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村民程地明在地里干活,妻子过来送饭,只见丈夫躺在地上,周围还有17条死去的毒蛇。妻子的双手颤抖,丢下饭菜,搬起一块石头,朝几米外的大树跑去。
蛇在人们眼中,是一种让人恐惧的动物,看到之后就会躲得远远的,生怕被它咬到。也有人说,蛇有灵性,在古代的时候,被人们称为“柳仙”,只要不伤害它,它也不会主动伤害人类。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毒蛇就另当别论。农村老人常说,蛇是冷血动物,最好不要去招惹它们,若是被记仇,总有一天会来报复。
湖北利川村民程地明是一位捕蛇人,被蛇群追咬5年,最终付出了性命
80年代,很多地方流行吃蛇肉,餐馆供不应求,价格也被抬了上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那就是专业捕蛇人。
他们的肩上背着袋子,手里拿着夹蛇的钳子,游走于田间地头,夏天经常可以看到捕蛇人的身影。
程地明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家乡在湖北省利川市狮子坝乡民主村,年轻时没有好手艺,便和村民加入到了捕蛇的行列中。
那个时候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还好,一天时间,就可以捕到十多斤菜花蛇,卖给收蛇的贩子,几百块钱到手,比打工的收入要高很多。
餐饮行业,主要需要的是菜花蛇,这种蛇无毒,吃起来口感也鲜嫩,有毒的蛇顾客也不敢吃,程地明外出捕蛇,也都是以菜花蛇为主。
年某一天,他和村民来到狮子坝附近的山上捕蛇,在草丛中跑出来一条颈槽蛇,由于这种蛇具有毒性,程地明觉得没什么用处,又怕它伤人,就拿起工具向颈槽蛇砸去,不一会这条蛇就断了气。
大概过了三个小时,他们准备下山,在路边的土坡旁边,竟然发现5条颈槽蛇,口里吐着红信子,拦在路中间。
程地明心里嘀咕,今天是怎么了,冒出这么多颈槽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和村民抡起手里的工具,朝这些蛇打去。
回到家后,程地明将这件事告诉老婆,没想到老婆说那几条蛇有可能是来复仇的,听到这句话,让程地明感到后怕。
于是停下捕蛇的行当,去了县城工地上做小工,干了两年,没有赚到什么钱。
当时市场上的菜花蛇已经涨到40元一斤,程地明的心里又开始盘算,自己去捕一天的蛇,相当于在工地上要干半个月,心里不平衡,坐班车回到家里,又干起了捕蛇的行当。
那年7月份,程地明来到稻田里捕蛇,不小心被毒蛇咬到,大拇指有一道很深的伤口,医院才避免毒性恶化,咬伤他的正是颈槽蛇。
有了这几次经历,程地明越发觉得,是蛇来找他复仇,在恐惧的压力下,打算以后金盆洗手,再也不去捕蛇。
即便如此,蛇并未放过程地明,年~年这两年,先后被颈槽蛇咬伤过3次,幸好被人及时发现,才捡回一条性命。
时间来到年,程地明去地里收玉米,中午的时候,妻子过来送饭,眼前触目惊心的场面让她透不过气来。
只见程地明倒在地上,鼻孔和耳朵里都在流血,身上还有几处伤口,已经没有呼吸,周围还有17条毒蛇直挺挺躺在地上。
她的双手颤抖,拿着饭菜的篮子也跌落到地上,顾不上那么多,搬起身边的一块石头,就朝几米外的大树跑去,两岁的孩子还在大树下玩耍,担心他也有危险。
程地明的妻子跑到树底下,孩子在树荫下已经睡着了,并没有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以后,在当地造成很大的影响,人们觉得,程地明当时与蛇群发生搏斗,弄死17条蛇,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两岁的孩子,就在几米之外的树下玩耍,却安然无恙,说明程地明遭到了蛇群的报复。
蛇群的大脑简单,并不具备思维和记忆能力
在这个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动物,大多数会用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来区分,像人类的大脑发达,具有思维和记忆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
蛇是一种爬行动物,早期是由蜥蜴演变而来,后来经过不断进行,衍生出约个品种,每个品种的特征不同,有的善于伪装,有的含有剧毒,想要在这个物竞天择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自身就要有两把刷子。
试想一下,蛇群若是记仇,大脑就要有记忆能力,经过能力的辅助,决定是否展开行动报复,这是最起码的条件。
比如说小孩受到欺负,身体上感到疼痛,就会把对方记下来,等有机会再遇到,大脑就会运转,以前被这个小孩打过,现在也要打回去,让他尝尝被打疼的滋味。
但是蛇不一样,虽然有很强大的感应能力,但它的大脑容量很小,主要是用来接收信号,形成条件反射,完成捕食或防御的功能。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蛇的头部比较小,很少听说有大头蛇,一个动物是否聪明,与大脑内的神经元有很多的关系。
蛇类的大脑里面,脑神经总共只有11对,不像人类的大脑,里面的神经元分布密集,错综复杂,记忆能力要差很多。
曾经有人做过相关的实验,发现蛇类的记忆能力,在脊椎动物中排在较低的位置,甚至比不上猫、狗等动物。
猫经过人们引导,可以在固定的位置吃饭和排泄,这就是它的记忆能力,但是蛇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主要靠体内的器官来感应温度和气流,很难在大脑里形成条件反射。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大脑容量低,神经元分布的结构简单,主要的功能就是捕食和防御,并不具备思维和探索能力,如果要说蛇有记忆功能,也许用感应来代替比较合适。
蛇被人类伤害以后,为何会有记仇的表现
有人会说,蛇被人类伤害以后,会马上进行反击,是不是就意味着它在复仇呢?
任何动物,在受到攻击时,大脑就会快速反应,要么是逃命,要么是反击,这是动物的本能,不管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只要有一线生存的希望,就会尝试保命。
就在年,南方某城市酒店里的厨师,在后厨刚处理完一条蛇之后,把蛇的头丢在旁边,又去忙别的事。等到他下班清理垃圾时,没想到手指被蛇头咬了,这件事被传开以后,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蛇的头被砍下来还能咬人,这得多强的生命力。
也有人说,厨师经常处理蛇,应该是蛇记仇,找准机会报复。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件事只是根据表面想象而已,说蛇有记仇的能力,并没有科学依据。
一般来说,不管是有毒的蛇,还是无毒的蛇,很少主动伤人,除非进入它的领地,构成威胁,就会进行反击,以求保命。
反击并不是主动进攻,它也不可能认清目标是什么,但是生存的欲望,不得不让它这么做。
蛇群在野外生存,连目标都分不清,记仇更是天方夜谭
蛇群在野外环境生存,即使长着一对眼睛,起到的作用并不大,说它是睁眼瞎也不为过,可见视力只有光感。白天可以看到近距离的东西,到了晚上光线不足,真的是两眼一抹黑,什么也看不见。
野外环境复杂,不可能有充足的光线,眼睛都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你让它记仇,比登天都难。
那么问题来了,蛇连目标都分不清,是如何捕获猎物,遇到劲敌,又是如何防御呢?
蛇的眼睛不行,但它有强大的感应系统,在眼睛下方的颊窝里,有一个极为敏感的感受器,是以红外线来发挥作用,能感受0.℃的温度变化,以此来判断其它动物的位置。
蛇体内的红外感应器,听上去就有点高大上,比咱们用的电子设备强多了。但是它也有缺点,能感应到目标的位置变化,但很难看清样子,靠它来实现记忆不太可能。
比如说蝰蛇是一种含有剧毒的蛇类,它的鼻孔和双眼之间,分布着多个感应器,比普通蛇类的感应能力更加强大,不管是目标发出微小的动静,还是与周围的温度产生较小的差异,它都能察觉出来。
蝰蛇靠强大的红外热源模式,可以感应到十米开外的动静,有目标进入范围,能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发起攻击。即使有这么强大的感应能力,却还是不能分辨目标的特征。
蛇群想要记仇,实施复仇,相互沟通是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要问蛇群之间是否有语言沟通,会不会让人觉得很好笑,问出这么幼稚的问题。
蛇类有一个特点,喜欢独来独往,在自己的地盘生活,只有在冬眠或J配才会群居在一起。
蛇受到伤害以后,想要记仇,实施复仇,那就要将遍布各处的蛇集中起来,其中就要用到一项基本的技能,那就是沟通。
蛇类有自己的语言吗?通过研究还真有,在科学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年,美国一位动物学家在期刊上发表论文,蛇类群体在J配时,会发出异常的声音,这种声音有一定的频率和震动,用来吸引异性的注意。
科学家们脑洞大开,将雌激素注入雄蛇体内,确实可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蛇发出的声音比较单一,也就是吐芯子的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再加上它们没有外耳和中耳,贴在地面只能听到狭窄的频率范围。
普通蛇类,耳朵听到的频率只有80赫兹~赫兹,而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赫兹~赫兹。蛇不可能像人一样,能听清对方在说什么,进行相互沟通,想要记仇也不太可能。
写在最后
蛇的大脑并不发达,算得上是低智商动物,记仇这么复杂的事,对它们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它的大脑要用来捕猎或防御,根本就不会留太多空间给人类,更何况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很多时候,蛇向人类发起攻击,那是打扰它的正常生活,采取自卫的一种手段,被蛇报复纯属巧合,民间传的人多,也就有人信了。
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不要去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地球上的生态也会更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