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老人樊三丑靠打铁绝活给儿买房买车,却

科技被展望时声势浩大,实现时却又悄无声息,我们只能乘着科技的列车一路奔往社会发展最前沿。

今天就有一名叫樊三丑的6旬老人,他享受时代红利,曾经依靠打铁绝活时来运转,给两个儿子买房买车,只是科技快车迅速朝他奔来,他不得不跟着上车。

作为一名灵魂匠人,樊三丑的情绪天平在冷静与动情之间游移,最终屈服于最朴素的内在理智,告诉所有人:这项打铁绝活,宁失传也不传给他的两个儿子。

口出此言,是铮铮铁骨桀骜不驯?还是铁血丹心未曾言明?一切得从樊三丑的出生追本溯源。

潜水喧闹,深潭无波,勇者面前总有路

铁器的兴起与普及,是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人们的生活发生质的变化,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

那时候,铁刀、铁锅、铁钳子等一切生产工具无不体现着铁器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制造这些器具的铁匠承担起举足轻重的社会责任。

掌握一门打铁手艺足以让一个铁匠衣食无忧,养活一家老小,他们锻造出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形色各异,解决老百姓生活问题的同时,自己的收入一同水涨船高,这样的社会现实持续了很久,包括樊三丑出生时仍是如此。

樊三丑自幼父母双亡,家徒四壁,没有念过一天书,时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感到人生困顿,没有出路,一度失去对生存的希望。

可生活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樊三丑不是一个人活着,他作为长兄,还得为其他兄弟姐妹多做打算,承担起谋生养家的职责。

16岁那年,樊三丑外出谋生,思来想去考虑到目前的现状以及国家政策,公社组织的推行让乡亲父老需要大量农具,自己何不做一个手艺人呢?

恰好村中有位老师傅,天天给村里人锻造锄头、镰刀、铁锹等铁器,收入不低,吃香喝辣样样不愁,看得旁人很是羡慕,樊三丑不一样,他没有停留在羡慕这一层,而是敢想敢干,连忙找到铁匠师傅,苦苦哀求他收自己为徒。

看到眼前的少年身世凄惨,如此执着,另一方面又不想磨砺多年的打铁技艺腰斩失传,师傅最终认下樊三丑这个徒弟,真心希望他有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渡过生活的种种难关。

要想吃饱喝足,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被师傅接纳是樊三丑的第一要事,一旦做得好,无疑是接下一个可以粮生粮的铁饭碗,得好生端稳一些。

樊三丑紧紧地抓住机会,欢天喜地地跟着师傅勤学苦练,每天清晨四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十点才熄灯睡觉,日子的确清苦些,好在他心里头踏实,一天下来收获满满。

一无所知的入门新人,对锻打、夹钢、淬火等打铁环节耐心细致,逐一攻破,哪个环节不懂,樊三丑会马上向师傅请教,又或者哪个步骤不熟练,他必定反复练习,直到了然于胸。

夙兴夜寐,日复一日,经过一年半的精雕细琢,樊三丑终于傍得一门技艺在身,能打出一手好铁。

那个年代的人都很苦,谁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但是“苦”绝不是将美好拒之门外的理由。樊三丑不怕任何困难,及时抓住救命稻草,看清社会背景下的生产潮流,逐渐把自己与他人的距离拉开。

当时生产大队会以承包土地的方式进行生产,对生产的工具需求居高不下,打铁产业风靡全国,完全是一个热门行业,显然,此时的樊三丑正站在打铁行业的风口上,已经完全摸清制铁门路,他抓住机会,独自开了一个铁匠铺。

有门店、有技术,樊三丑铆足浑身力气,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地锻造铁器,多劳多得。他一想到多打铁就能多赚钱,满身的疲惫仿佛就会自动烟消云散,立刻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樊三丑通过打铁,收获的是浑身肌肉,每一次举手投足无不充满力量,几十公斤的大锤抡起来毫不费力。与炉火接触一久,他学会了望火知温,随便瞥一眼,就能知道当前铁温是多少。

心灵统治肉体的论调是生命过程中最根本的事实,樊三丑刚强的前提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的,能够日日坚持不动摇,是因为他对美好生活的笃定与执着、对纯真心灵的坚持与守候。

只是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火里来火里去的工作怎么不累?渐渐地,樊三丑皮肤被烤得黝黑发亮,双手越发粗糙,天气干燥清冷时,不免皲裂发痛,可是他并不在乎,因为没日没夜的坚持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长兄如父,有樊三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兄弟姐妹从此吃喝不愁,住上了好房子,不必像以前一样,忍受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的生活,还有机会读书识字。不得不说,大哥的庇护如青山一般稳固,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同舟共济,以诚待人,苦心人天不负之

很长一段岁月里,樊三丑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深夜回到家里简单吃口饭,洗洗就睡,毕竟第二天一到,就得抹黑起早,继续打造村里人急需的铁器。

事必躬亲的行事风格让樊三丑习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为人处事踏实得体,勤劳本分,乡亲父老们对他印象的极好。

遇到什么火烧眉毛的难事儿,左邻右舍准会找上樊三丑,把要紧事全权托付给他,如果忙不开身急需帮手,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

甭管下地干活、纳凉喝茶,农夫都会把樊三丑当作学习的榜样,说他哪哪都好,口口相传间,人们把他说得神乎其神,他的铁匠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樊三丑干得很起劲,黝黑的脸上,两颗大眼珠子瞪着手上的铁,炯炯有神,时不时张着嘴呼哧呼哧,一口大白牙显得他格外精神。

与生意上的热闹相反,他的个人生活极为安静,自铁匠铺开设以来,樊三丑总是一个人,也没个帮手。一个人默不作声的日子过得久些,身边的人不免操起心来,都开始张罗着樊三丑得娶个媳妇、有个自己的家,热情的村民想得比较长远,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寻找合适的人选。

樊三丑一看大家伙都在为他操心人生大事,便乘着周围人的一股子喜劲儿,与一位别人介绍来的姑娘刘爱兰一见钟情,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活。

樊三丑心里头的高兴如湖水般荡开一层又一层涟漪,相处没多久,他就花40块钱的彩礼把姑娘欢欢喜喜地迎娶进门,生怕过了这村没这店。

他慢慢地开始习惯做事前与老婆刘爱兰有商有量,没过多久,她便成为樊三丑生活上的得力帮手,精神上的忠实伴侣。别看樊三丑整日风风火火,挥手间大汗淋漓,是个十足的糙汉子,但是他对妻子有着独一份的宠爱。

刘爱兰几乎是完美的,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聪明能干,事事都为丈夫着想,没有一丁半点的小家子气,跟丈夫一样,干起活来都是拼命十三郎。

樊三丑锅底一般的脸上乐出花来,自己怎么也没想到,能换来这么个十全十美的好老婆,打起铁来,他的胳膊抡得更圆,锤子敲得更响。

踏实且满足的日子一直伴随着他们,期间,刘爱兰还为丈夫生下两个大胖小子,从丈夫到父亲,樊三丑的人生逐渐变得圆满。

善解人意的刘慧兰不希望孩子的到来给丈夫带去太大的压力,还没出月子,她就在农田里忙碌,一有时间,准会跑到打铁铺里搭把手,继续挥汗如雨。

樊三丑看着分外心疼,可任凭他怎么劝,妻子始终都不放下手里的活。铁匠铺里轮番上演夫妻打铁二人转,两人配合默契,樊三丑掌钳,老婆打大锤,活力满满,魅力四射。

打铁需要很多技巧,远不是掌钳和打锤那么简单,还有诸多工序,考验夫妻默契的同时,耐力和应变能力缺一不可,打铁看上去是粗活,实际上,处处是细节。

樊三丑先是用钳子把加热烧红的铁器夹紧,然后反转90度和度,紧接着空出另一只手,进行猛烈击打。

刘爱兰负责拉风箱,火候差不多时,她抬起大锤奋力锤击,“乒乒乓乓”、“咚咚锵锵”,打铁声很有音乐节奏。

干活时两人几乎不说话,都知道哪一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门清,天衣无缝的配合让两人化为打铁铺里的神仙眷侣,路过的人都点头说好。谁都没想到,当初的女孩儿竟然能成为打铁好手。

后来国家政策有变动,樊三丑再一次看到其中机会,和妻子商议,一同进县城摆摊打铁。打铁铺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高温加干燥,一天下来,满嘴都是铁味。

夫妻俩倒不觉得苦,一来是有助于孩子成才,父母有所付出是幸福的;二来是大家需要,打铁匠人帮助大众是满足的。

此消彼长,学习正当时,打铁还需自身硬

时间在此起彼伏的打铁声中一晃而过,樊三丑两夫妻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给他们在县城一人买下一套房,人手一辆汽车,是那个年代少有的万元户。

两个儿子和父亲一样,认真生活,各自都有一门技艺傍身,大儿子在汽车厂做修理工作,小儿子学习电脑操作,谋生不成问题,他们还各自找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

与父亲不一样的是,一大一小没有继承父业。原以为一身傲骨,是对后继无人的无奈,没想到是樊三丑早就看清时局,坚决表示:“我宁愿打铁手艺失传,也不想传给孩子们。”

樊三丑是铁匠,是人夫,是人父,需要考虑的事情众多,很清楚自己的成功具有时代的偶然性。

那个年代,钢铁是国家刚需,机器制造业的落后,使得社会铁匠人才稀缺,加上自身的努力与拼搏,樊三丑的成功是必然的。

反观当下,机器制造业欣欣向荣,需要人工代劳的打铁技艺不再是国家必要资源,哪怕一件铁器再精良,手工制造依旧不敌规模化的机器制造,一味强求人工,反而会拉低国家生产力。

没有人能一直站在巅峰,但总有人站在巅峰。我们既要有向上攀爬的勇气,也要有身处低谷的触底反弹之力,面对铁匠行业没落的必然趋势,樊三丑自然要冷静处之,客观看待。

他曾语重心长地感慨:“现在生意一天比一天不景气,家家户户种田的人愈来愈少,他们都不需要农具,大片粮田已然机械化,许多村里人都进城务工,以后会由机器取代手工,我们这些打铁匠过不了多长时间都会跟着退休”

机会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底气是自己给的。年少时,樊三丑牢牢掌握住一门技艺,有能力让全家人的生活变得富足无忧,但是在时间的尺度面前,再强大的人都要遵循客观规律。

人生过了大半辈子,樊三丑没有白活,他变得通透明白事理,除去对打铁事业怀有不舍,没有半分遗憾,与很多手艺人不同,他能坦然接受工业化带来的便利。

他觉得工业可以提高打铁效率,大幅度降低铁具价格,不仅有效降低生活成本,还解放出大量劳动力,方便做其他事情,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一个行业的本质就是一经诞生,然后不断成长、改变、和衰退的过程。樊三丑知道,逐渐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打铁手艺,能够残存至今不容易,没有其他奢求。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坦然又豁达:“失传了也不会感到可惜,两个孩子需要现代化的手艺。”谈到打铁的心得,樊三丑毫不避讳地说,这是最苦的行当之一,和撑船、磨豆腐不分伯仲。

工作环境差,烟雾缭绕,时常被呛得睁不开眼睛,天天眼泪直流,全身上下烤得黝黑不说,手上的老茧又糙又厚,一到冬天,剌开一道道口子,别提多难受,火星四溅、汗流浃背,每每“汗火齐飞”,只能大口喘气稍作缓解。

因此,要不是生活所迫,很少有人愿意当铁匠,毕竟工作辛苦是一回事,对身体的侵害极大,患上尘肺病、耳膜受损甚至失聪是常有的事。可见人们时常宣之于口的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是没有道理。

与许多想控制儿女,把孩子绑在身边的家长不同,樊三丑是一位极其理智的父亲,能够换位思考把人生的选择权交给儿子。

他善于审时度势,对褪色的打铁行业和加速的现代化进程满怀感恩与敬畏之心,迈过从年少到年老的千千万万个日夜后,依旧保有初心,专注做好一件事从未放弃,简单纯粹。或许该传承的从来不是樊三丑的铁匠技艺,而是他的匠人精神。

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万物乾坤都有自己的位置。人类文明的进步,注定会让大部分文明消退殆尽,这是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让过去的过去,让未来的到来。无数石器、铁农具和青铜器已然完成它们的使命,被安置在博物馆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在这里,世人可以与其对话,一同实现、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新的历史使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