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五河县志》之《疆域七-风俗-时序正月》中有一句话:是月荐韭黄渔蜯;而对“蜯”特注:味极肥美,称长淮珍品,时及清明则不取。这“渔蜯”应该是我们当地对河蚌、螺蛳、蛤等淡水贝类的统称。
五河水系众多,淮浍漴潼沱皆出渔蜯,自古以来就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至今仍传承着各种吃法,是地地道道的家乡菜,许多人当记忆犹新、耳熟能详。
河瓢烧咸肉。五河土话称河蚌为河瓢(发“活瓢”音)。每年春节后,腊月腌制的咸肉,已晾晒晶莹剔透。渔人穿上皮叉,下到河里摸出几扇河蚌,罅开蚌壳,取出蚌肉,去除内脏,焯一下水,洗去浮沫和杂质,再入锅加生姜、葱段炖,直至汤响肉烂,汁色奶白;肥瘦相间的咸肉切薄片,下锅稍炼出油,炒至微黄,放入改刀后的蚌肉、佐料,爆出香味,倒入蚌汤、粉丝,大火烧开,出锅前撒上蒜苗和胡椒粉,一盆鲜香肥美、营养丰富的五河特色菜就可以上桌了。河瓢烧咸肉是五河大小饭店的拿手招牌菜、必备菜,许多在外打拼的五河人都心心念念这一口,回到家乡会迫不及待点上一份,大快朵颐。
五河美食文化:蠃螺肉炒韭菜蠃螺肉炒韭菜。蠃螺,螺蛳也。小河边、池塘里摸蠃螺,回家淘干净,放水煮熟,用针去盖,把蠃螺肉一颗颗挑出,下油锅爆炒,再放入韭菜、辣椒等翻炒,韭香浓郁,蠃肉鲜美有嚼劲,令人垂涎欲滴。现在蠃螺的时髦吃法,是用钳子夹去尾稍,加大把辣椒、五香佐料,连壳红烧,尾部吮吸汤汁,头部牙签挑肉,鲜辣爽弹够劲,成为一道网红美食小吃:香辣螺蛳。
五河美食文化:歪歪肉歪歪肉。小时候,在老家后面的漴潼河,夏天父亲会到河边的沙滩摸出很多小歪歪,这种贝类有壹元硬币大小,壳色黎黄,学名为蛤。放清水里渡一段时间,吐出泥沙,再用开水汉出来,分离壳后,肉色白嫩,可以与粉丝、大蒜、辣椒等红烧,也可以做一道歪歪肉面皮汤,味道鲜美,无与伦比,号称“五河小鲍鱼”。
还有一种细长的贝类,叫长歪歪,类似蛏子,亦如蛤肉鲜美,但数量较少。另有一种叫“癞歪”的,形似河蚌,但壳的表面布满麻点,亦不多,有药用,已经记不起吃法了。
古人对食物选择的时令性非常讲究,过了那个季节,吃起来就不是那个味,所以对渔蜯总结出好吃的最佳时间段:正月至清明;一是有利于其繁滋,二则口感实属有异也,不够肥美。看来古人追求原汁原味的美食比今天更挑剔。
今由旧志片言引发此文,惟五水之县物产丰饶,古今一贯,河鲜渔蜯堪称长淮珍品不为虚言也!
《光绪五河县志》物产附《光绪五河县志》之《物产》关于渔蜯的记载:
蜃,化生者。《礼月令》:雉入大水为蜃,注:大蛤也,腹或有珠。
蚌,一作蜯。《说文》:蚌,蜃属。《本草》云:生江汉渠渎间。壳堪为粉,与月为盈亏。
蛤,亦蚌属。《国语》注:小曰蛤,大曰蜃。《礼月令》雀入大水为蛤。俗曰河瓢,肉味美,有珠。
蠃,一作螺,一曰田螺。生水田岸侧,壳有旋纹如髻,大如酒杯,肉视月之盈亏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