾螃蟹,当然,猛吸一口气,潜下水,把潜伏的螃蟹抓住的功夫我也会。那时最怕的是在水下被螃蟹的大钳子咬住手指,疼痛难忍,却又舍不得放开,只好强忍着疼,挣扎着,把螃蟹抓上岸。那时因为要下水抓鱼虾螃蟹,我的手和脚总是伤痕累累,被螃蟹咬伤的,被石头杂物刮伤的,旧伤未好又添新伤。那时的我,受伤了就会哭,我羡慕那些家里条件好的孩子,贫困的家境让我不得不忍受更多的痛楚。
九溪的下游便是入海口,下午潮水落尽,豁然开朗,有时落霞满天,有时星光点点,密密麻麻的,是红树丛,远看就像是一个个起伏的小山丘。大群海鸟归来,嬉戏打闹,甚是热闹。农历十四、十五,可看到一轮绯红的月亮从海平面升起,晚风从海上吹拂而来,带着大海的咸腥味,让人感到舒坦和惬意。涨潮了,我上了岸,把湿衣服脱掉,袒露上身,让海风吹干,背上沉甸甸的竹篓,宣告我辛苦有所得。快到渡口,看到了昏黄的灯,我便兴奋地大声叫卖“大螃蟹来喽”,想买螃蟹的人便会从屋里冲出来,等着看是否真的有大螃蟹,毕竟,大螃蟹不多,能抓到,得靠运气。
夏季时有台风,台风过后,天空阴云密布,大风呼呼作响,暴雨倾泻,九溪水汹涌泛滥、浑黄一片,螃蟹们都跑到了岸上,钻洞栖身。我便蹚着水,大洞小洞一个个挖过去,把螃蟹一只只地抓进竹篓里。这边岸上的螃蟹洞挖光了,我就泅渡过河,到对岸去。我毕竟还小,九溪水面有五十多米宽,我总是要被冲到下游好远才有办法上岸。当然,那天的竹篓肯定是满的。
从九岁的暑期开始,每年的暑期,我都到九溪抓螃蟹卖。一个暑期下来,我可以积攒不少钱。记得初一上学期和初二上学期的学杂费都是我自己交的。当时的我无比自豪,因为我能为家里减轻点负担了。后来,上了高中,又考上了大学,每年的暑假,我依然会下九溪捉螃蟹,为自己积攒些生活费和零花钱。
转眼,我已工作多年,下班后,我经常到九溪岸边跑步,有时还会驻足凝望,仿佛看到一个孩子背着竹篓,在滩涂、在水里抓着螃蟹……
作者
陈金塔,市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班主任、现为共青团厦门市新店中学团委书记。中学时代起爱好写作,目前专注于散文小说创作以及练习国画、书法,笔名水心,家有书房名为觉浅斋。
朗读者
齐妍,漳州播音主持朗诵协会常务理事。
征集
★《夜读》栏目每周定期推出“闽南夜话”、“心灵夜悟””、“英文朗读”等,用多元化的节目,满足听众们多样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适合栏目朗读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
★如果有适合夜读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荐,让好声音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发送音频作品或原创文学作品至电子邮箱xmrbsbjcz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