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实现零增长零填埋

年,浙江省根据《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三步走”实施方案》《年度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及年度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点任务要求,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五大”专项行动,切实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制度标准、保洁机制、资金保障、监督考核机制等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路径。截至目前,全省设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85%以上,基本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零填埋”。新增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个,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村个;巩固提升个分类处理薄弱村,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

智慧监管,解决“分类“难点

走进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茶花产业基地郁郁葱葱,村道干净,村庄整洁。过去,村民垃圾分类不精准,垃圾清运不及时,导致影响环境面貌。金华市婺城区农业农村局针对村民分类、分类投放、分类动输等难点问题,首创全域数据化监管平台,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下张家村环境面貌生发了大变样了。截至目前,金华市婺城区农村实现人均每日易腐垃圾收集量稳定在0.4公斤左右,农户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85%以上。

为有效解决公共区域分类投放监管难,农户混投习惯差的问题,金华市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在下张家村引入大数据和“互联网+”模式,推动智慧管理应用,保洁人员拿起村民家门口的分类智能化芯片垃圾桶,将桶上的芯片卡对准刷卡区一扫,信息便读取成功。之后,保洁人员通过肉眼分辨桶内垃圾分类情况,并使用摄像头拍照存档。垃圾分类正确,就按下屏幕旁的合格按钮,随后将垃圾统一收入垃圾车桶内;分类不正确,保洁人员会用钳子将不符合要求的垃圾夹出,并按下不合格按钮,分类不准确照片直接传送至大数据中心,专管员会打电话指导该户村民正确分类。

智慧垃圾收运车集称重、拍照留档、评分等多功能于一体,每天一次“分类”收集村民生活垃圾。它能够生成垃圾重量、分类情况照片、分类评价三个数据,并无线传输到金华市婺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数据监管中心,根据各分类处理区域实际运行情况,定期生成周反馈、月总结、年报告。此外,为激励收集员常态化开展易腐垃圾智慧收集工作,确保农户垃圾分类信息常态化上传,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星级评定,年底分六档分别给予80元/人-元/人的补助考核奖项,真正实现监管“一张网”。

金华市婺城区农业农村局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转变工作思路,从单一注重分类质量转变到垃圾分类系统性全方位推进上来,以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为目标,实现了持续常态化督导,畅通垃圾分类“内循环”,先后对处垃圾分类特色亮点进行激励宣传,对垃圾分类习惯不好、分类工作开展不力的进行反向曝光。区内比学赶超,增加宣传活跃度、曝光度,打通垃圾分类“外循环”。

技改提升,打通“处理”堵点

农民源头分类精准,后期处理不好是分类处理的堵点问题。近年来,浙江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就地资源化处理和户分类、村收集、转运集中处理体系,全省85%村实现分类处理。长兴县林城镇北汤村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小院粉墙黛瓦,流檐翘角,别有风情。

“北汤村的美,有面子更有里子!”在资源化利用站,工作人员黎伯同说,阳光堆肥房运用太阳能和外加菌种,对易腐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了良好的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效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好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易腐垃圾的来料愈加复杂,阳光堆肥房运行管理日益困难,长兴县进行了阳光房技改提升。

现场演示——黎伯同将易腐垃圾倒入分拣台,剔除少许不合格垃圾,通过输送带送到设备内撕碎、压榨水分,再加入酵母菌,进入堆肥仓发酵。“采用强化好氧堆肥发酵处理技术,处理过程无异味、无污染,垃圾入仓后2小时完成处理,25天后就能变成周边农户抢着要的有机肥。”

年起,林城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年启用技改提升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易腐垃圾不出村,连周边村的垃圾都能处理掉。”北汤村党总支书记汪海浪介绍,附近18个村5.9万人产生的易腐垃圾,每天都被运到这里集中处理。据统计,全省座阳光房设立了房长制,从无人管理到有人管理。

农村易腐垃圾处理难,难在哪儿?“难就难在易腐垃圾处理效果不好。”淳安县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科余文海说,千岛湖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启用后,因地制宜破解农村易腐垃圾处理难的问题,按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以易腐垃圾收集处理利用为突破口,推行生活垃圾就地减量资源化。逐步形成减量化、无害化、实用化、生态化、资源化等新模式,既节省了处理成本,又促进源头减量,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他抓起一把刚刚“出炉”的肥料,颜色较深,靠近一闻,带有特殊的土腥味,全然没有了厨余垃圾的气味。“这些肥料都是优质的有机肥料,特别好用,附近的农户、居民都会主动过来拿回去使用。”

易腐垃圾就地消纳,机械化生物好氧制肥工艺,让烂水果、烂菜叶、食物残渣等易腐垃圾加工成有机肥料还田,改良土壤……

“吃”进去的是易腐垃圾,“吐”出来的是肥料。淳安县千岛湖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每天集中处理居民生活产生的6吨易腐垃圾。摁下开关,易腐垃圾成肥机器转起来,快速“吃进”倒入的易腐垃圾,经过破碎、搅拌、微生物好氧发酵等工序,经过10-15天之后,“吃进”的垃圾变成了有机肥料。该处理站采用机器快速成肥工艺,对分类收集后的易腐垃圾进行快速微生物好氧发酵腐熟化处理。通过车载式上料预处理系统进行受料和易腐垃圾的二次分拣、破碎及脱水处理,预处理后的易腐垃圾输送进入微生物发酵主机中进行转化成为高营养成分的有机肥料,成肥产物植物种子发芽指数≥70%,即可达到有机肥料标准。最终经腐熟化处理后的产物可用于周边花卉苗木种植的基质肥料,实现有机垃圾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整个过程中,废气,废水都得到有效处理,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冬阳下,汪家村、金家村、青溪村田园里,农民种着青菜、包菜、葱……绿油油的蔬菜在阳光下显得清新诱人,这些蔬菜在生长过程中施用的都是机械快速成肥机器制造的腐熟化有机肥料。“施用快速成肥机生产的腐熟化肥料种出的蔬菜,不仅长得好看,而且长得快。现在大家都抢着用。”一位前来领取肥料的村民也赞道,“这些有机肥料质量确实好,家里种的花花草草都用它施肥,长得很好。”

机械快速成肥机工厂化处理易腐垃圾,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生活垃圾得到了大幅的减量。采用机械制肥后,大大减少了厨余垃圾收运和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和收集转运成本。淳安县通过将易腐垃圾变成有机肥料,并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打造“易腐垃圾-有机肥-有机农业基地”的绿色生态产业循环链。据统计,浙江从年试点机械快速成肥,历经二轮,年试点建设收官,全省个资源化站点建立了站长制。

多“废”合一,消除“回收”痛点

早上七点,宁海县长街镇大祝村村民定时把垃圾放到门口,村保洁员整时把垃圾收走,“以前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现在,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会烂的垃圾进入资源化处理站处理,环境好多了。”一个个村庄的变化,得益于宁海县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的总创建活动。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宁海县根据农村大件垃圾难处理的实际,率先在大佳何镇建立了大型“红葫芦”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利用“物联网+”优势,采取多“废”合一,农户可通过“红葫芦”APP预约上门回收。将各户分散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集中回收,并运送到分拣中心进行集中压缩处理,实现变废为宝,资源利用。在减少生活垃圾的同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年“红葫芦”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回收可回收物余吨、有害垃圾0.38吨,为垃圾减量实施长效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些年,县里切实抓好前端农户分类精准化、中端收集运输规范化、末端处理设施标准化三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宁海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的总体目标,年宁海县生活垃圾同比减量5.7%。

在前端分类环节,宁海县强化村级源头分类。为30%行政村发放智能化芯片垃圾桶,由群众开展即时户内分类,随后由村保洁人员定时驾驶智能上门收集车,对未按照要求开展源头分类,垃圾混装严重的农户告知整改。自开展垃圾减量工作以来,强化运输车辆管控。对进出垃圾中转站的车辆进行编号识别入场,遏制垃圾乱收乱拉局面。在处置环节,强化处置设备监控,升级垃圾处理终端设备系统,由智分类数据管理云端平台对终端处置设备开展生产监督,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多“废”合一,实现资源利用。

宁海县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由村党员、村民代表和妇女代表担任网格长,每位网格长联系10-30户农户,责任包干进行检查劝导,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全覆盖。针对未开展上门收集的村,实行定时定点垃圾投放。在规定的“定时”垃圾投放时间段内,镇村组织志愿者在投放点值守,帮助分类不彻底的住户成为达标户。目前垃圾分类参与度也大幅提高,稳定在了90%以上。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开展动员培训宣传行动,联合宁波垃圾分类培训学院开展由村干部、保洁员等构成的0余人的培训会,并将垃圾分类做成宣传手册、宣传栏、漫画墙绘等进行宣传,让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同时,在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中,将“垃圾分类”作为必要条件,引导村民自发开展垃圾分类,激励效果明显,知晓率95%以上。据统计,年全省新增回收网点个,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鲍贤良)

责编:叶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