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年实际维修冰箱的统计,在管道泄漏故障中,门封管泄漏所占比例很大,这是由于门封管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冰箱在使用过程中,在门框外壳和内胆的接缝处,多多少少会浸入一些水分,一旦冰箱停机后,门封管就如同浸泡在水里一样,时间一久,管道就很容易因腐蚀而出现泄漏故障。
几乎所有的维修员在处理门封管泄漏故障时,都是采用抛弃门封管不用,直接将箱体两边的内藏式冷凝器管道连接在一起,或者干脆用外挂式冷凝器进行修复的方法。这样虽然对制冷效果没有多大影响,但对冰箱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在抛弃门封管后,冰箱运行时门框周围就会结露,冰箱內外温差越大,结露就越严重,时间一长,门框(特别是冷冻室的上下门框最严重)就会生锈,一旦生锈,铁皮就会向外凸起,直接导致门封条不能和门框紧密结合,冷气大量外泄,结露就会更加严重,从而更加速生锈的速度,直到门框生锈严重,冰箱也就只好报废。笔者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知道,所有冰箱消除门框结露问题的原理都是利用冷凝器管道的一部分。在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冷凝器对压缩后的制冷剂进行散热,门封管就是利用高温的冷凝器管道对门框进行加热,从而使门框部位的温度较高,避免结露现象的产生。因此只要在门框周围加上一圈管道,并接在冷凝器上,不就可以实现门封管的功能了吗?
冰箱门在关闭状态下,门封条外侧边离箱体的外侧还有1cm左右距离,我们就利用这点空隙来安装门封管。首先找一条直径为5m、长度大于冰箱箱体宽度的钢条(大约60cm),其中一端用角磨机打磨成尖针状,并在离尖端3cm处打磨一道小环状槽备用,如图1所示。将冰箱门全部关闭,在门框上用笔沿门封条的外侧画一条线。然后在图2所示的门框上两个圆点部位分别用直径为5毫米左右的钻头钻个孔。将钢条的尖端缓缓插入小孔,直至插至冰箱箱体后背,用小锤轻轻敲击钢条的尾部,直到箱体后背的铁皮上能看到钢条的准确位置为止,此时将钢条退出一点点,但不要拉出过多,以防再次插入时因为角度不和,导致不能和第一次重合。用电钻在后背的相应部位钻孔,再将钢条通过该孔穿出,并来回拉动几次钢条,使钢条能在里面轻松拉动为宜,这时门封管与冷凝器的连接通路就打通了。
在钢条的小环状槽上套一根细长而结实的线,然后拉出钢条。将这根细线穿入外径为4mm左右的工艺管中10cn左右,用钳子将工艺管的头部钳死,使线与工艺管结合成一体。从箱体后背拉出这根线,同时注意将工艺管导入通道,直到工艺管穿过通道就可。将工艺管的一端接入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然后将冰箱门这边的工艺管按开始画出的线进行整形(如图3所示),多余的工艺管必须从后背拉出,使工艺管管道刚好和门框的周长一致(注:在90°转角处不要将管道折死,弯角角度尽量选大一点,只要不超出门框范围即可)。用铆钉对A、B、C、D、E五个点用小铝皮条包裹后,用铆钉进行固定,中间线性管道用双管胶粘贴在门框上。管道的安装位置必须在门封条的外侧,并注意在开/关门的时候,门封条不会触及到管道和铆钉为宜。管道的另一端接到冷凝器的入口上,整个改造工作完成,可以进行抽空加氟了。
也许部分朋友会说,这样做会影响冰箱的整体美观,用户不会同意,费时费力不讨好。不错,这样做的确对箱体的整体美观有一定的影响,但想想一旦将门关闭,就很难看到这条外加的管道,毕竟冰箱门关闭的时间要比打开的时间多得多。况且只要给用户讲明用与不用这条管道的利弊,让用户在“美观”和“实用”之间去选择,我相信多数用户会选择后者。我利用这种方法对近百台冰箱进行了改造,还没有遇到过一位用户不愿意单独掏这笔改造费用的,也没有一位用户嫌不美观而拒绝的。