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预约挂号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yuyue/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话听着是不中听,但道理很明白。团队协作,成员之间查缺补漏,才能顺利达成目的。如有有一个环节,每每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其他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手术室,这个不为外界熟悉的地方。由于这里经常救治那些生命垂危的病人,加上冰冷的手术刀,让人一提起来就不寒而栗。那么,对于工作在这里的医护人员来说,长期的封闭环境下协作,互相之间形成了非常高度的密切协作。然而,有的时候,越是流程化、越是习惯性的东西,往往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互相之间更多的是信任,而忽略了有些既定的流程。就在今年上半年,手术室差一点发生不可挽回的事件。事情是这样的:当天的手术,是一个剖宫产。病人检查无异常,手术按既定时间准备着。术前签字、接病人进手术室、各项准备……,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当病人侧身躺好之后,麻醉医生准备在病人腰椎上实施椎管内穿刺。麻醉医生打开穿刺包之后,护士给麻醉医生倒消毒液、盐水及局麻药等药品。按原则上来讲,倒药有明确的“三查七对”。即,对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因手术室内的用药不像病房的用药那样,医生下完医嘱之后护士去病房执行。手术室内的用药绝大多数都是口头医嘱,另外病人一直处于手术室内,不存在中途换病人的情况,因此流程被省略的很严重。但是,最基本的核对药物还是要执行的。毕竟,在高强度的手术室内工作,人的精力很有可能不足发生差错事件。但这次一如既往的违反原则、省略步骤,却差点发生大事!当护士给麻醉医生倒完药之后,麻醉医生很自然地将“局麻药”抽到了注射器内备用。之后,麻醉医生开始消毒皮肤、铺巾等操作。待消毒液充分起效的时间内,麻醉医生整理了操作台,把一会所需的穿刺针等物品按顺序摆放好。时间一到,麻醉医生拿着装了几毫升“局麻药”的注射器排排气、准备打局麻。可是,他惊异地发现,这支注射器有点与众不同——平时推这个注射器没这么大的阻力啊!虽然阻力并没有大到推不动的程度,但麻醉医生天天都在玩注射器,一丁点的变化都逃不过他们的手感。为了验证他心中的疑惑,他一面问着刚才给他倒药的护士给他倒的是什么药、一面用这支注射器去抽旁边的盐水。根据经验,一般油性的、有机的或者酒精类溶剂才能把注射器内的橡胶摩擦力弄大。此刻,他十分怀疑这一点。抽盐水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混合时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液体流而判断这支注射器内的液体密度是否与盐水一致。如果是与盐水密度一致,那有可能是这支注射器本身的问题。如果不是注射器的问题,就是液体有问题。这一抽,他发现注射器内有很明显的液体流。可以肯定的是,这液体有问题。为了不让病人担心,他示意在给他打开一个穿刺包、重新倒药。与此同时,那位找刚才丢弃药瓶的护士差点没喊出来。众人一看,她用钳子从锐器盒内夹出来一个酒精瓶!如果酒精当局麻药打进人的肉里、如果酒精打到椎管内的神经附近、如果……,麻醉医生不敢再想下去,后背都是汗~至此以后,大家不约而同地都重新按流程来,再也没有人嫌流程繁琐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