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莘北路号。整理妥当工具包,邱祖耀要出发了。
对这位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二班的班长来说,这不过是寻常工作的一天,他又将和伫立在城市里的那些电线杆“见面”,看望其是否“安好”。
用双脚丈量城市,用双眼发现隐患,用一份责任感守护着城市光明。作为电力职工中最普通的基层岗位,巡线工不为常人所熟知,却是现场察觉电力故障的“第一双眼睛”。
“我就是‘家长’,每根电线杆就是我的‘孩子’。”已年近60的邱祖耀如此说道,“看护好它们,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的职责所在。”
近日,劳动报记者就来到了输电运检二班,拜这位老班长为师,感受这份工作的不同寻常之处,也体味到其职业价值所在。
脚步到位了,工作才能干到位
“走,带你去安排下今天的工作。”邱祖耀招呼着记者,来到了办公室。
换上工作服后,桌子上摆着一整套的“家伙”,这就是每位巡线工上岗需要携带的装备。
首先,线路图是必不可少的,就相当于每天的地图,但上面密密麻麻的“杆位”让记者有些花了眼睛。
“师傅,这上面每个点今天都得走到啊?”记者问了句。“那当然了,别看现在都有工作车了,但每个电线杆都必须站在面前巡检,少一个都不行。”邱祖耀认真地说道,“咱们一天下来,最少也得走上4、5公里,只有脚步到位,工作才能干到位。”
第二样工具,则有些出乎记者意料之外,居然是一把老虎钳。“猜猜这把钳子干啥用?”邱祖耀给“徒弟”出题了。剥线、夹线、拧螺丝、拗铁片……记者给出的所有这些答案都不对。
“这是用来给电线杆清除爬藤用的,等会到现场你就知道了。”邱祖耀卖了一个关子。
第三样工具,是巡线工人手必备的望远镜。有了它,巡线便能看得更清楚。
第四样和第五样,是近年来新添置的高科技装备——红外线测温仪和分贝仪。“前者用来测量接头的温度是否超标,从而来判断负载量;后者是用来监测电流噪音。”邱祖耀如此解释道。
最后一样,则是一顶安全帽。老班长郑重其事地将其拿了过来,亲手戴在了记者的头上,并帮忙整理好了下颌带。
“安全大于天,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只要上岗,就必须佩戴这顶安全帽。今天是你到岗第一天,班长亲自给你戴,也是希望你从此能牢牢地把安全镌刻在心底。”邱祖耀言语叮嘱之间,充满了呵护,但又有着必要的严苛。
“火眼金睛”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
拜师之前,不少班组里的人就告诉记者,邱师傅干这行接近40年,是业内当之无愧的“老法师”,拥有不少“绝活”,尤其是在故障发现和判断上,更是有着独到之处,堪称“火眼金睛”。
果不其然,在中山西路附近的一处kv的输电塔前,邱祖耀望了一眼便停下了脚步,然后对记者说,“你看看这塔有什么问题不?”
30多米的塔相当于10多层高,在火辣辣的太阳照耀下,闪得人眼睛都发光,记者瞅了半天实在瞧不出个所以然,又拽出了望远镜,可还是没看出什么端倪。
邱祖耀把记者拉到了背阴面,“看线记得看重点区域,和脑中的原来模样做比较,这样就很容易看出问题。”邱祖耀指点道,“你仔细看最上面的一个支架,是不是多出了一个鸟巢?”
顺着邱师傅的手指方向,记者的望远镜镜头中,果然出现了一摊枯枝,虽然还是看不清楚里面有没有鸟,但是个鸟巢无疑了。
这边,邱祖耀已在记录了,“虽然从位置来看,这个鸟巢对电线安全影响不大,但毕竟是个隐患,碰上刮风下雨说不定就会出事,必须记下来,让同事来拆除它。”
而在柳林路的一个小区内,邱祖耀的“眼神”再次震惊了记者。这一次,他拿着望远镜看似轻描淡写地瞅了下,便告诉记者,杆上有颗螺丝有些松了。
“师傅,你这已不是‘火眼’而是‘天眼’了,到底咋看出来的?”记者问道。
“有诀窍。”邱祖耀耐心地传授着技巧,“一般来说,这种螺丝拧紧后,下方螺栓应该露出超过2个螺圈的距离,如果低于这个距离,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出有松动。”
“其实,大家的视力都差不多,哪有什么天生的‘火眼金睛’,不过就是干的时间长了,对设备熟悉了,把特征都铭记于心,这样自然就练出来了。”邱祖耀坦诚地表示。
走过路过,再小毛病不能放过
巡线工的工作,不仅费鞋、费眼,还费心。这是记者跟着师傅的真实体验。
原以为作为一项例行工作,绝大多数的巡线不过是“到此一游”罢了。但是在邱祖耀的眼中,每一根线杆都必须巡到位。
“你看,这根线杆上就有爬山虎藤,这就要用到老虎钳了。”邱祖耀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些藤蔓,要是长高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线路,必须及时将其铲除。
而在线路巡视中,红外线测温仪也频频上阵。“这三根线路的接头处,温度应该差不多,如果有一根异常,那就说明有问题了。”邱祖耀手把手教着记者说道,“一般来说,像夏天时接头处的温度在50多℃尚属正常,但要是超过70℃,那就说明线路负载高,风险程度大大提升。”
而在徐虹北路和广元西路处,邱祖耀还招呼着班组成员放飞了无人机。
“这里正在进行架空线入地工程,为了能够看得更仔细,我们需要用无人机实施高空探测。”邱祖耀告诉记者,随着高科技设备的不断上岗,巡线工的工具包越来越“鼓”,“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干了。
有意思的是,似乎是职业性的原因,哪怕是坐在车中,邱祖耀的眼神始终都飘向车外的电线杆,有时还会拿起手机拍下来,把自己看到的问题传递到工作群中。
邱祖耀笑着说,“干我们这一行的,走过路过多看一眼,线路中再小的毛病也不放过,老百姓家里的电就更稳了。”
线杆是“孩子”,你就是“家长”
年入行,邱祖耀在线路岗位上一干就是39年,从运行、维护、检修到巡线,可以说他职业的一生都在与电力线打交道。旁人眼中平平无奇的电线杆,在他的眼中,每一根都特别亲切。
电力线路一旦出现故障,后台调度会收到消息,可邱祖耀表示,巡线工才是现场发现、确认故障的第一双“眼睛”,“只有我们到场,才能第一时间传递隐患与故障的真实信息,从而让维修心中有数。”
运检二班一共才13人,却负责着徐汇、闵行部分地区kV及以下高、中、低压架空线路设备的运行管理,其中仅10kV电压等级架空线路共计条,长度超过公里,0.4kV电压等级架空线路长度超过公里。
“所有这些,都是靠着巡线工每天一步步去查看。”邱祖耀告诉记者,所以,每一张线路图不仅仅是一张图纸,更是要刻在脑中。以至于图中的每一根电线杆,你闭上眼都能知道它的位置,它的模样。
“就好像自己家的亲生孩子一样。”邱祖耀表示,在他看来,每一次巡线,就如同“家长”去探望,要用各种装备查看其身体状况,“它们安全了,我也就安心了。”(据《劳动报》报道劳动报首席记者罗菁摄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姚怡梦
本文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