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钳子 >> 钳子介绍 >> 童年捕鱼趣事

童年捕鱼趣事

童年捕鱼趣事

文/丁贵林(吉林)

五十年代自然环境优美,我们家乡有句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是对当时物产资源丰富和自然环境美好的写照。我们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沟,水流向饮马河,最后汇入松花江。河沟两边长满了野花野草,还有一片柳树林。鲜花盛开的季节,红的、黄的、白的、粉的、紫的,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风中微微的摇曳。蜜蜂、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忙着采蜜和为花儿授粉,鸟儿在天空欢快地唱着歌。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捉蝴蝶、打鸟、抓鱼。

捕鱼是我们最喜欢干的事。那时也没有卖鱼钩的,也不知道鱼钩长什么样。我们只能偷妈妈做衣服的针,用钳子夹住针眼部位,用火把针尖部位烧红,然后揻成钩,再放到水里淬火,这样鱼钩就揻成了。每次要揻五六个鱼钩,都是趁妈妈不在家时偷偷揻鱼钩,如果被发现了,还要挨顿骂,说祸害东西了。鱼钩揻好后,把一条长线穿过针眼,把针固定好,线的另一头拴在鱼竿上(一个柳条棍),这样钓鱼工具就大功告成了。跑到树下找一处潮湿的地方,用铁锹挖些曲蛇儿(蚯蚓),装进罐头瓶子里,做鱼的诱饵。

河沟上有一座木头桥,桥面高出水面一米多高。我们都爱趴在桥上钓鱼。桥面宽敞平坦,不潮湿,而且在桥上能清楚地看到鱼儿游动。我们把曲蛇儿揪一小段,串到鱼钩上,然后把鱼钩扔进水里面。看到鱼儿立马成群结队地游过来,抢吃鱼食。鱼群里有白漂子鱼、麦穗鱼、串丁子鱼、葫芦子鱼。我们把钓上来的鱼放进盛有水的罐头瓶子里。鱼儿在里面游动着,最显眼的是葫芦子鱼,三四厘米长,身体扁扁的,好像一粒粒葫芦种子,人们都叫它葫芦子鱼。身体上披着一层细小的鳞片,闪着五彩霞光,非常美丽。

一次,小伙伴刘忠趴在桥上钓鱼,晌午时分,鱼儿特别的多,他高兴得大气都不敢喘,怕有动静把鱼吓跑了。这时他爹喊他回家吃饭,他听到了没敢答应,怕吓跑了鱼儿。他准备起身悄悄跑过去跟他爹说话时,谁知他爹已经走到他身后,刘忠并没有发现。他爹生气地骂道:“小兔子崽子!我这么喊你都不吭一声。”照着刘忠的屁股就是一脚,恰巧刘忠正要起身,结果这一脚就把刘忠踢到水里去了。好在水不深,刘忠浑身湿漉漉地从河沟里爬出来,一溜烟儿跑回了家。

春天,小草刚发芽,河沟里的冰融化了,猫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了上来。开河的鱼、下蛋的鸡,肉最香不过了!河沟冰封了一个冬天,鱼儿们潜在水底,游动非常慢,进食非常少,它们主要消耗秋天储藏的脂肪。经过一冬的消耗和排泄,鱼从里到外干干净净,没有杂质的味道,只有最纯粹的鱼鲜味了。

河沟宽窄不一,深浅不同,没法用旋网打鱼,下到水里抓鱼水又太凉,这时最好用的就是扒网。扒网是用一块一米长两三寸宽的木板作为扒网的舌头,木板前端刨成坡度,把揻成半圆形的柳条棍固定在木板两侧,再把网绑在半圆形木棍和木板上。然后把三米长锄把粗细的木杆(扒网的杆,扒鱼时双手攥的地方),一头固定在半圆柳条棍中间位置,再用两根一米长的木棍,一头分别固定在木板两端,另一头竖起和扒网杆相交叉,形成三角形,用铁丝固定。这样扒网就制作完了。扒鱼时把扒网伸到水底,然后按着网杆往上拉,就会把鱼捞上来。扒鱼时腰间挂个鱼篓,把扒到的鱼往鱼篓里一扔,有鲫鱼、鲤鱼、鲶鱼,还有蛤士蟆。扒鱼是个力气活,一网接着一网地扒,一网一网地往上捞。水底有淤泥、水草,扒网进去了淤泥草根时,网就非常沉,往上拽时就很吃力。扒一会儿就累得腰酸腿疼,当看到扒上来的活蹦乱跳的鱼时,累就忘到脑后了。

夏天,河沟简直就是小伙伴们的圣地了。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显得更白了。鱼儿成群结队地聚集在草根底下,寻找食物。我们高兴地脱光衣服,轻轻地走进水里,弯着腰,伸出两只手,猛地向草根下面扑去,一条手掌宽的鲫鱼抓到手里,站起来用力扔上岸,岸上的人捡起来放到一个小水坑里。一条条鲫鱼、鲤鱼被扔上岸。运气好了,有时还能捡到一窝野鸭蛋。

水里有蚂蟥,一不小心就会被蚂蟥叮咬上。一旦被蚂蟥叮咬上,不能用手把蚂蟥往外薅,因为蚂蟥叮咬时把头钻进皮肤里吸血,用力一薅蚂蟥就会断掉,头部就会留在皮肤里。要用鞋底子抽打,一打刺激了蚂蟥,它就会缩成一个球,头部也就自然而然地从皮肤里拔出来。被蚂蟥叮咬到的小伙伴怕疼,自己下不了手,只好求别人来给打。打者抡圆了胳膊,说:“疼啊,你忍着点吧。”说完,“啪”地一鞋底子打过去,被打的疼得满地直蹦。虽然皮肉受点苦,但不留后患。

抓鱼抓累了,我们就捡些干树枝子,用火柴点燃。把鱼用柳树条子串上放在火上烤,很快就烤熟了,香味四溢。烤鱼蘸着从家偷来的盐,吃起来嘎嘎地香。吃了一条又一条,嘴巴弄得黢黑,像个黑嘴巴的黄鼠狼。吃饱了,玩完子,蹲在河沟里洗把脸,再用草把小褂的袖子系上,把鱼装进衣袖里,扛在肩上,唱着歌回家了。

立秋以后,鱼儿顺着水向下游游动,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家乡有个特殊的捕鱼方法叫淌鱼。这种方法适合小沟小溪,水面窄,水较浅,便于筑坝,截住水流。还需要水草茂盛的地方,这地方的泥土草根密实,泥土不容易被水冲烂。我淌鱼时选择在距离木桥三四百米的地方筑坝。坝筑有十多米长,一米半高,一米宽。因为再筑高的话,就会淹没了木桥,影响行人和马车过桥,影响了生产队生产,那我可就要挨父亲的棍子家法了。一锹一锹地挖带草根的泥土,垒成这样大的一个土坝,需要多少方泥土量啊!东北的秋天,刮起阵阵冷风,寒气逼人。在这么冷的情况下,我挖泥土热得只能穿个裤衩,这样还浑身像水洗的一样。饿了,吃一口带来的苞米面大饼子,渴了就喝口河沟里的水,累得干不动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儿。

泥土坝修好了,太阳也下山了,苞米叶子上涂上了一层光闪闪的金色,显得格外壮丽。渐渐地,磨盘大的太阳消失了,天暗下来了。

我选择靠岸水草多的地方,开个口子放水,让水按早已挖好的渠道流进坝下游河沟里。把柳条编的像坛子一样的大柳条囤子坐在放水口下面,口朝上,底朝下,使水通过柳条囤子口流进柳条囤子里,再通过柳条囤子的缝隙把水排泄出去,可鱼进了柳条囤子再也出不去了。天刚蒙蒙亮,我便向河沟坝走去。我到了坝天还没大亮。我站在坝上,弯着腰,两手抓住柳条囤子口往上用力一拽,结果没拽动,我以为是流进淤泥,要嘛这么沉。我下到坝底,挽起袖子,两脚站在泥水里,伸手往柳条囤子里一摸,鱼一蹦打在我的手上,吓了我一跳。再一摸,柳条囤子里全是鱼。唉呀妈呀,怎么这么多的鱼啊!我高兴得大喊起来。没想到这一宿就淌了三四十斤鱼,我吃力地把鱼背回了家。留一些自己家里吃,其余的送给了亲戚朋友。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河沟结了厚厚的冰,马车拉着一车重物从冰上驶过,小孩子们在冰上打着出溜滑。那时的东北冬天非常冷,人们穿着棉花包似的,戴着狗皮帽子和棉手闷子,脚上穿着续了靰鞡草的厚棉鞋。在这滴水成冰的日子去捕鱼更为有趣。

冬天捕鱼的工具与夏天不同。捕鱼要带上凿冰专用的“冰穿子。”它是用小碗口粗的一段木头做的。一头修理成尖状,再插上铁做的三角形的钻头;另一头在上面钻个铁锹把粗细的眼,插进个半米长的木棍,作为把手。凿冰时用两手攥着把手,像打夯一样上下用力凿冰。还要带上抄网。抄网就像捕蝴蝶网一样。即在一个杆子头上固定一个半米长的网兜,网兜的开口处用粗铁丝揻出个直径一尺的圆口。捕鱼是可以把抄网伸到凿好的冰窟窿里捞鱼。

我们在河沟选一处水面宽,水较深,拐弯的地方凿冰捕鱼。因为这样的地方水流缓慢,朝阳水暖,是鱼猫冬的好地方。地点选好后,我们就用冰穿子在此处凿冰眼。冰眼要凿直径半米的圆窟窿。凿的时候,不能一下子把冰凿透,而是整个窟窿一起往下凿,边凿边把冰块往外清,等把直径半米的冰窟窿凿透,再用抄网把冰窟窿里的冰块捞净。这时把抄网伸进冰窟窿里,朝一个方向转动,水下的鱼就会跟着抄网转。转了几圈后,猛然朝反方向转,这时惯力会让鱼掉头自投罗网。当把抄网捞出水面时,鱼在抄网里直蹦。倒在冰面上鱼蹦跶两下就冻硬了。虽然冻得猫咬似的,一看捞上的鱼就忘记冷了,只有兴奋。

我十分怀念那时的美好自然环境,天蓝,水清,大地鸟语花香。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人向钱看,乱砍乱伐,矿山随意开采,破坏了自然环境。农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些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我做起,大家携起手来,尽快恢复生态平衡,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

丁贵林,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顾问、副主编,《望月文学》特约作家,在《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童话报》、《优秀童话世界》等报纸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寓言、童话作品,出版寓言童话《新的一天开始了》,获首届长春童话寓言文学一等奖。

壹点号望月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