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题
摄影新视界
加油姑娘
李森林
在春天的凌晨,在窗外微亮,空气新鲜的环境里,去写靖远电厂加油站上的姑娘,我是把她定为最美的90后的加油姑娘。
我在这个加油站,加油的次数并不多。从去年开始,王家山至靖远电厂这条国道,南来北往的大货车仅仅用首尾相连去形容是不够的,简直就是公路不堪重负的“车灾。”前方稍有故障,30分钟,火急火燎的大小车辆堵得水泄不通。一般情况,我从新墩关家台子绕行长滩到三滩大桥,可把靖远电厂和靖远的银三角绕开。每天绕行,能在靖远电厂加油站加油的机会不是太多,尽管不是太多,偶尔过境这一加油站,就会进去加油,就会见到最美的90后的加油姑娘。一位上 下蓝,身材端庄,眉目清秀的加油女工,引起我注意的是:她的发型。把柔软的长发,弄成一个整体的圆锥,立在头顶,给人一种富家千金拒人千里之外的高冷。拥有这种高冷发型的姑娘,不像是在加油站上工作的女工,倒像片场归来的女演员。偏偏就是这样一位不苟言笑的姑娘,是在加油站里来上班。
昨天我到她的加油站上去加油,她看我的车,没有手刹,就从加油机的另一面,来到方向盘的侧面,用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您别下来,踏好脚刹,我开油厢盖子。”
一般的加油姑娘,对我这种低速低档,货少油小的载货车,不屑一顾,但在靖远电厂,在90后加油姑娘的眼里,她会一视同仁,因为她在石油的环境里,拥有冰雪节操。
修车人
很想给貌不惊人语不多的修车人,写点什么?离开三滩朝阳村的修车人,也有一些日子,准备给修车人写篇散文,就是没有写出来。没有写出来,不等于我就忘了他,反而更加思念他。
一条村道,一座桥,修车人蹲在桥的水泥台阶上,铺开一张油迹斑斑的布料,布料上放着装有钉钉珠珠的小罐罐。一把钳子、三副掰手、旧的轮胎里带和胶水,没有牌子,没有遮雨伞什么的,蹲在水泥台阶上,给来来去去,进进出出的骑车人,充气、补胎、调试自行车的各个部位的螺丝帽。
认识修车人,是在前不久的夜暮中,站在街上,他穿迷彩服,戴有布沿帽。瘦,使我对65岁修车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他用他的小眼睛看着我,连连说;“好煤!有电话吗?”我给了一张我的名片,上面只有电话。要去名片的人,不计其数,给我打来电话的人,却寥寥无几,所以我对他是否卖煤,不抱什么希望,只是顺手给了一张名片。
说好有事晚上9时再打电话,果然9时,打来电话;“明天给我拉来一车煤。”问我明天什么时候能到他的巷子口?
修车人的住宅,不算豪华,倒也客房、侧房、厨房、车库,一应俱全。庭院花园,争奇斗妍,白墙红瓦,简洁热烈,这是修车人的住宅。
修车人,瘦而精力充沛,他在大约两小时的重体力劳动中,不曾休息喝水,直至干完手里所有的活。他目前要忙地里的农活,要照顾残疾的老伴,还要接送孙子上下学,忙完这些,他就蹲在桥头的水泥台阶上,去修自行车。他说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他也面临失业!他说他很缺钱,但不刻意追求钱,所以经得起挫折,耐得住沉默。
年4月1日凌晨,三稿改于平川二十里墩。
作者简介
李森林:甘肃宁县人,54岁,现定居平川,白银市作家协会会员。《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家,《甘肃消防》特约 通讯员。先后在《甘肃日报》、《兰州晚报》、《甘肃工人报》、《白银报》、《北京消防》等省内外10家报刊电台发表各类文学和新闻作品50多篇。
庆阳的人在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