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心和霍林河中上游交汇地带的科右中旗水系丰富、生态良好,其“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自然肌理,不仅承载着农村牧区农畜生产的基础功能,更催生了乡村休闲旅游的时代风尚。
“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景观,为科右中旗发展提供了众多基点
年,科右中旗成功入选水利部和财政部公布的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并以此为契机,围绕“两线三区四带”的总体布局,采取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水文景观、长效管护等措施,致力打造生态优美、生活改善、生产集约、生机勃发的水美乡村。
问渠哪得清如许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小河流水潺潺,草木芳香四溢,一幅山水相依的生态画卷跃然于眼前,这是近年来科右中旗全面落实河长制绘出了“幸福河湖”,带给沿河居民的最直观感受。
北归候鸟如约而至,为初春的朝尔图湖带来了勃勃生机
在霍林河支流西太本总干渠西日道卜段,河道专管员带着钳子和桶进行日常河道巡查。今年56岁的白双胡,从去年担任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河道专管员起,每天都会对2公里的河道两岸进行垃圾清理。
为全面保护河湖体系,科右中旗为水系河道配备“管家”,在全旗设立旗、苏木镇、嘎查三级河长和河道专管员,并在溪河两岸醒目的位置,竖立起一块块河长制公示牌,明确标出各级河长人员,同时写有监督联系电话,群众发现河道问题可及时反映,全方位保证河道四季整洁、全年畅通,让昔日杂草丛生、河水浑浊的乡村河道得到综合整治。
“现在农村大变样,村道两旁绿树成行,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休闲广场欢声笑语,我们过得比城里人还舒服。”谈及如今的绿色生活,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农牧民王富青连连称赞。年以来,科右中旗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令广袤的农村牧区呈现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环境改善了,河水清澈了,一条条绿意盎然、蜿蜒流淌的河流成为农村的黄金水带、生活秀带、生态绿带、人文纽带。
杜尔基镇双金嘎查实现水稻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近水楼台先得月
霍林河,蒙古语称霍林郭勒,属嫩江水系,全长公里,境内流程公里,是贯穿整个科右中旗的最大河流。为强化霍林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科右中旗启动杜尔基镇双金“万亩稻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兴安盟科右中旗高标准农田建设、林业治沙造林等工程项目,将生态水系综合治理与宜居环境、旅游景观、美丽乡村等方面相结合,重点解决了溪流对村庄、农田带来的病险隐患及农田灌溉问题,并建设了卵石护滩、漫步道等观景平台,形成“防洪、景观、生态”相融合的水生态环境。
走进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双金嘎查,霍林河支流——哈日沁扎拉格河穿村而过,河流水绿如玉,河岸两旁有近5万亩的优质稻田。
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双金嘎查近5万亩的优质稻田张泽蒙摄
秀水养良田,黑土孕珍米。凭借充足的水资源和有机质多的肥沃黑土,杜尔基镇双金嘎查实现水稻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据嘎查书记韩玉亭介绍,年,双金嘎查卖出水稻万斤,收入万元,同时与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合作,将稻米远销到国内各大市场。
守土护水,双金嘎查变身“绿富美”。勤劳的双金人从“种水稻”转向“种风景”,将水稻种植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稻田景观、稻田养殖等新业态,大力推进“万亩稻田”农文旅项目,打造融民俗、观光、休闲、耕乐、探险和研学为一体的“民族团结稻田文化主题公园”。
年,双金嘎查被纳为科右中旗乡村振兴示范点,一条生态产业化之路逐渐清晰。
今年,围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两线三区四带”生态产业带建设,双金嘎查从农业景观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利工程系统化、人居环境乡土化等多方面着手,致力融出一篇生态经济的好文章。
西日道卜嘎查
一江春水向东流
天气渐暖,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朝尔图湖迎来了今春第一批“客人”。成群结队的北归候鸟如约而至,在这里游弋、嬉戏,为初春的这片水域带来了勃勃生机。
望着眼前这道靓丽的生态景观,谁会想到这里曾是科右中旗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南三苏木”。近年来,科右中旗以“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发展思路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通过开展禁牧、禁垦、禁伐为主的“三禁”工作,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区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及时按下了生态退化的暂停键。
依水而建的稻田公园引来游客游玩观赏
“水源涵养带构建好了,是要为民所用,成为农牧民群众‘家门口’的一处景观。”科右中旗各级党委、政府对水系联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有更长远的谋划:串珠成线、连线成片,连通沙岛湖、古腊布泡子和巴彦茫哈泡子群,建设一处犹如草原绿肺,能排洪蓄水、涵养水源、改善气候的水源涵养带和水美景观带,充分发挥朝尔图湖分水渠对科右中旗中南部的枢纽调节作用,连通霍林河支流与杜其营子河,从而引水、补需、济渴、阻沙,让多年前几近干涸的朝尔图湖不但有水,还美成一幅画。
添了一处风景,活了一片生态。如今,打开科右中旗的生态卷轴,一条条水系四通八达,正奔涌向前,穿城入村,流进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里。(周新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