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条与动物有关的苏州俗语,知道一半算你

苏州人说话婉转,喜欢比喻。

生活中见到的动物,都能成为老苏州说明事理的对象。

看看这些关于动物的俗语,你知道几个。

煨灶猫

猫怕冷,喜欢阳光,喜欢温暖的地方。

冬天,农村的猫尤其喜欢窝在熄了的灶膛里,一动不动,烧火时才不情愿地挪窝,有些懒的,直到火烧起来才嗖地窜出来,常被烧掉毛和胡子。

老苏州以猫喻人,一个人不愿意出门走动,老是宅在家里,就说他是“煨灶猫”,继而引申到怕事,畏畏缩缩,没有精气神,“你真像只煨灶猫哉!”

白脚花狸猫,吃仔忙外跑

白脚花狸猫,与煨灶猫意思相反,在家待不住,吃饱了就急忙忙跑外面去了。

根据生活经验,脚白色的花狸猫,性格外向,闲不住,吃饱了喜欢出门游荡。

老苏州说人是白脚花狸猫,可以指一个人坐不住,喜欢出门兜兜转转,也可以说他在职不在岗,常常脱离岗位,找他办事,总看不见人。

老虫舔猫鼻头——送死

老虫,就是老鼠。

老鼠舔猫的鼻子,嫌死得不够早。

说一个人是“老虫舔猫鼻头”,就是说他自不量力,明明知道对方厉害,偏要比个高低,赌个输赢。

据说这来自一个民间故事。

有个懒汉,懒到了极致,天天不下床,吃饭都要母亲喂。

有次母亲要出一趟远门,怕他饿死,做了个大饼,中间掏空,挂在他脖子上,懒汉饿了张嘴就能吃。

等母亲回来,发现懒汉饿得半死,为什么?

太懒了,脖子前的饼吃了,脖子后面的没吃,他懒得转头。

后来他母亲驾鹤西去,没人喂饭,懒汉也饿死了。

阎王一见很纳闷,阳寿未尽,不该死啊,一查,懒死的。这种人不配做人,投胎做猫吧,猫也懒。

懒汉讨价还价,说猫还得捉老鼠,他不愿意动,照样会饿死,要做就做白鼻头的猫。

白鼻头像馒头,老鼠果然中招,想吃馒头反而送到了猫嘴边,简直是送死。

牛吃蟹

牛是食草动物,如果偏要吃螃蟹,非但吃不到,舌头还会被螃蟹大钳子夹。

所以,牛吃蟹,是指勉强做本不该做的事,做违反常理的事。

在狮子林里,有太湖石砌成的“牛吃蟹”造型,或许是主人借以自诫,提醒自己,做人守本心,做事守本分。

死蟹一只

苏州盛产螃蟹,会吃螃蟹,更会挑螃蟹,买时死蟹要挑出去。

关于螃蟹的俗语有很多,老苏州用死蟹来形容一个人走投无路,求亲不成,求友不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拚死吃河豚

河豚食道特殊,受到惊吓时,能吸水和空气,胀得跟球一样,因为形似乳房,太仓张家港地区也把河豚叫西施乳。

河豚体内有毒素,处理不当,人吃后有生命危险,但河豚异常鲜美,嘴馋又胆大的人会冒险尝尝,这叫“拚死吃河豚”。

因此,这句话用来形容人为了某事,不惜舍命一搏。

六月六,狗淴浴

淴浴,洗澡的意思。

旧时苏州习俗,每年六月六日,要带猫猫狗狗去河边淴浴,以免身上长虱子。

这习俗起源很早,明代诗人写过《浴毛犬词》: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不知此语从何来,辗转流传竟成俗……

现在有些老苏州,依然认为六月六日这天,是猫猫狗狗洗澡的日子,人不能洗澡。

蛇吃黄鳝活屏煞

苏州河网密布,以前水里蛇多,黄鳝也多。

蛇吃东西,都是吞进体内消化,蛇吃黄鳝,吞不进去,吐不出来。

黄鳝不会后退,一个劲往前钻,只能僵持在那里,双双送命。

蛇吃黄鳝活屏煞,即是说两方互不相让,最终两败俱伤,谁也没讨到便宜。

这种现象,巷子里会车时,偶尔还会碰到。

救了田鸡饿煞蛇

田鸡,一种青蛙。

蛇喜欢吃田鸡,而人通常不喜欢蛇,更喜欢田鸡,碰到蛇吃田鸡,会驱赶蛇,救一救田鸡。

可救了田鸡,难免让蛇挨饿。

救了田鸡饿煞蛇,形容陷入两难境地。

壁虎尾巴节节活

壁虎,以前很常见,尤其农村地区。

壁虎尾巴骨结构特殊,一节一节的,遇到伤害会主动切断,用来吸引敌人注意力,残留活性的神经让尾巴继续摆动几下,也可以起吓阻作用。

壁虎尾巴节节活,用来形容人灵活能干,懂得变通,不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处理妥当。

张公养鸟,越养越少

张公,是指张飞。

有个故事,说张飞性子急躁,为人鲁莽,做事粗糙。

诸葛亮让他去养鸟,养鸟难度很大,是个细活,养好了鸟,自然磨好了性子。

过了段时间,诸葛亮去张飞家一看,鸟死了不少,无奈吐槽道:“张公养鸟,越养越少。”

老苏州用“张公养鸟”来形容事情越来越糟糕。

只顾养卵子,勿顾羊性命

苏州人爱吃羊肉,入冬少不了喝一碗羊肉汤,浑身发热,美味又滋补。

旧时达官贵人,生活奢侈,喜欢攀比,认为羊卵子是大补之物,每天都杀一只羊,只吃羊卵子,其余的部位不要。

这叫只顾养卵子,勿顾羊性命,只图眼前,不顾以后。

12条俗语,知道5条算及格,7条良好,10条以上优异,你在哪一层?

“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