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五女山上的秋色。图/视觉中国
东北最多彩的花园城市在哪?
本溪在哪里?
在今天,绝大多数山海关内的中国人,都没有听说过这座地处长白山余脉的辽宁小城市。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部,东邻吉林省通化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制图/Paprika
本溪,就在辽宁省会沈阳边上,也因此被称为“盛京后花园”。来到本溪市,穿过名为“太子河”的小河,登上市区南部的平顶山,如果天气好,你可以看到烟囱高耸、浓烟翻腾,群山、河流与城市在氤氲的烟雾中若隐若现……一幕典型的东北工业重金属朋克。
▲本钢集团炼钢厂。摄影/地瓜
而在“钢铁之都”之外,“中国枫叶之都”似乎更符合她现在的面貌,仿佛岁月在这座曾经的“辽东要冲”上留下两道痕迹,一道是钢铁洪流的巍巍光芒,一道是山河风物的繁茂重生。
▲枫叶之都本溪的老边沟秋景,相比关门山,老边沟更受当地人喜爱。摄影/黄浩
辽宁省本溪市,新中国成立时最初的12个直辖市之一,面积足足有平方千米,大约赶上半个北京(),要比上海()还大出一截,却已在经济地位上“小”得无足轻重,像是在当下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被时代抛弃的一座城市。
▲俯瞰本溪。摄影/地瓜
然而,她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更显“举足轻重”。本溪,点燃起东北地区最早的文明之光,见证过多场改变家国天下的惊天大战,因为滚滚工业潮流而崛起,又以美景丰物端坐成一座花园城市……
本溪,辽东的“十字路口”
本溪最早的历史能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答案是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约与北京猿人同期。证据就是位于本溪县庙后山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它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靠东北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洞穴遗址。
在接下来的几十万年里,这些来自华北的“庙后山人”继续北上,开拓着东北的土地,最终在东北繁衍出众多不同的民族。
▲辽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老鹰沟打虎岭。图/视觉中国
而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多民族杂居的东北地区并不总是完全臣服于中原汉族政权,辽东(辽河以东,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地区总是受到中原汉族政权和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替控制。因此,在形势错综复杂的辽东,本溪的地位举足轻重,更是直接影响到诸多国家的国运。
▲本溪南芬大峡谷,有东北最长的玻璃吊桥、东北最长的玻璃滑道,以及东北落差最大的瀑布。图/视觉中国
位于辽宁省南部的本溪,既有险可据,又四通八达:北邻沈阳、抚顺,西接辽阳、鞍山,南通丹东、中朝边境,东达吉林通化……这让本溪历史上一直是辽东要冲,时至今日,依然是辽宁省东部的中心城市。
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高句丽建国定都于纥升骨城,这座古城主体便位于今天的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下称桓仁县)五女山,它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在经过两千多年后,遗迹犹存,已名列世界文化遗产。
▲本溪市桓仁县,传说曾有五女屯兵其上为民除害,所以得名五女山。同时,五女山上有高句丽民族创建的早期都城遗址。图/视觉中国
明朝时,辽东地位更是空前重要,成为明廷抵御蒙古兀良哈部以及女真各部的前线,明军曾耗费数十年修建绵延公里的辽东边墙,就有约70公里在本溪境内穿过。
决定明朝国运的萨尔浒大战,其先声便自抚顺-本溪一线发端。公元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后金与明首开战端,爆发抚清之战。“抚”即抚顺;“清”即位于本溪市境内的清河城。
▲清河城立于四山之中,东北35公里有鸦鹘关(今抚顺境内)屏障,出关再向东北行40公里即为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抚顺境内),因此在抚顺失陷后,鸦鹘关-清河城一线成为阻绝后金兵锋深入明廷辽东腹地的战略要冲。摄影/地瓜
清河城之战,努尔哈赤大获全胜,阵斩明军守将邹储贤,杀明官兵与平民万余人,毁墙焚屋,周边五六十里人烟断绝。消息传到北京,明廷震怒,忍无可忍,发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围剿后金,至此引发了年早春那场惊天动地、令辽东战场“攻守之势”异位的萨尔浒大战。
十七年后,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全国,东北地区重获和平,而作为辽东关隘要冲的本溪,是否就失去了其重要地位呢?
▲本溪秋色,是比肩国家公园级的自然景致。图/视觉中国
如果历史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下去,确实会如此。清朝时封禁东北,保护满族的利益,本会导致东北经济发展缓慢,东北——包括本溪——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国家公园。
▲波澜壮阔的历史,便如同本溪秋色之间的车流,前行不息。图/图虫·创意
只是晚清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让本溪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
为什么本溪是建国最初的直辖市之一?
晚清以来,国家贫弱,先有俄罗斯深入远东,日本向朝鲜半岛扩张,东北再次成为东北亚地缘政治的主角;而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更让其地缘政治、军事、经济的重要性陡然飙升。
▲在原野与山川之间的本溪铁路。图/图虫·创意
很快,俄日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在黑龙江,俄罗斯制造的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震惊中外;在辽东,中日甲午战争、俄法德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等国际闹剧接连上演。于是,本溪与它身后的整个东北,命运都被永远地改变了。
如果说本溪最为人所熟知的,那就是丰富的煤铁资源。本溪因此还有“煤铁之城”的美誉。但光有资源,并不足以使本溪变成一座举足轻重的城市。
▲山与户,是多山本溪常见的一幕。摄影/于永乐
早在汉朝,本溪就已发现了丰富的矿藏;至辽金,本溪已出现了原始采煤业;直到清末,矿藏的开采和加工都采用土法。可以说,原始采矿业没有改变本溪;真正改变了本溪的,恰恰是外国列强带来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还有他们为了攫取利益而不择手段的野心。
▲听母亲讲,她年轻时的本溪,空气很脏,脏到不敢穿白衣服出门,回家衣服就是一层浅浅的灰色,太子河的水也总是臭的。摄影/图虫·创意
年,日俄战争正如火如荼,日本人大仓喜八郎就开始非法入境调查、勘探本溪湖地区煤铁资源,进而非法采掘本溪湖地区煤炭,由此开启了本溪的工业重镇之路。等到年,就连孙中山都听闻过本溪的名声,在《建国方略》中称:“南有汉冶萍,北有本溪湖。”
▲太子河是本溪人的母亲河,冬天河水结冰,大家会在上面滑冰。还有小孩子,在夜深的时候,偷偷拿着鞭炮去炸冰。摄影/图虫·创意
▲哪个本溪人没有去过N次花园山?图片拍摄于年,十几年来,本溪的变化总是很小,故乡永远是你离开时的样子。摄影/袁千禧
大仓喜八郎开启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本溪资源长达40余年的巧取豪夺,“要中国煤,不要中国人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一贯信条。年,处于伪满洲国治下的本溪湖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日本管理层为了防止大火烧毁尚未开采的煤矿,竟然停止井下送风,切断氧气,全然不顾井下矿工死活。
▲烟囱和雪。东北的秋天色彩饱满,但在早年的本溪人眼里,东北仍然是寡淡的颜色。小时候特别期待下雪,期待大雪覆盖城市里的污浊。摄影/袁千禧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矿难,事故最终导致名合同工死亡,其中有名中国人,他们大多在绝望的黑暗中窒息而死。这场矿难总遇难人数比第二名年法国科瑞尔斯煤矿粉尘爆炸()多了足足人,同期美国每年矿难遇难人数也不过多人。此外,如果算上“特殊工人”(战俘、政治犯等)、救援人员、煤矿周边居民,这场矿难死亡的中国人在人以上。
▲老边沟抗联遗址。摄影/于永乐
时代的磨难随着解放战争的曙光,逐渐成为过去的回响。解放战争早期,本溪是南满军事经济重镇,中共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主力集中于此,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此战策应后来闻名中外的四平战役,让本溪成为解放战争之中一个重要的支点。
直到建国后,命运多舛的本溪才算彻底摆脱了战火,走上了人生巅峰——由于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她是建国初期的12大直辖市之一,与天津、上海等城市并列。优质焦煤、低磷鉄、特种钢源源不断地从本溪的工厂中生产出来,输往全国各地。它们构成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骨骼和血肉。即便年,本溪降格为省辖市,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她依然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直到她不再重要
▲本溪老照片,可以看出本溪山城的地貌。图/视觉中国
本溪的衰退,是整个东北衰落大背景的缩影。如今,谈到东北衰退,每个人都会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但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自然资源的枯竭,是重要的原因。
▲本溪全景,煤炭资源的枯竭,是本溪重获蓝天白云的原因之一。图/图虫·创意
曾被称为“煤铁之城”的本溪,煤已经快要消失了。从年到年,本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从超过5亿元跌至不足1亿元,年以后,本溪市统计局不再公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数据。
昔日的“煤铁之城”只剩下孤零零的铁。本溪的钢铁工业仍在运转,它如同一个暮年的巨人,虽然产量逐年波动下降,但在年,它仍旧以万吨的产量,为辽宁省提供了超过四分之一的生铁。
▲本溪桓仁县风光。图/图虫·创意
若是挑一个晴朗的天气,在黄昏时分登上平顶山西眺,本溪市区西部的本溪钢铁集团(简称“本钢”)炼钢厂绝对能满足你对“东北大工业时代”、“重金属朋克”的所有幻想:
在滚滚烟雾之间,群山河流,依偎城市,高炉矗立,映照夕阳。仿佛整座城市,都在夕阳下落寞静穆,仿佛一幕定格的油画,永远印刻在本溪这座城市的历史殿堂之上。
▲现在回头看,本溪的衰退,和大多数东北城市的衰退,遵循着类似的轨迹:在计划经济时期,它们的矿产、林业资源以计划价格输往全国,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在经济转型时期,它们的体制落后于东南沿海,所以效率落后于东南沿海;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资源枯竭与效率落后,就像钳子的两端,猛然收紧。摄影/地瓜
夕阳虽动人,但终究要落下;烟雾虽梦幻,但终究是污染。当潮流不可逆转时,本溪人便也只能看得开些,再度回顾这片土地上,那些不断回响的岁月层积与新的希望。
沈阳的后花园,美在哪?
煤铁的余晖尚存,而本溪人选择以更亲和的方式,依靠这片土地。
每年十一国庆期间,没有一个本溪人敢轻易开车去郊区和乡下,因为不宽的乡村公路上会挤满大大小小的本地和外地车辆,有时候能把四车道生生挤出六车道,其中五条车道都是往一个方向去的。
▲本溪关门山步道。国庆后的十月末至十一月初,是最佳的赏枫季节。摄影/邰启鹏
这些游客只为一样东西而来——枫叶。
本溪枫叶多有名?央视连续多年在国庆间播放的实时画面会告诉你。本溪属温带季风气候,境内多山,十分适合槭树(俗称枫树)生长。十一前后,秋雨降下,天气骤凉,山谷里的枫叶会在一夜之间变红,美不胜收。
▲本溪最美的秋色在公路上。图/视觉中国
在本溪赏枫的最佳方式,是自驾。自本溪市区向东出发,依次经过本溪县、桓仁县两个满族自治县,那些著名的赏枫景点,就在公路两旁星罗棋布。
▲从本溪通往桓仁的本桓公路,被誉为“中华枫叶之路”。制图/Paprika
关门山属于老资格赏枫地,人称“东北小黄山”。老边沟、大石湖则是后起之秀:老边沟山岭绵延、林海浩瀚,大石湖壁立千仞、飞瀑如帘。
▲本溪老边沟秋景。摄影/邰启鹏
赏枫,不仅仅是盯着枫叶看;更重要的是时令与自然交织的氛围。深秋在本溪,有两副面孔:阴天而肃杀,晴朗且绚烂。本溪秋日,不只有“红”这一种色彩,而是无数种植物的无数种色彩交织在一起。
比如绿色
▲本溪大石湖秋景。摄影/于永乐
黄色
▲本溪关门山。摄影/袁帅
橙色
▲林间的松鼠。摄影/袁帅
红色
▲关门山红叶落在水中。摄影/袁帅
甚至就连同一种槭树,也会依自身所处自然条件不同,渐次呈现深浅不一的红、橙、黄、绿四色。看到它们,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层林尽染”。
▲本溪大地公园。摄影/于永乐
当然,本溪风光,并不只在秋天,其他季节一样别有风情:春季花海、夏季清凉、冬季冰雪,无一不是本溪的标志。
▲老边沟高山花海。摄影/于永乐
太子河上游的本溪水洞,更是一年四季风景独好。都说喀斯特地貌之胜,汇聚西南,而本溪水洞这座世界上最长的充水溶洞,内里的奇胜风光,毫不逊色。
▲本溪水洞洞外冬季会有雾凇。图/视觉中国
它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东北非常少见。水洞内不仅深邃宽阔,更有长达3公里的已开发地下暗河,供游客们乘船感受洞内钟乳石的千姿百态。
▲本溪水洞内景。图/视觉中国
如果你在盛夏看到水洞门口发放棉大衣的大爷,不要惊讶,在水洞内,就是这么清凉。
本溪风光,也与文化联系非常紧密。从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句丽民族开国都城五女山城,到佛教胜地温泉寺,再如道教胜地铁刹山,其间不知道流传有多少神怪传说,令人遐想。
▲铁刹山。摄影/于永乐
比如所谓的“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就是东北道教龙门派的发祥地铁刹山。而《封神演义》中西岐军那颗破风吼阵的定风珠,就是从这里借来的。
什么才是地道满族东北味儿?
对于一位初到本溪的客人,白天领略自然人文,夜晚找一户农家乐住下,享受地道的满族风味,是再享受不过了。
▲攥汤子,满族食品,发酵过的玉米面压成的面条,发酵的酸味能消暑止渴。不过随着时代发展,酸味已经很弱了。摄影/于永乐
从发酵过的玉米面压成的“攥汤子”、到软糯清香的苏叶糕、再到满族特色的野味烧烤,都别有滋味。而东北传统项目酸菜炖排骨、小鸡炖蘑菇、笨鸡蛋、还有本溪人的特色羊汤,都能让来客感受到坦诚实在的“东北味儿”。
▲羊汤,本溪市本溪县小市镇羊汤是一绝。本溪人习惯夏天喝羊汤,发汗散热。图/视觉中国
▲喝一碗酸菜汤,对于本溪人来说,才算回到家了。另外,很多家庭做酸菜汤时,不会加入猪血肠。图/视觉中国
本溪的特产大多也像农家菜一样接地气:连山关刺五加、桓仁大榛子、桓仁山参、桓仁贡米等等。如桓仁贡米,在清同治年间曾被皇帝盛赞,煮熟后不硬、不散、微粘、香气四溢。但有两样物产更显“高大上”:辽砚和冰酒。
“叩之如铜”,石上生花的辽砚,在多年前就被视为砚中佳品,同样曾是清朝帝室的贡品,而冰酒则是本溪的一位“新贵”。
▲冰酒为何珍贵?因为它只能用位于40°N左右(年底时气温才会足够低)的湖区和河谷(葡萄生长才有足够的水分和无霜期)中的葡萄酿造。冰酒不但因为自然条件苛刻,其生产工艺同样繁琐,任何人工的冷冻、添加糖源等都是绝对禁止的。在生产冰酒的过程中,推迟采收葡萄将带来更高的农业风险(如天气变化、鸟兽偷食);冰葡萄出汁率更低(约20%,而普通葡萄是70%),这些因素都对农业技术、人力及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使得冰酒的价值更为珍贵。图/视觉中国
这种被称为“液体黄金”的佳品,只有用推迟采收的葡萄,在气温低于-7℃时,让其在树枝上结冰后采收,并在结冰状态下压榨,然后发酵、酿制,才能得到。大自然成为天然的浓缩机器——冰葡萄中的水分在压榨前已全部凝结成冰,因此压榨出的是高度浓缩的葡萄汁,酿成的酒也更为醇美。
▲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北甸子乡建设冰酒文化博物馆。图/视觉中国
冰酒只产于加拿大、德国、奥地利等少数欧美国家。而本溪市桓仁县,恰好位于冰酒产区的同一纬度带。年,桓仁县引入冰酒产业,开中国生产冰酒之先。到年,被称为“黄金冰谷”的桓仁县冰酒产量已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
从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到支撑新中国滚滚向前的“煤铁之城”,再到醇香万里的冰酒佳城,本溪走过的这段历史轨迹,大概是无人能预料到的。
▲烤豆皮,最独一无二的本溪美食,还有哪些小吃让你恋恋不忘?图/视觉中国
偌大的中国,如同本溪这么一座小城的兴衰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而在平凡的小城故事里,却蕴藏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潮起潮落,而后波澜不惊,在东三省这片满是宝藏的沃土之间,也不过是一段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辽宁统计年鉴》
《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冰葡萄酒》(GBT-)
佟冬《中国东北史》吉林文史出版社
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国长安出版社
党鹏举“公元前37年前后纥升骨城初探”《黑河学院学报》
暴磊“浅谈清代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学理论》
阎振民“伪满本溪湖煤矿大爆炸遇难矿工数目辨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周保钢“世界最大矿难之真相”《文史精华》
王凤梅“我国冰葡萄酒的现状及其发展”《现代农业》
张瑞洋“桓仁冰酒,‘黄金冰谷’中的佳酿”《品牌与标准化》
张彦“冰葡萄酒”《酿酒》
你有什么想说的?下方留言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